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澳妈祖文化的一脉同承与精神交融

2019-09-10 07:22朱冥儒王笛
侨园 2019年12期
关键词:妈祖东北地区两地

朱冥儒 王笛

明嘉靖年间(1553年),葡萄牙从明广东地方政府手中取得了澳门居住权,成为第一批入驻中国的欧洲人。当几名葡萄牙人在妈祖庙附近登陆,询问这里的地名。谁也想不到,孩童的一句“Macau(妈祖)”,使澳门与原本发源于东南沿海的妈祖文化结下了永远无法解开的缘。

一、妈祖文化的发源与继承

妈祖,叉名湄洲妈祖。据史料,原名林默,北宋初年生于今福建莆田。妈祖生前为渔民预测天气风浪,采药治病,救助渔船。28岁时,因亲自出海救人而牺牲。林默死后,湄洲岛的居民为纪念这位守护者,为她建庙奉为海神,希望世人为她的英雄事迹所感染,将这份精神永远留存下来。

唐、宋、元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宋代航海业、船舶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使水运、海运成为了一种全新并更加快捷的运输方式。公元1123年,宋徽宗首次将顺济庙额赐给妈祖。此后的元,乃至禁海令以前的明,民间海运非常频繁,妈祖“海神”的形象没有随时间磨灭,而是愈发深入人心。同时,历代朝廷钦定妈祖为国家水运“守护神”,因护佑南粮北调、郑和下西洋等,被朝廷钦封为“天后”“天妃”等三十余次,成为了民间、朝廷公认的“海神”。

妈祖以民间的“守护者”出身,发展到北宋至清的历朝都将妈祖册封,甚

至产生越来越高的趋势(宋:灵女、神女等:清:天后、天后圣母等)。其原因不仅仅在于妈祖精神对于社会和谐起到的楷模作用,更是看到了妈祖精神对于维护民族统一、国家稳定,乃至巩固政权的特殊意义。妈祖信仰代表了护国佑民、普濟众生、抗敌御寇的精神,也代表了任何时期国家政权的出发点和归宿。

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妈祖文化已经从一种信仰、一种民俗,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向往和平、开拓进取的一份载体。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决定,将“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标志着以“立德,行善,大爱”为核心的妈祖文化正式成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二、辽宁地区对妈祖文化的接纳与继承

辽宁省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具有深厚的妈祖文化基础。由于史料记载的部分遗失,辽宁地区妈祖庙的始建时间已不详,但经当代学者的研究,主流观点认为妈祖文化早于元代就已通过海路、漕运两条路传入东北地区。而辽宁作为海路上东北地区的口岸和陆路上东北地区的关闸,先于另外两省接受到了妈祖文化。

妈祖信仰发展于东南沿海,尤其适用于东北沿海地区的渔业、商业活动,辽宁地区的妈祖文化发展也在几百年间一直保持着蓬勃的势头。但有趣的是,在相关学者的探访中,辽宁地区尤其大连,对于“妈祖”一称略显陌生,但对“海神娘娘”的称谓却是众所周知。这也体现了妈祖文化的具象随地域变化,但其精神内核却得以延续。

始建于1122年的山东长岛县庙岛一显应宫是我国北方建造最早、影响最大的妈祖庙。显应宫地处渤海、黄海之间,据交通要道,对于华北、东北地区的妈祖文化传播起到了辐射中心的作用。同时,庙岛显应宫也是离大连旅顺口最近的妈祖庙。现存记载中东北地区最早的妈祖庙一旅顺天妃庙,建造时间已经不详,但是当代许多学者研究认为其始建于元朝。也就是说,妈祖文化于元代由海路北上,经山东的辐射,传入渤海湾,从旅顺口正式进入东北地区。

元代建立不久,迁都大都(今北京),国家政治中心转移回北方,来到了华北平原。在京杭大运河的基础上,元代继续扩建大运河,由著名水力学家郭守敬主持,新开三条渠道(会通河、通惠河、济州河),负责内陆的水路漕运。大批漕运由南至北,常年与水打交道的船员、商人们将妈祖信仰也传入北方,并影响了由天津至大连的大批以渔业、运输业为生的百姓。

在清代《奉天通志》《庄河县志》等文献中,辽宁地区有明确记载“天后” “天妃”的庙宇有25座之多,其中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有沈阳闽江会馆天后宫(商人为祈愿海运经商顺利而建)、沈阳山东会馆天后宫(商人周济同族落脚而建)、丹东大孤山天后宫(现存)以及大连地区以庄河天后宫为代表的十余座妈祖庙、天后宫。据资料显示,元代以来,大连地区先后兴建天后庙50余座,现存近30座。由妈祖庙的数量可以见得,辽宁地区的妈祖文化普及程度在中国北方属前列。

三、妈祖文化的传承对于辽澳携手的意义

妈祖文化承于一脉,又变化多种具象,但无论是在东南沿海的发源还是发展到内陆后的继承,都表达了同一种精神“至真、至善、至美”;妈祖文化实质上是一种表现了“和谐”“和平”“爱人”和“奉献”的文化。这无论是在崇尚儒学修养的中国古代,还是强调构建和谐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代,妈祖文化都不过时,具有很高的时代契合度。

妈祖文化产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经久不衰地传承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对于和谐社会的向往。我国的“一国两制”是世界政治史的先河典范,澳门又是“一国两制”制度下的优秀范例,其中妈祖文化的共通,强化了澳门本土居民对大陆的文化认同,对两地长久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自古以来是人口大国,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多样性。就辽、澳两地而言,我们的祖先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借助同一种信仰的力量,发扬着博爱兼济、无私奉献的精神。辽宁本土文化与澳门本土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正所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所生出的和谐可以更好地推动两地的合作交流。妈祖文化对中华文化精髓部分的传承,不仅促进了辽、澳两地的文化和谐,更是有力地推动了两岸四地达成一份文化共识。

2011年的妈祖文化旅游节,辽宁代表团首次大规模赴澳参展,拉开了辽澳两地文化深度交流的帷幕;2018年末,辽宁省省长唐一军率代表团访问澳门,推动了辽澳合作的步伐,开启了新时代辽、澳合作的新篇章。二十载,心志相孚为莫逆;看今朝,携手其圆中华民族百年发展梦。妈祖文化是辽、澳两地的精神共体,更是两岸四地文化的共同溯源之一,它的传承对于包括港澳台在内的海外华人文化认同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是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强大精神纽带。

妈祖文化信仰源于东部沿海,南北两线传播,六百多年前就已传入辽宁。数百年来,它的精神内核却不曾以时间、地域的变化而改变。其所包含的“仁”、“爱”等思想正符合了中国古典哲学的思想核心,这种文化的精神内涵融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把辽、澳的民众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在辽宁省新时代全面振兴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妈祖文化鼓励人们不畏艰险,奋力抗争的精神内涵将继续在新时代发光发热,贡献它独特又难以替代的那份精神力量,助力于辽、澳两地的携手共发展乃至中华民族的复兴腾飞!

猜你喜欢
妈祖东北地区两地
湄洲妈祖已分灵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
湄洲妈祖已分灵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