福建省草地贪夜蛾入侵动态监测与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2019-09-10 07:22邱良妙黄晓燕杨秀娟关瑞峰刘其全卢学松刘必炮何玉仙
福建农业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草地贪夜蛾药剂动态

邱良妙 黄晓燕 杨秀娟 关瑞峰 刘其全 卢学松 刘必炮 何玉仙

摘要:[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在福建省的入侵动态及应急药剂防治技术。[方法]通过田间实地调查,开展福 建省玉米草地贪夜蛾发生与为害监测;利用茎叶喷雾法开展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评价。[结果]2019年5月6日,福建省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在玉米上发生为害,随后全省多地陆续发现草地贪夜蛾侵人为害,截至11月4日,草地贪夜蛾在福建省的寄主范围仅限于为害玉米,共有53个县(市、区)发生草地贪夜蛾,累计发生面积达646.23hm;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良好的田间防效,药后3d、10d的防效分别为88.08%~91.46%和91.41%~94.01%,可以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为害。[结论]草地贪夜蛾已侵入福建省并在玉米上发生为害;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等6种杀虫剂可作为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的理想药剂。

关键词:草地贪夜蛾;生物入侵;动态;监测;药剂;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3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384(2019)12-1426-07

0 引言

[研究意义]草地贪夜蛾Jpodopterafrugiperda(Smith)(鳞翅目:夜蛾科;Lepidoptera:Noctuidae),又称秋黏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多食性农业害虫。草地贪夜蛾的幼虫可以取食包括谷类粮食作物在内的42属186种植物,其寄主范围也十分广泛,包括玉米、水稻、小麦、高粱、花生、大豆、烟草、番茄、马铃薯等80多种植物,此外,草地贪夜蛾是一种远距离迁飞害虫。目前,草地贪夜蛾已侵入我国。因此,开展草地贪夜蛾的侵入动态监测与应急防控对于保障农业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结果)草地贪夜蛾于2016年1月首次侵入非洲的尼日利亚和加纳并暴发危害,短期内迅速扩散蔓延至贝宁、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多哥等国家;随后在非洲地区快速扩散蔓延,2017年4月,12个非洲国家发生草地贪夜蛾的为害;2017年9月,撒哈拉以南的28个非洲国家证实草地贪夜蛾的侵人为害;2018年1月,草地贪夜蛾即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44个国家暴发成灾。草地贪夜蛾侵入非洲的主要途径是国际贸易和人员往来而非迁飞,但迁飞与草地贪夜蛾在非洲地区的蔓延扩散紧密相关。因此,国际贸易、交通运输、人员货物往来、迁飞等均是草地贪夜蛾侵入的潜在路径。在亚洲地区,2018年5月,Sharanabasappa和Kalleshwara等在印度的卡纳塔克邦州的希莫加地区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并预测可能向毗邻国家扩散。为此,CABI发出了“毁灭性害虫草地贪夜蛾将在亚洲迅速传播”的预警;2018年10月,草地贪夜蛾扩散蔓延至印度6个邦。截至2018年12月,草地贪夜蛾已侵入亚洲的印度、斯里兰卡、泰国、也门、缅甸和孟加拉等国家,对亚洲粮食安全生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鉴于近两年草地贪夜蛾在非洲、亚洲快速蔓延的严重态势,联合国FAO于2018年8月针对草地贪夜蛾作出了全球风险预警;草地贪夜蛾对我国也构成了入侵威胁,郭井菲等就草地贪夜蛾对我国的侵入风险作了系统分析;全国农技中心2019年1月3日发布了防范草地贪夜蛾侵入通知。我国云南省江城县于2019年1月11日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随后迅速扩散蔓延。截至2019年5月10日,全国已有13省(区)61个市(州)261县(市、区)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玉米;至2019年7月10日,全国发生草地贪夜蛾区包括21个省(区、市)共1152个县(市、区),9月17日,农业农村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治情况,2019年全国共有25个省份发生草地贪夜蛾。[本研究切入点]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农业种植结构复杂多样,复种指数高,是草地贪夜蛾潜在的适生和定殖区,也可能是草地贪夜蛾向其他区域迁飞扩散的过渡区。因此,开展草地贪夜蛾田间发生动态监测及应急防治技术研究对于保障福建省農业生产安全迫在眉睫,且对于区域乃至全国性的草地贪夜蛾迁飞及综合防控研究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系统开展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监测及应急药剂防治技术,以期实时掌握草地贪夜蛾的侵入动态并及时预警适时采取防控措施,明确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为科学选择应急防治药剂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1.1发生动态监测

