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化新闻写作的运用与提升

2019-09-10 07:22杨德林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情景化守正创新运用

杨德林

摘要:刊登在2018年2月2日《解放军报》一版头条的文字类通讯《陆战雄师:钢多气盈骨更硬》荣获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一等奖。这篇新闻作品对场景、情景的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人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在新闻写作中,如何巧妙地运用情景、场景描写,抒发作者情感,引起读者共鸣,这是一项新闻写作中的“硬功夫”,尤其是写作新闻精品的“点晴”之笔,同时与中央大力倡导的新闻“走转改”一脉相承,也是践行新时代新闻工作者“四力”要求的必然。

关键词:情景化;运用;守正创新

作者本人采写的两篇人物通讯《她走了,只留下一缕白发一副眼镜》《张其树:平凡人生因信仰而璀璨璀》,分别获得2012年度山东省新闻奖一等奖和2018年度山东省新闻奖一等奖。另有两篇人物通讯《信念如磐,书写严实新篇》《情暖返乡路》获得山东省新闻二等奖。下文作者结合自己的从业经历对情景化新闻写作的运用与提升以及人物通讯写作的守正与创新进行论述。

一、情景化写作不是“画蛇添足”,更不会过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所以,新闻写作一定要做到摸实情、讲真话、抒真情,许多优秀的新闻作品都是这方面的典范。由新华社知名记者张严平采写的人物通讯《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记优秀共产党员、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里面有许多动人的新闻场景描写,让人看后经久难忘。“傍晚,就地宿营,在原始森林的一面山坡上,大家燃起篝火,扯成圈儿跳起了舞。他有些羞涩地被拉进了跳舞的人群,一曲未,竟如醉如痴。’我太高兴了!我太高兴了!’他嘴里不停地说着。’今晚真像做梦,20年里,我在这条路上从没有见过这么多的人!如果天天有这么多人,我愿走到老死,我愿……”忽然,他用手捂住脸,哭了,泪水从黝黑的手指间淌落下来……”再如,《领导干部的楷模一孔繁森》一文,也有许多出色的情景描写,如,“越野车载着他,向西疾驶而去。车窗外,油画般的高原景色一幕幕掠过:清澈的拉萨河,奔腾的雅鲁藏布江,高耸的雪山,明镜般的湖水……”。

“文以载道,书以焕彩”。所以,情景化新闻写作不仅不过时,恰恰相反,需要记者狠下一番硬功夫,补齐短板。在一定程度上说,记者对场景、情感描写的功力直接反映记者驾驭文章驾驭文字的能力,影响着稿件质量。跳江救人英雄孟祥斌的家乡是德州市齐河县刘桥村人,2017年12月6日,孟祥斌骨灰回到家乡,这是一个重大新闻事件,全国各地新闻媒体都派出精兵强将抢占第一手新闻资源,力争推出新闻精品,《德州日报》也派出了精干的新闻采访力量,但浙江《金华日报》一位年轻记者写的一篇千字左右的通讯《不要哭……咱不哭……》在众多新闻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好评,最终该篇作品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该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记者集中笔墨描写了英雄骨灰回到家乡那一动人场景,在写作方法上,全部采用短句、白描,现场感十分强,牢牢抓住了人们的“泪点”。如文中写到“孟祥斌昨晚魂归故里,叶庆华迈进家门,喊了一声:’妈……’,英雄的母亲嘴唇不停地颤动,终于说出一句话:’不要哭……咱不哭……’”。

著名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名好的记者一定要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敢于说真话、抒真情,达到情因文而生,文因情而活。

二、“情景交融”是关键,一定要把握好度

新闻写作要找到“文眼”,而情景化写作往往能够起到让人眼前一亮的作用,能够吸引读者注意。由作者本人写作的新闻作品《她走了,只留下一縷白发一副眼镜》,获得了2012年度山东省新闻奖一等奖,该篇作品标题几经修改,但都不典型不感人,后来经过群策群议,决定以一个典型的新闻场景做题目,十分精确地表达了89岁的老党员张星南对党无比忠诚无比热爱、把一切都献给党的高尚情怀。情景化写作的关键在于情真意切、情境交融,特别是人物通讯写作一定要处理好叙事和议论的关系,让二者水乳交融一般融合在一起。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长篇人物通讯《闪耀在手术刀上的道德光芒》,是一篇充满激情的人物通讯,不仅有动人场景的描写,还有闪光的评议和精彩的点评,全文读下来,一气呵成,丝毫没有生硬之感,这就是作者的硬功夫、真本领。所以,抒情一定要围绕叙事展开,让事实说话、让事实做铺垫,切实做到抒情因叙事而生色、叙事因抒情而升华。

