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善舜书法创作灵感需要 长时间认真临帖

2019-09-10 01:37书童
南风·中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宝安区大展书法艺术

书童

秦善舜

秦善舜,河南省罗山县人。现居深圳市宝安区,医务工作者。,2000年参加中国书协培训中心行草研修班,2014年开始,先后在张旭光工作室书法高研班、李胜洪导师·中国书法英才班学习。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广东省书协会员、宝安区书协松岗分会会长、宝安区硬笔书协秘书长。

作品在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首届“容庚奖”全国书法大展等二十余次全国性书法展赛中入展、获奖。

他是一名医者,但更是一名书法家。为了事业,他曾经一度停下了书法,为了书法的梦想,他又全国四处求学,成了天上飞人。在人生的每一个历程中,他始终都保持着一颗匠心,这让他对于每一件事都是那样专注和认真。

他就是秦善舜。

在访谈的过程中,我能感觉到他的乐观和本真,他用医道和书道构建起最美的精神世界。

“同学都去玩了,就他还写个不停。”

秦善舜,出生于河南信阳一个偏僻小村的中医世家,在缭绕着浓浓药香的家中渐渐长大。天天看着爷爷和父亲诊病、开方,不知不觉,天性中深深埋下了对医药和书法的亲近之情。

同龄的孩子们攀山爬树,嬉戏打闹的时候,写写画画是他最爱的日常娱乐项目。到了上学的年纪,从第一次接触到毛笔墨汁起,他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就这样一头扎进了书法的世界。

每次学校的毛笔临仿课,秦善舜如饥似渴地写了一张又一张,很多同学不愿意写的都扔给他写。同学们都耐不住性子,三三两两出去玩了,最后整个教室只剩他一人,还在写个不停。逢年过节,爷爷也经常指导他帮左邻右舍写春联。平时父亲开中药用的包药纸的背面,也都被他写得满满当当。

一次,他偶然看到《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则河南省书协招收书法函授培训班学员的消息,立刻报了名,从此,正式开启了书法求学之路。

在参加函授培训之前,从没见过宣纸的秦善舜连生、熟宣都分不清,第一次在生宣上写字,洇得一塌糊涂。经过反复练习,他才逐渐适应生宣,掌握了用笔、用墨。

通过系统学习,他知道了如何临帖,按照老师推荐,开始临习王羲之《兰亭序》、米芾《苕溪诗帖》,每次的作业都邮寄到开封,老师批改完再寄回来,一个来回就要一月的时间。就这样,在每个月的期盼中,秦善舜完成了函授阶段的学习,较为系统地奠定了书法基础,进步很大。

上信阳卫校时,由于在书法方面的特长,他加入学校文艺社,并担任辅导“老师”,课余之外,热心地组织很多活动。参加工作后,他先后参加许多书法比赛,凭着远超同龄人的书法技巧,很快就加入了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

拄拐去上课,对书法的热爱打动老师

步入社会,秦善舜在当地卫生部门工作,为了谋求发展,他加入了当时南下的大军。

来到深圳,学医出身的他,怀揣毕业证、书法获奖证得了多家用人单位的青睐,其中碰巧遇到一位也深爱书法的医院领导,看到他书法漂亮又是学医的,当即拍板让他来报到上班。于是,秦善舜受聘到这家医院工作至今。很快,他加入宝安区书法家协会,成为热心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分子。

1996年,他的女儿出生了。新生命的降临,给家庭带来无尽欢乐的同时,也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工作繁忙,家庭又需要照料,他渐渐抽不出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钟爱的书法学习就此不得不搁置下来,一停就是多年。

这期间,身边的很多朋友在书法上突飞猛进,相继入展全国展,更有不少已成功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秦善舜觉得自己不能就此放弃,毕竟喜爱书法。于是在女儿渐渐长大之后,他再度开始挤出空余时间来研习书法。并参加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行草研修班”,以米芾为主攻方向,重启书法的求学之旅。

2014年,得知著名书法家张旭光先生在深圳举办书法高级研修班,他立即报了名。一年的学习,他受教于张旭光、刘京闻、王厚祥、祁小春等名家,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

