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培智学校数学教学效益的有效策略

2019-09-10 07:34郝利影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效益提升策略

郝利影

摘要: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为了提升培智学校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地提升培智学校生活数学的教学效益。本文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培智学校一年级生活数学上册《我上学了,认识“1”》这部分内容为例,围绕“在形象逼真的情景中感知‘1’、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寻找‘1’、在琳琅满目的物品中触摸‘1’和在脑洞大开的想象中书写‘1’”等四个方面,论述提升培智学校小学生活数学教学效益的一些有效策略。

关键词:培智小学数学 教学效益 提升策略

培智学生的反应能力弱,思维能力差。而数学又是思维性强的学科,对于培智学生来说,学好数学就更不容易了。因此,基于培智学校学生较低的认知能力,教师在提升培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过程中,不仅要紧扣教材教学内容,还要紧密结合培智小学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唯有如此,才能找准并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大幅提升培智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笔者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培智学校一年级数学上册《我上学了,认识“1”》这部分内容为例,论述提升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些有效策略。

一、在形象逼真的情景中感知“1”

感知“1”是认识“1”的前提。唯有让培智学校的学生真切地感知“1”,他们才能在脑海中逐渐形成“1”的概念。尽管这些刚刚步入培智学校的学生的脑海中还没有形成“1”的概念,但是他们对于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还是比较熟悉的。因此,教师不妨在围绕教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建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教学情景中感知“1”。

例如,在讲授培智学校一年级数学上册《我上学了,认识“1”》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围绕教材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

首先,根据主题图先录制学生排队进教室的视频,让学生进入课题情景,然后让学生观看排队进教室的视频,引导学生找一找数字1。例如,班牌上的数字1,学生每人背着1个书包,进入一年级1班教室。根据视频指认数量是1的物品,对1有一个初步认识。创设1名学生玩,多名学生看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感知“1”。

显而易见,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不仅能够让培智学校的学生真切地感知“1”,还能够极大地激发培智学校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以浓厚的兴趣为推手,以真切的感知为抓手,培智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自然会得到显著提升。

二、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寻找“1”

在学生初步感知到“1”之后,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各种“1”。事实上,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各种“1”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地感知“1”,还有助于学生迁移运用脑海中已经初步形成的“1”的概念。

例如,教师事先在教室里做有针对性的布置,请学生寻找教室里的数字1。

同学甲:老师,教室里有1块黑板!

同学乙:我有1个书包、1个铅笔盒、1支铅笔、1块橡皮……

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兴致勃勃地寻找到了教室里各种各样的“1”。在不断地寻找中,学生脑海当中“1”的概念愈发清晰。但是,教师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切换场景,引领学生乐此不疲地继续寻找他们心目中的各种“1”。

师: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在你们的家里都有哪些‘1’?

同学甲:我们家里有1台电视机、1台洗衣机,还有1台电冰箱。

同学乙:老师,我家有1把椅子、1张床、1个书柜……

场景的切换丝毫没有削弱学生寻找“1”的热情。相反,这使得他们寻找“1”的兴趣更浓、积极性更高。因为这些生活情景是学生熟悉的,符合培智学校学生的认知水平,所以学生会兴高采烈地在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景中寻找“1”。

三、在琳琅满目的物品中触摸“1”

为了提升培智学校数学教学的效益,教师可以采用实物教学法,即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物,通过“摸物数数”,让学生用手摸口袋里的物体,数出数量。引导学生运用听觉、触觉、运动觉等来感知物体的数量,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激发培智学校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浓厚兴趣,教师才能够依托课堂教学活动大幅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拿出自己的书包,并数一数有几个书包,然后过渡到自己动手拿出1本书、1支铅笔等物品。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完成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做这样一个游戏活动,即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些学生喜欢的玩具或生活用品等,如毛毛熊、玩具小汽车、玩具小飞机、布娃娃、皮球等。将这些物品放到大箱子里,组织学生参与“摸一摸、猜一猜”活动,并且让学生猜一猜自己摸到的物品是什么。除此以外,也可以让学生做“按指令取物”的游戏。分别让学生取出一个书包、一个铅笔盒、一块橡皮等。然后,教师可以指定某个学生扮演“发令员”,让学生自主开展此游戏。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做这个游戏。在形形色色的游戏中,学生对于“1”的概念会认识得更为清晰。

由此可见,触摸“1”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让学生通过触觉更为真实地感知、认识与理解“1”,进而提升培智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

四、在脑洞大开的想象中书写“1”

在感知“1”、寻找“1”和触摸“1”的过程中,学生主要依靠自身的形象思维能力,而在书写“1”的过程中则主要依靠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那么,教师究竟应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策略降低培智学校学生书写“1”的难度呢?实践证明,为了让学生更为牢固地记住“1”的书写方法,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触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当学生的想象能力被触发之后,他们就会在脑洞大开的想象中记住“1”的写法,从而准确无误地书写“1”。

例如,在引领学生书写数字“1”之前,教师不妨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老师觉得数字“1”的外观和一支铅笔非常的相似。你们说像吗?学生一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像!”同学们很聪明,都觉得1像铅笔一样直直的。教师紧接着追问: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想一想数字“1”的外形还像什么呢?于是,学生就会展开想象。有的学生会说:数字“1”的外形像一把直尺。有的学生会说:数字“1”的外形像树枝细又长。有的学生会说:数字“1”的外形像手指饼干……一旦学生的想象之门被打开,学生就会罗列出现实生活中各种与数字“1”的外形相像的事物。而在此过程中,学生就会牢牢地记住数字“1”的外形。另外,此项活动的开展方式不限于师生之间的简单互动,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交流各种现实生活中与数字“1”的外形相像的事物。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讓学生拿起手中的画笔,展开丰富的想象,来画出外形与数字“1”相像的事物。

脑洞大开的想象不仅能够让培智学校的学生准确无误地记住“1”的写法,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培智学校学生的想象能力。当然,这些教学策略不仅适用于认识“1”这部分内容,在教学认识10以内的数字时也是极为有效的。通过让学生在形象逼真的情景中感知数字、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寻找数字、在琳琅满目的物品中触摸,数字以及在脑洞大开的想象中书写数字,他们就能够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它们。如此这般,培智学校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自然会节节攀升。

总而言之,在培智学校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材教学内容为焦点,以学生认知能力为支点,选择并运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据此提升培智学校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培育培智学校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他们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葛晓红.论培智学生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考试周刊,2016(97):60.

[2]满花.试论培智学校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之我见[J].成功:中下,2017(10):152.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教学效益提升策略
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激趣教学初探
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妙用音乐渗透,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活力
教师的有效引导与数学教学效益的提高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