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午制幼儿园一日活动管理实践研究

2019-09-10 07:22姬朝晖
天津教育·中 2019年10期
关键词:幼儿园

姬朝晖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村学前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城乡学前教育的差距正在缩小,入园率和保教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目前经济发展速度相比,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速度还相应较慢,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现象严重,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理念落后,师资短缺,一日活动安排不合理。这种情况下,不断深化办园体制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模式,积极探索农村学前教育科学发展之路,成为学前教育管理者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寄午制;幼儿园;活动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米脂县地理位置隶属我国的西北,位于陕西省北部,与周边神木、府谷或吴起、志丹等资源丰富的市、县相比,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县农村学前教育起步晚但发展快,从2012年第一批农村公办园开园起,至2015年秋季,三年时间里新建、改扩建的幼儿园就达到了一乡镇一所中心园的全覆盖规模。2015年至今,县委、县政府更是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不断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资力度,目前我县农村幼儿园办园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备、保教设备先进,可完全满足农村学龄前儿童的入园需求。比较欠缺的是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保教管理水平,最明显就表现在一日活动的管理上:师资力量的短缺,让农村幼儿园的课程结构与幼儿一日活动的安排流为“想当然化”。因此,我提出了“农村寄午制幼儿园一日活动管理实践研究”这一问题,在分析农村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的亮点与缺陷的基础上,从生活、教学、户外与游戏等各环节中寻找突破,确保孩子们在幼儿园里能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二、我县农村寄午制幼儿园一日活动管理现状

从2012年我县第一批农村公办幼儿园开园至今,经过近几年来的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成绩显著。目前,我县10个乡镇中共有独立的农村幼儿园13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0所(新建4所,改扩建6所),全部都是各乡镇新建的中心幼儿园;民办幼儿园3所,分布于县城周围的三个村子,还有一些村中继续开设了学前班,这些学前教育机构,保证了农村学前适龄幼儿的正常入学需求。2015年前,这些分布于农村的幼儿园大都实行早8:00~10:00,午14.:00~16:00的早、午两到校模式,近三年来逐步转变为提供午餐午点的寄午制模式,对幼儿一日活动管理都处于初期的探索期,具体实践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在活动安排上,这些农村幼儿园都存在着重教育轻保育、对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养成不重视、养成教育方面还做得不够等问题。

三、我县农村寄午制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化”倾向严重

由于我县乡镇中心幼儿园一大半由原来的中、小学改扩建而成,教师也大多由中、小学教师转岗而来,非专业教师比较多,又受到附近小学一年级教师只通过考试成绩评价之前大班教师教学效果的影响,目前幼儿园中对一日活动的安排大致参照小学进行。教师们根据每一个环节所规定的时间和已经写好的教学活动设计,引导幼儿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很少考虑本班的实际和幼儿们的兴趣点去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活动内容、组织形式与时间设置等,存在“小学化”倾向。

(二)重教育轻保育

农村学前教育一直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注重知识技能类的教育活动,轻视保育活动。幼儿园所有活动中,课堂教学活动最受广大教师、家长重视,甚至省、市、县举办的各级各类幼儿教师评优树模范活动,也大都以赛教的形式进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对其他生活环节的忽视。和集体教学活动相比,教师对生活活动大都存在随意性强、目标性弱等现象。这种情况下,幼儿在各个生活环节中的学习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三)重视班级整体性发展,忽略幼儿个体差异

调查中发现,虽然在有的幼儿园计划中看到过自由活动的安排,但是实际上受安全问题、办园理念、教师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自由活动还是由教师组织的,幼儿真正能够进行自由活动的时间很少。孩子们从早上入园后开始早操、如厕、洗手、进餐等生活环节到各种集体教学活动,各个环节都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由教师统一组织、步调一致地进行,这样只重视班级整体性发展效果的安排,严重忽略了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性。

(四)重视统一组织管理,轻视幼儿个性发展

在目前我县各农村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每个环节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都有教师“代干”的事情,教师经常用“代干”代替教育,幼儿不会时,教师不由自主地就动手替他们完成,比如遇到不会吃饭的孩子,教师就直接给他喂饭,午睡时教师帮动作慢的孩子穿、脱衣服等,形成了一种以“代干”代替“教育”的倾向,在活动中教师总是会把维持秩序放在第一位,强制性命令地要求幼儿活动,关注不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四、改进我县农村寄午制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措施

(一)科学合理的安排是前提

1.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相结合。学前教育中,教师们也要提前对各类活动进行计划,如周计划、活动计划等,但是,幼儿活动自身所具有的如偶发性、多变性、随机性等特征,注定了幼儿园的活动不会完全按照教师的计划进行,教师要根据实际活动情况,随时关注幼儿活动的状态,灵活调整活动内容与目标,生成新的活动。

2.建立良好的活动常规。毫无疑问,幼儿园也是教育场所,也应该有相应的教育常规。因此,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孩子们需要知道每天都有哪些固定的环节,知道一个活动完成后接下来应该做什么。时间长了,自然就形成习惯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常规”。学前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习惯养成教育,这在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幼儿园里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才刚刚开始形成,不同规则的制定会收到安全不同的效果。尽量引导让孩子们自己说出需要遵守的规则,让这个常规成为教师跟幼儿共同制定的规则,这样的规则是由孩子们亲自出马参与制定的,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并遵守,这种方式制定出来的规则,比教师自己直接制定并用教育的口吻下发的规则效果更为理想。

3.珍视游戏活动的重要作用。学前教育中,孩子们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玩游戏可以愉悦幼儿身心,促进其身体、心理、语言表达、思维创造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想办法创造条件,给予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合理的指导,使幼儿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保障

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幼儿园应尽量成为一个温馨、和谐并让孩子们喜欢的乐园,教师应该以孩子的发展为出发点,积极创设净化、美化、儿童化、教育化、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要从幼儿的兴趣、实际需要出发,设计活动环境,建构班级活动区域,提供充足、多样的共用活动场地,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创设丰富多样的公用环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锻炼,真正实现“环境育人”的功能。

(三)做好生活环节的管理是基本内容

幼儿园里,幼儿一日所进行的活动中,生活活动占据了在园总时间的2/3,这些生活活动中蕴涵着巨大的教育价值,利用好这些环节的教育价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重视对生活活动的管理,为孩子们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四)保证幼兒的主体地位是重点

学前教育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同时,幼儿的活动又具有偶发性、多变性等特点,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指导。要给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活动,让幼儿有事可做,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保证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在幼儿有需要时,再适时、合理地进行指导。

(责任编辑  林 娟)

猜你喜欢
幼儿园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