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红色文物”有话说

2019-09-10 07:22
宁夏画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于都县行军中央红军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后强调,96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同时,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在全国各地的红色纪念馆内,几乎每件文物都映照着我们党的初心。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及人文精神,让更多人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应该是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让我们一起走进“红色文物”系列报道,一起探寻红色文物背后的初心故事。

一件厚重的羊皮袄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的馆藏文物中,有一件厚重而破旧的羊皮袄,军绿色的棉布内是厚厚的羊毛,胸前一排整齐的扣子……羊皮袄的主人是于都籍老红军曾广华,正是这件不寻常的羊皮袄,陪着他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枪林弹雨。

一件羊皮袄,见证了一位老红军的戎马一生。曾广华在世时一直将这件羊皮袄视若珍宝,在他去世后,这件羊皮袄传给了子孙。2014年,曾广华的后人将它捐赠给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曾广华是于都县银坑镇琵琶村人。1932年,28岁的他在于都县“扩红”征兵中踊跃报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他先是被分到游击队担任班长,后来到红一方面军23师担任通讯员。在一次战斗中,由于表现出色,上级奖励他一件羊皮袄。他将这件羊皮袄当作自己的功勋,十分珍惜。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部队从于都出发,踏上了漫漫长征路,曾广华也跟随中央红军离开了家乡。此时,曾广华是炊事班的一名战士,负责部队的饮食。1935年6月,部队到达四川省境内的夹金山下,曾广华在附近的乡镇采买粮食,当地的一位老人得知他们要翻越夹金山,便叮嘱说,夹金山是座雪山,越往上越寒冷刺骨。翻山一定要多带衣服,在山上绝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再累再冷也不能停下来……

时值夏季,不少战士在行军途中将衣服送给了穷苦的老乡。曾广华也送出不少衣服,唯独这件羊皮袄,他一直舍不得送出去。

“过雪山时,这件羊皮袄救了我父亲的命。”曾广华老人的儿子曾昭梁回忆着父亲告诉他的往事。夹金山山路崎岖狭窄,常年积雪,最浅地方的雪也能没过膝盖,刺骨的寒风吹得人浑身发抖,山上不时会有碗大的冰块夹杂着泥土滚落。一路上,不断有战友陷入积雪中,同伴伸手施救也跟着陷进去;有的战友想稍作休息,一坐下去就再也无法起来……再悲痛再疲惫,也不悲观不停步,曾广华靠身上的羊皮袄,最终翻越了雪山。

长征结束后,曾广华留在延安,参加过南泥湾开荒,之后还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1950年,从军18年的曾广华复员回到家乡于都。“以我父亲的经历,当时复员是可以要求安置工作的,但是他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不高,身上又有伤病,于是主动提出回老家务农。”曾昭梁拿出了曾广华当年填报的复员军人登记表——在“本人对今后工作意见”一栏中,写着“复员回家种田”。曾昭梁说:“回乡后的父亲就是个最普通的庄稼汉,虽然文化程度不高,甚至连自己的故事也经常讲不好,但他明事理,常常教育我们不贪心、严律己。”

1992年10月,老红军曾广华走完了他平凡而又辉煌的一生。羊皮袄、复员军人登记表、复员军人证明书、革命伤残军人证,是他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我要传承好父亲的革命精神,讲好父亲的革命故事,把父亲诚实做人、艰苦朴素、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优秀品质发扬光大。”曾昭梁说。

一口带枪眼的行军锅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的展品中,一口锅格外显眼,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锅是铜质、圆形、敞口、平底,口沿处铸有两个铜环拉手。

“这是一口行军锅,还带有枪眼呢。”讲解员话音刚落,参观者个个睁大眼睛,好奇万分。接着,行军锅的故事把我们带回了那段峥嵘岁月。

时间追溯到1935年元宵节后的一天。一大早,驻扎在于都县黄麟乡井塘村的中央分局负责人项英把房东钟伦扬叫了起来,说部队要奔赴新的战场了,临走前要把一口行军锅送给他:“老钟,我们这次行军要轻装上阵,这几天给你们家添了不少麻烦,这口锅就当是红军的一份礼物送给你们。”推让再三,钟伦扬最终收下了这口行军锅。

没想到红军走后不久,国民党军队气势汹汹地进了村,把全村的老表赶到晒谷场上集中训话,命令大家主动交出红军的伤病员和物品,否则一旦查出格杀勿论。

见老表们都不吭声,国民党兵决定挨家挨户进行搜查。为了不让这口红军锅落入敌手,钟伦扬偷溜回家,从灶台上取下还热着的锅,背上它就往屋后的大山跑。

“站住,站住,再跑就开枪了!”国民党兵发现有人往后山跑,举枪就朝钟伦扬开了一枪。只听“ ”的一声,子弹打在锅上,钟伦扬应声倒地,国民党兵以为他被打死了,便没再追上来。然而,子弹穿过锅并没有击中钟伦扬的要害,他只是受了点轻伤。

国民党军撤离后,钟伦扬把被枪打了个洞的锅背回了家,由于无法再使用,他便把这口锅保存起来作为纪念。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钟伦扬去世了,他的儿子钟正予才把这口锅交给了于都县博物馆。

为了一口红軍锅,于都人民不惜牺牲生命。难怪当年周恩来总理说:“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

永昌毡靴

中华苏维埃永昌县政权成立后,各级苏维埃政府组织当地工匠,利用当地出产的羊毛为红西路军指战员制作毡靴。制作毡靴的工艺比较复杂,工人们先将粗羊毛打成捆,然后再经过敲打、熏蒸和干燥等程序,最后才能用来缝制靴子。鞋底为皮质或者毡质,非常适合河西地区漫长而又寒冷的冬季,方便人们在冰天雪地里劳动、行走。这种纯羊毛手工制作的毡靴以独有的防寒、耐磨、舒适等实用特点,成为永昌人冬季的主要装备之一。据《永昌县志》记载,郭家南庄村苏维埃政权组织毡匠王开德、王开仁等人,在20多天中为红军缝制毡靴600多双;县城商人王瑜的“复成功”商号,拿出所存羊毛,雇请工匠七八名,为红军缝制毡靴800双。初步统计13个村级苏维埃政府为红西路军制作毡靴4000余双,为支援红西路军战胜敌人作出了贡献。

(文图源自人民网)

猜你喜欢
于都县行军中央红军
中央红军北渡长江第一恶仗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行军蚁
于都县中小学武术开展状况调查研究
可怕的行军蚁
于都县银坑甑笊舞调查研究
行军蚁
大郭小郭行军锅
于都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