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妈的情愫

2019-09-10 15:25郑进杰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爹妈父母亲子女

郑进杰

我的父母亲都是生于30年代的人,先后经历了8年抗战、4年内战、新中国成立、58~60年三年大饥荒的苦难年代;也见证了新中国从成立一穷二白到改革开放逐步发展到繁荣富强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的历史过程;也是膝下子女多、负担重的一代人。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也就预示着他们前大半生都是在劳苦受累中度过的,好不容易熬到了生活进入了富足时代,辛辛苦苦把子女都安排成家任务完成了,可是也老了。

我作为70后,见证了父母的辛劳,见证了国家在波折中快速发展的历程,也算是有较强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一代人。我个人也算是比较努力上进的人,在经历了高考落榜后选择了从军;在考军校落榜后无奈退伍;在退伍后的迷茫期有贵人提携从事了养殖行业;在接触的多位老师、领导的帮扶和个人的努力下,历经10余年终有所建树。从事了养殖行业也就预示着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上下班时间,长期处于相对繁忙和操老的状态,也就预示着陪父母亲的时间比较少。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毫不保留的,对子女的思念与牵挂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发浓烈。我会隔三差五的往家里打电话,每次打电话父母都会像孩子一样说个不停。如果几天没有子女的消息,父母总会不停的念叨。如果哪天说要回家看看,电话那头母亲会兴奋的说“让你爹去接你”。每次回家哪怕是呆上一两天,都会明显的感觉到父母的兴奋和愉悦。

每次在家的时候,母亲会想着法子改善伙食,其实我们在口福方面吃过的食物种类与质量是父母无法可比的,但是这是父母的心意,因为他们总会把自认为最好的东西留给子女们。吃饭时母亲会把舍不得吃攒下了的柴鸡蛋剥好了给我,我无法推脱,不管怎么样吧,只要父母亲高兴才是最重要的。每次在地里农忙的时候,半晌父亲都会送去热水、苹果和点心,生怕给渴着、饿着,唉!我虽然已进入不惑之年,但是在父母的心里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

每次该离家的时候,父母总会忙活着准备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用的东西给带上。实际上我们的心意是孝敬老人,根本不想拖累年迈的父母,但是总是拗不过父母的心意,多少得带点儿。父亲会早早地把他的老旧电动车充满电,我知道他想送我,虽然父亲已经行动不便,但我没有驳他的好意,因为我知道是送一回就少一回了。话别的时候,母亲颤颤地送到路口,我也只能强笑着让母亲宽心,走了很远回头看,母亲依然矗立在那个路口……

父母亲对子女们的感情都是一样的,每次回家都是大家最开心的时候,每次话别又都是不愿到来的时刻。秋收的时候,趁着国庆放假携家人回乡,话别的时候是从岳父家走的,车上除了我们一家还有妻子的姐姐,岳父母送到路口,我看到岳父挥手后把头扭向一侧久久没有转过来,可以想象的是扭过去的是那一脸老泪纵横啊……一路上大家几乎没有交流,虽然都强忍住了哽咽的声音,但是都能够体会到内心的纠结与不舍,以及那一双双泪眼婆娑……

子女们无论年龄有多大,在父母亲的眼里都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无论你走多远,父母亲都会为你牵肠挂肚。我深韵这感情,每次出门到了目的地,无论多晚都会给母亲打电话报平安。记得有一次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我知道老人家还会守在电话旁,当电话打过去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被母亲接通,我知道放下电话后父母亲会睡个踏实觉的。

子女对父母的孝道有多种方式,贫穷的父母钱到为孝,体弱的父母出力为孝,暴躁的父母理解为孝,但是最好的方式永远是陪伴。我是作为同龄人当中在别人眼里的佼佼者,因为我靠打工带走了家属,解决了两地分居互不能照应的问题;解决了留守儿童、妥善的安排了子女的教育问题;在城里买了房安了家,所以在父老乡亲眼里是生活非常好的一个。由于从事了养殖业工作性质问题,回老家的次数确实不多,但是每次回家看到双方父母明显老去的变化,心中就会纠结好长时间。后来和爱人商量,以后要想办法多回家陪陪老人,这样就又重拾了多年未管理的耕地。因为种地了就要面对春播、秋收、浇水、施肥等管理环节,在这种“被迫的借口”下,每年怎么也得回家好几次。当然这也惹来很多乡亲的不理解,不少人质问“种地收入有限,还不够耽误工夫和路费,你怎么还能看得着种地挣这点钱?”当我告知就是为了多回家看望和陪伴老人时,他们由衷的表示理解和尊重。

