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条盘筑在中学陶艺教学的应用与创新

2019-09-10 04:43张小娟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2期

张小娟

【摘要】  泥条盘筑属于一种古老的塑造陶瓷的技艺,现已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陶瓷技法发展得越来越快,其中的泥条盘筑也一样,它以其独特的塑造技法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与此同时,作为当代素质教育中的一种典型课程,中学陶艺教学也正在艺术教育领域逐步壮大。学生只有通过泥条盘筑操作,才能熟练掌握基本的陶艺的制作方式与技法。首先学生要熟练掌握技术,然后才能创新艺术创作。基于此,本文概述了泥条盘筑,并探讨了在陶艺教学中,泥条盘筑的应用与创新,仅供参考。

【关键词】  泥条盘筑 中学陶艺 应用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2-144-01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全面推进了基于德育的创新实践型素质教育。而中学陶艺教学既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一种最佳途径,有素质教育的理想载体。目前,在中学陶艺教学中,广泛引进了古老的泥條盘筑陶瓷成型技法,让学生在了解和学习基础上,创新陶艺作品。

一、概述泥条盘筑

1.方法

在远古新石器时代,作为普遍采用的陶器成型方法之一,泥条盘筑以螺旋式的方法来盘筑泥条。然后,在器物初型固定之后,通过工具刮抹平整里外,并密封器具表面以防漏、均匀厚度。

2.特点

基本的泥条盘筑成型:利用粗或细的单根泥条,通过围合来组成体、面,并通过外形与形式的改变来造型。与此同时,还能通过连续的线条形成一定的韵律或节奏感。

通过泥条盘筑,可以充分发挥自由塑造泥料的性质,且不受限制地根据造型要求,将收缩泥条收缩、扭曲、扩张、旋转后自然成型,完全看不出来人工雕琢的痕迹。

泥条盘筑直接、简单、方便学习,让学生在创作陶艺作品时,能深刻地体会陶土泥性,不受技法限制的灵活性。而且在表现主题方面,也可以承载创作学生的个人情感元素等。

二、在中学陶艺教学中泥条盘筑的应用与创新

在中学陶艺教学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并让学生充分联系日常的生活感触与情感元素,利用朴素的泥条特性,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创作泥条盘筑陶艺。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化生产与生活方式占据人们生活的空间也日益扩大。学生迫切需要通过“泥土”方式,来体验生活中的焦虑、关注、情感,以创新展现他们质朴、温暖的一面。在中学陶艺课堂上,教师应启发学生用心感受体会泥条盘筑的古老与质朴,深入挖掘出陶艺的艺术之美。

1.泥条盘筑十分质朴,能在视触觉上均产生一种返璞归真的感受,一般顺时针搓制泥条并由下至上来重叠造型,以形成了从低至高的器物自然外形。特别是在大型器皿的制作中,这种简单的成型确保了作品的稳定性。即便器皿、造型难以实现,也能利用泥条直接、简洁地成型陶艺。与此同时,现代陶艺作品多打破了以前陶艺的秩序、平衡、对称美的基本法则,而更突出了创作人员个人的情绪与感受,但其表现载体一般较随性、不规律、有机,这样便要求改进陶艺制作方法。例如,器物的突变、尺寸失衡,表面肌理语言,烧制中的熏烧、盐烧等。就上述要求,均能以泥条盘筑的方式来实现。

2.泥条盘筑在捏筑器物基本型方面的优越性无可比拟。泥条盘筑一般以单根泥条来组成形体,以这种泥线在创作陶艺中,通过堆砌、挤压、穿插、排列来彰显学生个人的情感元素。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变泥条的干裂光滑、长短、粗细、扭曲、平滑等,来塑造一定的效果,进而通过当代陶艺作品,创新展现学生情绪,即利用泥条泥性表现个体感受。

3.泥条盘筑以其独特的特点赋予它形体塑造的优势,让学生可以在陶艺作品中,强调对物体形的抽象与概括。不仅以线条造型来概括表现对象,而且以线条造型来从主观上再创造对客观物象的取舍、概括。线条的特性提供给陶艺更大的创作空间。自然陶艺内涵还是要欣赏者从作品中来领悟。在进行创作时,通过泥条盘筑来概括、表现时,应从客观上来反映和表现物象的形成特点,并以夸张、变形等手法,表现作品中的美感。与此同时,在泥条盘筑中,还应善于生动地塑造自己的观察感受,令欣赏者产生美的享受,以突出陶艺物象的动作、性格、形体特征,按创作的感受来大胆夸张陶艺,使其源自自然、美过自然,且具有更加丰富的情趣特征。

4.泥条盘筑提高了陶艺作品的独创性。每件陶艺泥条盘筑作品均独一无二,经过手工捏塑后,每根泥条均体现了学生独特的情感和个性。一些自然痕迹也会留在盘筑作品中,这种随机、偶然的效果刚好反映出陶艺作品的自然与朴素。与此同时,在学习盘筑泥条时,每位学生倾注的感情各不相同,自然作品最终体现出的情感也会不尽一样。

5.泥条盘筑陶艺的质朴与自然气息浓厚。在盘筑泥条时,学生可以结合表现对象,合理选择泥料,以各种手工技法,来表达相应的特殊肌理,使其契合所要表达的作品。通过泥条盘筑技法,可以充分发挥出泥料的可塑性,能在不受限制的条件下,根据造型要求,来挤压拍打、扭曲、旋转泥条等,待初步成型后既不施釉也不彩绘,更不用添加繁复的装饰,仅仅简单素烧即可,因此拥有一种朴拙的自然之美与质朴的艺术感染力,能令学生更方便地自如创作。

三、结语

总之,在陶艺作品中,通过泥条盘筑传达给人们一种对陶艺、对泥性、对美的认识与精神享受。这样在应用与创新的同时,还很好地继承与发扬了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在中学陶艺教学中,充分应用泥条盘筑的优越性,能传达给学生陶艺技术、艺术美感与民族情感。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更希望学生可以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气节,从而继承和延续我国辉煌的陶瓷艺术。

[ 参  考  文  献 ]

[1]王国才.河北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第九册第七课《盘泥条》教学案例[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3:6.

[2]洪华山.浅谈景德镇陶瓷传统手工成型的传承与发展[J].景德镇陶瓷,2016(03):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