参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9年2月25日印发的《草地贪夜蛾测报调查方法(试行)》(农技植保函[2019]49号),在福建全省范围内开展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监测普查,重点调查苗期至灌浆期的玉米,同时调查该害虫在甘蔗、茭白及各种蔬菜等作物上的发生情况,每7d调查1次。卵和幼虫的调查方法均采用“W”型五点取样法,每个样点连续调查10株玉米。卵重点调查植株基部叶片正面、背面和叶基部与茎连接处,记载调查株数、卵块数和每块卵粒数;幼虫在观察为害症状后,再调查叶片正反面、心叶、茎秆、雄穗苞和果穗中的幼虫数量和龄期,根据头宽和体长区分幼虫龄期,具体参照赵胜园等的方法。

1.2药剂防治试验

1.2.1试验地基本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桂林村,东经118°26’,北纬26°68’,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试验地常年种植鲜食玉米,属砂质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等,排灌良好,施药时玉米的生长期为小喇叭口期,草地贪夜蛾1-2龄幼虫发生期。

1.2.2供试药剂 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美国杜邦公司)、150g·L茚虫威SC(美国杜邦公司)、60g·L乙基多杀菌素SC(美国陶氏益农公司)、240g·L虫螨腈SC(巴斯夫欧洲公司)、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广东植物龙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0%高效氯氟氰菊酯EW(华北制药爱诺有限公司)、20%除虫脲SC(河北威远生化农药有限公司)、10亿PIB·mL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广东植物龙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2.3试验设计与处理选择上述各供试药剂的田间推荐剂量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评价其应急防治效果。试验设计:(1)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l50mL·hm;(2)150g·L茚虫威SC 300mL·hm;(3)60g·L乙基多杀菌素SC 300mL·hm;(4)240g·L虫螨腈SC450mL·hm;(5)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 600mL·hm;(6)10%高效氯氟氰菊酯EWl50mL·hm;(7)20%除虫脲SC1200mL·hm;(8)10亿PIB·mL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l800mL·hm;(9)清水喷雾处理(空白对照CK)。试验共设9个处理,每个处理小区面积30m,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间保留一行玉米作为保护行隔离保护。于2019年5月lo日,在草地贪夜蛾1-2龄幼虫发生高峰期,使用3WBD-16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对玉米植株均匀喷雾施药1次,用水量为675L·hm。

1.2.4药效调查方法每小区采用“w”型五点取样,每个样点连续调查10株玉米植株,每小区共调查50株,观察记录草地贪夜蛾幼虫活虫数,在最后一次调查时,发现玉米植株心叶有受害症状的情形时,剥查心叶记录隐匿心叶内的活幼虫数。调查时间和次数:施药前调查1次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虫口基数,施药后3、7、10d分别调查1次残活幼虫数。

1.3药效数据计与分析

虫口减退率/%=(药前虫口基数-药后活虫数)/药前虫口基数×100

校正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应用Excel2010和SPSSl8.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Duncan氏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草地贪夜蛾幼虫的为害特性

草地贪夜蛾主要以幼虫进行为害。1-3龄幼虫在鲜嫩叶片上啃食叶肉,被取食部位呈现半透明薄膜“窗孔”典型症状;4-6龄幼虫钻蛀进入玉米心叶、茎秆、雄穗、果穗等部位进行取食为害,被害部位形成钻蛀虫孔和不规则的虫道并残留大量粪便(表1、图1)。

2.2 福建省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

田间普查监测结果表明,福建省于2019年5月6日在泉州地区南安市康美镇园内村玉米地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查见的玉米发生面积2.67hm,虫态为4-5龄幼虫,平均百株虫量为1头,最高百株虫量为10头,平均株受害率5%,最高株受害率10%。至5月20日,仅14d內福建省就有14个县(市、区)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玉米;至6月3日发生草地贪夜蛾的县(市、区)增至29个;至6月17日,共有36个县(市、区)发现草地贪夜蛾,30d内福建省草地贪夜蛾发生区域数量呈直线快速上升;至7月1日共有45个县(市、区)监测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玉米;截至11月4日发生草地贪夜蛾的县(市、区)数量达53个(图2)。随着草地贪夜蛾发生区域的迅速蔓延扩散,监测发现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玉米的面积也同步增加,7月1日发现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玉米的面积为263.08hm;8月12日增至315.61hm;截至11月4日,全省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玉米的面积累计达646.23hm(图3)。

2.3 草地贪夜蛾药剂防治试验结果

草地贪夜蛾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表2)。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150g·L茚虫威SC、60g·L乙基多杀菌素SC、240g·L虫螨腈SC、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10%高效氯氟氰菊酯EW对草地贪夜蛾1-2龄幼虫均具有良好的田间防治效果,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表现优异;施药后3d的防效为88.08%~91.46%,施药后10d的防效达91.41%~94.01%,所设剂量处理的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P<0.05);6种药剂的防效均显著(P<0.05)优于20%除虫脲SC和10亿PIB-mL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的防治效果。20%除虫脲SC药后3d的防效优于10亿PIB-mL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差异显著(P<0.05),药后7d、10d的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P>0.05)。