每天农忙完下晌后和父母一起吃饭,可以感受到老人家的兴奋和愉悦。不管多累晚饭后都会和父母坐一会儿说说话,听听父母亲讲述他们充满艰难困苦的一生。在“大饥荒”的年代,白天干苦力,晚上到队里依据工分领上少得可怜的红薯叶和可照见人影的稀粥充饥,听父亲说在那个年代很多人都是因为长期的劳累和饥饿生病而终的。每当父亲回忆起这段苦难经历,脸上的表情总是丰富而复杂的,满眼的辛酸泪啊。父亲说“儿啊,我真没想到能活到80多岁,大半辈子都受苦没想到老了还能享上福”。是啊!那个年代能够活下来都是命大的人,我父亲也是携家族到山西逃荒才保了命的人啊。

我们姊妹众多,但过得都不错,对父母也都孝敬,保证了父母衣食无忧。基本不断肉、烧鸡和板鸭经常有、油条和包子时常调剂,这就是父母口中满意的“享福”了。父母都是受过苦、形成省吃俭用习惯的人,每次子女买回东西都会受到“责备”。家里补品不少,可往往是会放很长时间不吃。有一次爱人问父母:“是不喜欢吃呢还是不舍得吃?”最终的答案是不舍得,我知道这是经历过苦难的人很难改变的习惯。每次给父母留点钱什么的,总是和“打架”一样说什么也不要,只能偷偷地找个地方藏起来,等离开家后打电话告知,电话那头总会听到那句“这孩子真不听话”。

子女对父母亲的依赖之情也是与生俱来的。在外打拼的历程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也常会有失意的时候,在最无助的时候不管年龄几何,内心深处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父母亲和那个家。记得在2013年春节前,因为一些原因我离职了供职十几年的工作单位。因为在这十几年里我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同时也付出了青春和感情,到处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汗水与青春记忆。猛然离开自己曾经付出巨大汗水和感情的岗位,心中的失落是不可避免的,那份迷茫和无助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过年了,好不容易终于有了一次可以带家人和双亲共度佳节的机会,我选择了放弃,因为我怕难以控制的情绪影响到家人过节的心情。年三十儿本来想给父母亲问安,祝福他们春节愉快的,当电话接通听到母亲“孩子,你好吗?”却再也忍耐不住哽咽出声,留下电话那头父母亲急切的声音“孩子,你怎么了”……

对家的思念和对父母亲与生俱来的依赖感,往往是作为子女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部分。作为男人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往往又不能在同事们面前过多的表露,不良情绪也不能带到工作中去,心中的压抑自然就会积攒。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会不自觉地面朝家乡的方向,听着“离家的孩子夜里又难眠,想起了远方的爹娘泪流满面”的歌声,禁不住泪落两行,所有的不快、委屈随之一泻千里……

人常说“有父母亲健在的家才是完整的家,有父母健在的时候兄弟姐妹是亲人,当父母亲不在了的时候兄弟姐妹就成亲戚”。所以,趁着父母亲健在的时候,都应该摒弃各种没时间的理由,常回家看看;都应该倍加珍惜这个“完整的家”,珍惜这份最真挚的情……

又逢重陽节,走在异乡的路上,耳边回荡起那熟悉的歌声:你是否常想起谁把你抚养大,你是否还记得谁为你把泪擦,你是否能明白谁给你一个家,你是否已懂得最爱你是爹妈。你是否总在讲有很多事放不下,你是否没时间给爹妈打电话,你是否已看见那满头的白发,你是否在心里把爹妈来牵挂……

猜你喜欢
爹妈父母亲子女
Tomb-sweeping Day
当爹妈最安逸的时刻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爹妈好
偶尔
清明祭
孝敬咱爹妈
父母亲的新朋友———《意林》
做父母不当家长
教育子女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