许多人感到情景化写作,最难把握的是叙事、抒情和议论三者的关系,叙事多了,让人感到缺乏激情和文采,抒情多了让人感到无病呻吟,议论多了让人感到画蛇添足。所以,新闻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的写作一定要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把新闻客观、真实、准确的特性放到第一位,先求真后求活,先叙事后议论,而不能本末倒置。由作者本人采写的人物通讯《张其树:平凡人生因信仰而璀璨璀》,就是在准确、深入,上下功夫,精心选择新闻角度和感人细节,采用“文章+短评“的办法对人物典型的宣传意义进行提炼。文无定法,尤其是人物通讯的写作,更多的是考量作者本人的思想深度和语言功夫,有的人写文章文采飞扬,有的人写文章则是准确深刻。同样写人物通讯的好警察任长霞,人民日报记者采写的《百姓心中的丰碑——追记公安局长的楷模任长霞》和新华社记者采写的长篇人物通讯《警察任长霞》是两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一名好的新闻记者一定要刻苦学习,不断磨炼,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网络,既要遵循新闻写作的规律,又要大胆创新,敢于出新出彩。

总之,要写好人物通讯,一定要把握和处理好“三种关系”,即取与舍的关系,事与情的关系,人和景关系。由笔者采写的人物通讯《调解干部的好榜样——宋善金》,前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深入采访,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但如何使用这些材料颇费思量,经过深入思考,决定用“五个心”统领新闻素材:“他有一颗公心,坚持依法调解,一碗水端平;他有一颗热心,凡是群众找到他的事,他不推不拖,一管到底;他有一颗恒心,认准的事可忍受委屈、承担压力,也要办成;他有一颗爱心,将群众待如亲人,把他人的事当自己的事干;他有一颗慧心,一句话可以缓和一场矛盾,一个主意可以化解一起纠纷。”,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所以,优秀的记者就像手艺高超的裁縫,哪里该舍哪里该取,哪里该繁哪里该简,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三、要拜人民群众为师,用心捕捉动人场景和鲜活语言

好的语言,感人的场景和细节不会凭空而来,只能从学习中来,从生活中来,从人民群众的智慧中汲取。著名作家魏巍采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写作这篇文章之前,魏巍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战地采访,掌握了大量感人的故事和细节,但他只精选了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烈火中救朝鲜小孩和防空洞与战士对话三个故事,用最精简的文字、最感人的细节表现了重大主题,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穆青说:“从我个人几十年的记者生涯,我在群众中间、在采访对象中间、在那些先进人物身上,学习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是他们给了我很多营养,是他们教育了我,鼓励了我。我之所以有今天,功劳也在人民群众身上。是人民哺育了我,并给予我以前进的动力。

新闻的富矿在哪里,只能在生活中、在群众中,坐在办公室里想,是想不出来新闻的。作者本人到夏津县公安局采访时,了解到有一位宋金林的老人,是城区一个商贸市场的治保主任,干治保工作将近20年了,协助公安机关抓了许多贼,记者感到在这个明哲保身、对社会邪恶现象敢怒不不敢言的年代,老宋的故事非常有典型意义,就进行了认真采访,写了一篇《宋金林:义务抓贼20年》的稿件,在“感动德州人物故事”栏目中刊发,引起,了读者的良好反响,被评为当年的中国市地报新闻奖二等奖。至今,我都能记起老宋讲他的故事时,那种老百姓的语言和智慧,抓贼时遇到的惊险场面,这是我们坐在办公室里想破头脑也想不出来的。所以,新闻稿七分采三分写,采访不到,是写不出好作品的。

(作者单位:德州日报社)

猜你喜欢
情景化守正创新运用
新时代国内广播剧发展路径
改革压茬推进广播事业守正创新、全面拓展
温儒敏:在课程改革中“守正创新”
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
基于主题情景化的青少年科普教育与辅导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论小学数学教学的情景化手段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