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编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之策

2019-09-10 03:14吴少颜
管理学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档案编研类型内涵

吴少颜

[摘 要]档案编研是提升档案利用效果的有力手段,本文介绍了档案编研的内涵、类型,分析了档案编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档案编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的各项对策。

[关键词] 档案编研 内涵 类型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志码:A

档案编研是档案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档案的保护、档案信息的良性循环、档案质量的保证和档案工作影响力的提升。对企业档案管理来说,档案编研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依据,所以是衡量档案工作的重要标志,能提高档案人员的工作热情。然而档案编研并非轻而易举,它是对档案资料的深加工,是“编”与“研”的结合,对档案人员专业素养有较高要求,因此本文对档案编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档案编研内涵与类型

(一)档案编研内涵

档案编研是以档案部门保管的档案为对象,以开发利用为目的,在研究档案内容基础上进行的收集、筛选、加工工作,它的成果形式可为各种形式的出版物。档案资料的原始形态庞杂、散乱,加上副本有限,不利于档案查阅者利用,通过整理、加工使档案具有明确的专题性,这是解决档案原始形态与利用需求矛盾的一个重要方法[1-2]。

(二)档案编研类型

按照档案加工的层次和性质,档案编研分为抄纂、编述和著作三类。抄纂即抄录后再编纂,也就是将抄录资料重新分类、排列,形成系统化的一次档案文献,而不改变档案的原文形态。编述是指通过筛选、加工档案内容,形成某一主题或线索的二次档案文献,其形式如企业大事记、专题综述等。著作是对档案资料更深层次加工,具有浓厚的研究意味,例如编修史书及地方志等。编研成果形式分为印刷品(如图书、報刊等)、音像制品(如唱片、光盘等)、数字型档案文献三类[3]。

二、档案编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编研意识薄弱,工作难有突破

档案编研是一项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思想上须高度重视,然而现实中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未被充分认识。许多企业领导没有意识到档案编研的价值所在,因为档案编研的投入不能立刻转化为利润。而档案管理人员自认为档案部门比不了业务部门,仅是企业的边缘部门,只要做好收集、整理、归档、保管等工作就可以了,不值得做更深层次的档案研究,所以对于档案编研不主动、不积极,编研工作难有大的进展,停滞不前甚至多年不开展编研工作[4]。

(二)编研力量薄弱,影响工作开展

开展档案编研的核心要素是人,而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专业人才往往比较紧缺。一方面是企业领导没有意识到档案编研的专业性,以为档案工作就是收集和保管文件资料,不需要专业、有素养的人员,由于档案工作人员缺乏编研专业知识,编研工作很难深入开展下去。另一方面,随着企业业务增多,工程建设频繁,档案数量剧增,档案工作人员经常要参加各类检查验收活动,连资料收集、保管和查阅等日常工作都忙不过来,更没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档案编研,所以影响到编研工作的开展。

(三)编研方法局限,制约成果质量

档案编研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再开发,对编研选题、方法运用有一定要求,目前来看这两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选题方面局限于企业内部,且大多为企业大事记、部门文件汇编、会议记录之类的内容,缺乏对本行业专业资料的整合,例如220kV架空线工程方案汇编或500kV工程概况汇编等特色主题。编研方法运用重“编”轻“研”或“编”强“研”弱,未能实现从低层次的整理、汇编到高层次的研究、加工转变,编研成果质量不高。

(四)编研脱离现实,成果价值不高

编研工作的终极目标是为档案信息资源的更好利用,为企业生产经营、工程建设、科研活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但现实生活中编研工作往往迁就于检查、考核等任务指标,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突击编研,如此应急式的编研多半是会议记录、部门文件汇编之类的成果,真正有价值、深层次的编研成果突击不出来,例如科研档案的编研。由于编研与现实脱节,成果实用性差,编研工作的价值难于发挥,进一步挫伤了编研工作的积极性。