3讨论与结论

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自2019年1月11日发现侵入我国云南省江城县以来,在我国迅速扩散蔓延。2019年5月6日福建省在南安市康美镇园内村首次监测发现该虫在玉米上发生为害,随后陆续在全省多地玉米上监测到草地贪夜蛾,根据同时期常温条件下草地贪夜蛾卵和幼虫发育历期的观察结果,推算草地贪夜蛾雌成虫迁飞侵入福建省的时间点应是在2019年4月26日前后的1-2d。

草地贪夜蛾寄主广泛,甘蔗也是其嗜好作物之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已经发现草地贪夜蛾在云南为害苗期甘蔗,发生面积达3680hm。此外,草地贪夜蛾在美洲已经分化为“玉米型”和“水稻型”两种生态型系。根据张磊等研究报道,截至2019年4月,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为“玉米型”;根据吴秋琳等通过对草地贪夜蛾迁人中国的路径分析及其在中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春秋两季迁飞轨迹分析研究,目前全国草地贪夜蛾发生区域动态与其迁飞轨迹基本相吻合。据此,笔者初步判断迁入福建省的草地贪夜蛾与云南的草地贪夜蛾同属“玉米型”,但需通过分子鉴定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明确。福建省目前尚未发现除玉米之外的其他农作物受草地贪夜蛾为害,但需持续加强田间监测,尤其在我省重要的禾本科类农作物如水稻、甘蔗等的种植区,避免草地贪夜蛾突发发性暴发成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目前,草地贪夜蛾不属于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之列,但草地贪夜蛾属于突发性的重大农业害虫,其具有迁飞能力强、繁殖倍数高、暴食危害重、防控难度大等特点,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应早预警、早发现、早报告、治处理,治早、治小、治了。化学农药是应对突发性和暴发性害虫的主要手段。因此,针对草地贪夜蛾突发性入侵危害,使用化学杀虫剂迅速控制田间种群基数,降低作物受害,是当前控制该虫发生为害的主要措施。农业农村部也发布了有关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用药的推荐名单。笔者经田间药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 150mL·hm、150g·L茚虫威SC 300mL·hm、60g·L乙基多杀菌素SC300mL·hm、240g·L虫螨腈SC 450mL·hm、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 600mL·hm、10%高效氯氟氰菊酯EW 150mL·hm对草地贪夜蛾1-2龄幼虫均具有良好的田间防治效果。以上药物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是作为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的理想药剂,但应交替或轮换使用,避免或延缓草地贪夜蛾的抗药性;20%除虫脲SC 1200mL·hm和10亿PIB·mL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1800mL·hm持效性也较好,其可与其他类防治药剂混配使用,以增强对草地贪夜蛾的综合防治效果。由于草地贪夜蛾高龄幼虫钻蛀进入玉米心叶、雄穗和果穗取食为害,在田间喷雾施药防治草地贪夜蛾时需对玉米整个植株叶片正反两面和喇叭口均匀喷施,以提高药剂对草地贪夜蛾的杀灭效果。本研究进行的药剂田间防效试验是基于草地贪夜蛾突发性发生而实施应急防控的需要所开展,试验结果对于开展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于害虫的田间世代重叠、作物生育期及气候环境条件等均是影响药剂防效的重要因素,一旦该虫在某一区域定殖并建立种群而成为常发性害虫,尤其是在不同生育期的玉米的生物量差异极大的不同环境条件下,同一药剂在同一剂量下的田间实际防效水平可能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此外,一旦草地贪夜蛾成为区域的常发生害虫,选择药剂种类和使用剂量还需综合考虑经济阈值等诸多因素,这需要在今后进一步研究。

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屬新人侵害虫。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研判,草地贪夜蛾将在我国建立周年繁殖区,并形成夏季发生区,草地贪夜蛾极可能在我国局部地区成为玉米上的常发性害虫,这势必对我国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今后需针对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预警技术、迁飞扩散路径、药剂抗性水平、生物型变异或演替、寄主范围与适合度、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特异性防治药剂研发等方面不断进行研究,以有效保障我国玉米生产的安全和农民增收。

猜你喜欢
草地贪夜蛾药剂动态
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试验分析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无题
永靖县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技术策略
不同农药防治甜玉米草地贪夜蛾的药效对比试验
草地贪夜蛾对山东省玉米的危害风险及其监测防控研究进展
安徽省草地贪夜蛾入侵概况及其防治措施
不同化学药剂与喷药时期对春蚕豆赤斑病大田预防的效果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