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位移井尾管下入新技术

2019-09-10 07:22王志超袁则名
石油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垦利渤海套管

王志超 袁则名

摘要:针对大位移井作业裸眼段长,井斜大,尤其水平位移長,深部易坍塌地层井壁稳定性差,尾管下入难度大的难题,本项目创新使用扭矩环提高普通套管扭矩技术及旋转下尾管技术,成功实施了垦利10-4油田3口大位移井钻井作业,其中A2井完钻井深4788m,水平位移长达3930m,成为目前渤海油田水平位移最长的一口大位移井。该项技术的成功实施,不仅降低了下7"尾管作业风险,缩短了钻井周期,同时也为该区域油田大位移井下7"尾管作业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保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大位移井;7"尾管;扭矩环;旋转下尾管技术

1 概况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渤海油田“滚动、扩边”及勘探开发一体化发展,渤海石油管理局优选出垦利10-4油田为首个“短平快”项目的试点工程。为节省上亿元新采油平台的建设费用,垦利10-4油田布置了3口大位移井。但是垦利10-4油田沙河街组地层煤层多,井壁稳定性差,容易坍塌,下尾管风险极大。为此,本项目创新采用一系列技术措施:采用钻后扩眼技术,有效降低深部易垮塌地层的坍塌风险,减少下7"尾管过程中遇阻风险及7"尾管旋转扭矩;采用“扭矩环+普通套管”代替高抗扭套管;采用旋转下尾管技术,使得井下管柱可实现旋转下入,增加了7"尾管下入遇阻后的处理手段。

2 大位移井深部地层7"尾管下入技术挑战

渤海海域深部地层地质构造复杂,本次实施三口大位移井的垦利10-4油田最为典型。在大位移井深部地层下7"尾管作业主要面临以下技术挑战:

(一)沙河街组地层存在较多煤层段,且含有煤矸石,极易出现掉块,井壁稳定性差,容易造成尾管下不到位风险。本次实施的三口大位移井每口井都有不等厚的煤层。

(二)常规尾管、浮鞋及尾管悬挂器无法满足作业要求,下7"尾管遇阻时,无法实现旋转下尾管。

(三)井斜高,稳斜段长,尤其水平位移大,尾管极有可能遇到下不到位的风险。三口大位移井平均井深4585m,稳斜段均超3000m,最长稳斜段达3834m,最大井斜73.06°。

3 新技术应用

3.1扭矩环提高普通套管抗扭技术

本项目提出“扭矩环+普通套管”代替高扭矩套管的创新思路,并配合使用旋转尾管挂和旋转浮鞋,实现尾管旋转下入,增加尾管下入过程中发生遇阻的处理手段,大大提高尾管下入成功率。

通过实验测试,普通套管上扣至△符号底边确认扭矩为9898ft.lbs,普通BTC扣型尾管加入扭矩环后,上扣测试最高扭矩可大幅度提高至32000ft.lbs,极大提高了尾管的上扣最大抗扭。

“扭矩环+普通套管”代替高扭矩套管这一创新思路已经在垦利10-4油田三口大位移井钻井作业中成功实施,该项技术不仅缩短了尾管的采办周期,而且保障了井下安全,应用效果显著。

3.2旋转下尾管技术

利用旋转管柱来降低摩阻、提高下入能力是大位移井钻井作业的另一项关键技术。采用旋转下尾管技术可以解决尾管中途遇阻难题,采用可划眼浮鞋、扭矩环及可旋转尾管挂,使得尾管串实现旋转下入,增加套管阻卡处理手段。

垦利10-4油田三口大位移井7"尾管串组合:7"可旋转划眼浮鞋+7"尾管(1Cr-L80、BTC、29lb/ft)+7"浮箍(1#)+7"浮箍(2#)+7"尾管(1Cr-L80、BTC、29lb/ft)+7"球座+7"尾管串(1Cr-L80、BTC、29lb/ft)+7"可旋转尾管挂。

根据实钻定向井轨迹和起钻数据反推井眼磨阻,然后模拟以10r/min,20r/min,30r/min的速度旋转下套管时的扭矩分布,为旋转下尾管设定扭矩限位提供参考。

(一)旋转下尾管期间参数的合理掌控

下放尾管遇阻后,切忌猛压,首先尝试提活管串(需综合考虑钻具、尾管挂、送入工具、尾管的最低抗拉强度),尝试再次下入。

如仍遇阻,先小排量顶通后,根据泵压缓慢提排量,切忌猛提排量。控制泵压(悬挂器坐挂压力与送入工具液锁压力两者最小值的70%),返出正常后,继续尝试下放。

如需要旋转,设定顶驱扭矩上限。小转速开启转速(最大转速≤20RPM),当扭矩稳定后,缓慢下放,尝试通过。如果达到限位扭矩时管柱仍然没有转动,不再继续旋转,带扭矩缓慢下放,尝试通过。如果划眼过程中出现憋压、蹩扭矩现象,迅速降低泵冲,释放扭矩。

(二)旋转下尾管作业注意事项

划眼参数掌握:划眼下套管不同于通井,过易垮塌层时尽可能采用低转速、小排量,最终目的是破坏岩屑床,下入套管。

处理复杂情况要果断:地质情况极为复杂的井,下放遇阻后,不建议多次尝试上提、下放活动管柱尝试通过,该开泵时立即开泵、该划眼时立即划眼。

憋压蹩扭的适当处理:发生憋压情况处理时,上下活动管串方式寻找泄压点,停止转动,防止钻具脱扣。

4 现场应用效果

通过该技术的实施,垦利10-4油田3口大位移井的下7"尾管顺利下入到位,作业安全顺利,圆满完成了钻井作业。其中A2井完钻井深4788m,最大水平位移3930m,是目前渤海油田水平位移最长的一口大位移井。

5技术应用前景

随着渤海油田的不断勘探开发,边际油田将越来越多,大位移井钻井技术作为一项提升边际油田剩余油的一项重要技术,将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大油田。本次大位移井深部地层尾管下入新技术,打破传统思维,创新使用扭矩环提高普通套管扭矩技术及旋转下尾管技术。为解决深部地层下尾管难题提供了大力支持,成功解决了垦利10-4油田沙河街地层尾管下入困难问题;且该项技术的成功实施,不仅降低了下7"尾管作业风险,缩短了钻井周期,同时也为该区域油田大位移井下7"尾管作业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保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绍槐等《大位移井摩阻扭矩监测方法》,石油学报,2000,21(1).

[2]蒋世全等《大位移井钻井技术研究及在渤海油田的应用》,石油学报,2003,24(2).

[3]廖华林等《大位移井套管柱摩阻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石油大学学报,2002,26(1).

[4]阮臣良等《大斜度井旋转尾管下入关键技术》,石油钻探技术,2016,44(4).

猜你喜欢
垦利渤海套管
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模拟研究
渤海大学美术学院2019级学生作品
垦利街道:为了群众的安全,人大代表在一线
定向井下套管配套技术措施的研究及应用
The Evaluation of Navigate Coursebook (Advanced→C1)
A Survey on Teachers’ Strategies of Lead—in in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
套管磨损机理研究
套管磨损机理研究
东营市垦利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分类讨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