三、解决档案编研工作问题的对策

(一)明确编研地位,适应企业发展

发挥编研在档案开发利用中的作用,首先要明确编研的地位,这样才能促使企业领导和档案工作人员转变观念并提升档案编研意识。转变人的思想观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应向行业中先进企业看齐,学习他们在档案管理中的先进经验,尤其是如何通过档案编研推动企业在生产经营、工程建设、科研等方面进步的做法,对照先进才能深刻体会到自己的不足。企业领导提高了编研意识,就会重视档案编研工作,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关注,并将档案编研工作发展列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中,档案部门也可以通过编研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使档案工作人员明确编研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创新档案编研理念,高效完成编研工作,推动企业档案编研工作在良性轨道上前进,从而为企业发展助力、加油。

(二)加强编研力量,夯实工作基础

在影响档案编研的各种因素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核心因素,只有具备一定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编研队伍,才能保障企业档案编研工作稳步推进。因为档案编研与普通收录工作还是有明显差别的,前者要求档案工作人员从大量的原始档案信息中去芜存菁、提炼精华,不仅需要掌握文献编纂学知识,还要具备计算机操作、较强的文字表达与分析能力,而后者只需鉴别文件资料有没有保存价值即可,所以档案部门必须加强编研队伍建设。一方面,配齐编研专业人才,满足档案编研工作需要。另一方面,加强现有人员的培养。人与物的本质区别是可塑性,现有人员的知识、技能可能不足,但经过培训加上自身的努力,是有可能弥补这方面缺憾的。当然,很重要的一点是合理的用人机制,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5]。

(三)注重调查研究,服务中心工作

档案编研选题关系到后续编研工作的开展,对于企业档案编研来说,选题应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这样编研成果才能顺应企业发展需要,因而档案部门应加强企业需求的调查研究,密切关注企业生产经营、工程建设、科研活动,准确把握企业发展动态,紧贴现实,有的放矢,必然能够选出适合企业需求的编研课题,从而提高编研成果质量和利用效果。选题之后还要合理选材,首先以本档案室资料为基础选择,如果资料仍不能满足要求,可联系上级档案部门查找,还可以借助网络、专题数据库等搜集资料。开展编研工作时,要加强领导和组织,明确责任和任务要求,首先组织本部门的精干编研力量推动编研开展,另外还可以利用社会力量,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解决本单位编研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深化编研层次,提高成果质量

既是编研,就不仅要做好“编”的工作,还要加强“研”,通过增加编研深度,提高档案服务质量。增加编研深度,首先要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可能的情况下扩大资料搜集范围,使档案资料内容丰富、数量足够、特色鲜明。其次,严格资料的验收把关,不完整、不系统、不准确、不可靠的资料不要用。第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创新编研方式方法,例如利用先进信息处理技术完成编研中的编辑、加工、转录等工作,提高编研工作效率。在编研成果展示方面也要加强创新,突破传统文书档案编研的桎梏,将文字说明与图表、图册、相册结合起来,提升成果的表现力。

四、结语

档案管理是为档案开发利用服务的,而提高档案利用率的关键是有效的编研工作。因此,档案部门不仅要高度重视编研工作的开展,还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立足企业中心工作,服务企业发展需求,创新编研方式方法,提升編研成果质量,同时还要加强编研成果的宣传、推广,使编研成果能切切实实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贾伊花.档案编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J].北京档案,2019(2):42- 46.

[2]黄健.企业档案编研的问题和难点及有效的编研服务途径[J].办公室业务,2019(3):112- 113.

[3]冯轶雯.工程建设单位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城建档案,2016(1):24- 25.

[4]孙卫红.企业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构路径[J].机电兵船档案,2018(3):67- 68.

[5]贾聪聪,周耀林.网络环境下企业电子档案编研问题与对策[J].档案与建设,2016(5):16- 19.

猜你喜欢
档案编研类型内涵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试论档案编研成果的宣传利用
浅析档案编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