张旭光老师“到位才有味道”的理念深深地影响他的书法学习之路,秦善舜开始钻研《圣教序》。两年多时间,他对《圣教序》逐字精临,同时兼学王羲之手札、《十七帖》,以及孙过庭《书谱》等,深入系统地上溯二王行草正脉。

为了拓宽书法之路,秦善舜广求名师,利用所有工休假期,先后赴江苏、北京等地,师从曹元伟、陈海良、李胜洪诸位老师,有了“取法乎上”的指导,加上科学的临池实践,他对书法的线质、用墨、姿态、神采、虚实、斜正、开合等有了更好的领悟和更为精准的把握。

2018年春节期间,他半夜为同乡赶写书作,写好后急着交付,下楼时一脚踏空,跖骨受伤骨折,只能拄着双拐勉强行走。恰逢李胜洪老师的书法英才班第一次面授,秦善舜不愿耽误课程,带伤赶到北京,拄着双拐去上课,对书法的由衷热爱和刻苦學习精神深深打动了李胜洪等老师。

就这样,秦善舜转益多师,博采众长,粹于一炉,终于迎来化茧成蝶的蜕变,书法艺术产生了质的飞跃。

生活中离不开灵感,书法创作也是一样

有了坚实的二王正统行草作为基础,秦善舜开始上下搜求书法史上可资借鉴的名家名作,他兼习颜鲁公“三稿”,取其宽博,旁及苏、黄、米及杨凝式以求其变化,远追魏晋楷书之古雅、两汉隶书之苍茫,浸淫其间,斟酌取舍,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近年来,他频繁出现在全国各种书展。在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首届“容庚奖”全国书法大展、首届“任可澄杯”全国书法大展、首届“黄河口杯”全国书法大展、首届“弄潮杯”全国书法大赛、首届“清远米芾杯”全国书法大展、第九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第十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广东省第六届“南雅奖”书法篆刻展、首届“中国书法大厦杯”书法大奖赛等全国性书法展赛中入展、获奖。

在提升书艺的同时,秦善舜积极投身于地方书法文化的建设,在宝安区文联、区书法家协会和松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支持下,他牵头成立了区书协松岗分会,成为宝安区乃至深圳市的第一家街道级书法社团。

分会成立后,为了提升街道书法艺术水平和活跃文化氛围,他组织了庆祝建党97周年书法作品展、“庆中秋、迎国庆,弘扬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翰墨松岗——松岗街道书法作品展、第二届“滨海宝安杯”硬笔书法大赛作品评审会、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退休老干部书画展等,为地方文化艺术事业进步贡献了力量。

不久前,正值中马建交45周年,马来西亚举办第36届全国华人文化节,在宝安区书协松岗分会顾问郑瑞源先生(马籍华侨)奔走联络下,受马来西亚邀请,筹办了“马来西亚第36届全国华人文化节书画作品邀请展”,宝安区书协一行人走出国门,与异国书友共论书道,交流书艺,弘扬了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了书法艺术在东南亚华人文化圈的传承和影响。

最近,从中国书法协会传来消息,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共收到来自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2620件投稿作品,其中行书12368件。经过评委会严格评审,共评出入展作品1074件,其中行书281件。秦善舜的行书榜上有名。

秦善舜认为,生活中离不开灵感,即顿悟思维,书法创作也是一样。书法创作灵感需要长时间认真临帖,通过笔法、技法强化训练和临创实践,不断积累。他引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一段文字,作为自己书法艺术心路历程的总结: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无论繁花似锦,还是灯火阑珊,愿付出毕生努力,探求书法艺术的真谛,以此与所有书法同道共勉。”秦善舜说。

猜你喜欢
宝安区大展书法艺术
深圳市宝安区天骄小学 办未来学校 育时代骄子
用笔墨表达关爱 为慈善贡献力量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2019湖上升明月杯"魅力中国"全国摄影大展获奖作品选登
2019湖上升明月杯“魅力中国”全国摄影大展征稿启事
月度游记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大漆艺术——2014海峡漆艺术大展作品选登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