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文化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9-09-10 19:23郭广仪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

郭广仪

【摘要】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良好的家庭文化下,高中生能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适应高考压力和时代发展。本文从高中生心理现状入手,简要分析了家庭文化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文化;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

一、结合高中生心理现状讨论心理健康的内涵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处于一种正常或良好的状态,它包含着广阔的含义。与心理亚健康和心理病态相对,心理健康的学生持续保持高效、优良的心理状态,认知正确、情感合理、语言行为恰当,并且充满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困难意志坚定,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健康的心理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积极乐观生活,从容应对挫折,不断突破自我。

(二)现阶段高中生心理存在的问题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最有朝气、有活力的青少年阶段,心理状态本应时刻保持健康,但仔细分析高中生心理现状可知,他们却拥有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因学习成绩、荣誉等对同学产生嫉妒心理;二是会因为内向、成绩不好产生自卑心理;三是会因为不擅长交际深受孤独之苦;四是产生恋爱情结但不知道如何面对;五是由于身体成长自然产生的叛逆心理。这些问题看似不起眼,但如果不加以引导任由发展,很有可能酿成不可拯救的后果。

二、家庭文化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一)父母思想道德素养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

父母的道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思想道德水平。学生父母的生活态度积极、开朗大方,学生也会受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人格趋于完善。倘若父母的思想道德高度不够,那么培养出的孩子也会出现这方面的问题,如自私自利、骄纵跋扈等。道德方面的问题是最难以纠正的,学生成长到高中这个阶段,最基本的人生观、世界观已经定型,要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首先要从家庭环境入手,积极与家长沟通,改变家长观念,在家长的辅助下共同促进学生的自我改变。

(二)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

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在家庭文化日积月累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优良的家庭教养方式能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而错误的教养方式则会误导学生的心理发展。这一代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理念。这样的学生心理较为脆弱,难以面对成绩突然下滑等挫折,因此家长要及时转变自身观念,在生活中创造机会多教育学生,助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亲子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

良好的亲子关系下,家長能够与学生平心静气地沟通,从而及时感知学生心理方面的变化,对学生提出建议。许多家长都十分关心孩子的学习和心理状态,只是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交流,有时可能会侵犯学生隐私起到负面作用。再加上高中生普遍存在叛逆心理,这一阶段的亲子关系往往十分紧张。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可以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指导家长采用适当、巧妙的方式与学生相处。

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而家庭是学生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落实学生心理建设,促进学生长远进步,离不开家庭文化的优良氛围。教师与家长要共同努力,改变家庭教育理念,改进亲子交流方式,切实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家庭文化对中学生德育过程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GS[2019]GHBZX17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周林.浅析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才智,2018(27).

(责任编辑 袁霜)

猜你喜欢
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