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本鉴赏基点探寻

2019-09-10 23:40马晓晴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写作方法词语结构

马晓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引导学生一个劲的朗读文本,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朗读能力和语言得到锻炼。但其弊端也比较明显,学习形式单一,文本鉴赏缺乏针对性,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其中,教学效果难以凸显。文本鉴赏需要从教材本身出发,从字词、修辞、写作方法、和结构特点等方面出发,进行挖掘,这样才能让学生自然体悟到文本寓意,完成学习认知的构建,实现思维的自然升级。

一、感知文本字词运用

字词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词语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词语学习兴趣浓郁,阅读教学效果就会凸显。《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必须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基本含义,同时学生还要感知词语在具体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根据教学要求,在实践中,教师要从字词探究着手,展开探索。尤其是阅读鉴赏中,字词的价值更容易凸显,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索。从字词内涵这个角度对词语进行探究是最常见的文本鉴赏方式,教师不妨从文字特性这个角度着手,进行深度拓展和延伸。

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师引导学生对词语展开探索:“这篇文章中作者描写了西沙群岛优美的景色,用词精准,生动形象,富有诗情画意,请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品味、揣摩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很快,学生找出了一些词语,如圆溜溜、栖息、茂密、富饶、懒洋洋、飘飘摇摇等词,学生一边指出找到的词语,一边对词义进行解析,并分析词语发挥的作用。经过这样的词语探析活动,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阅读引擎得到快速启动。

从文字特性上看,词语主要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词性进行分析,然后探究词语的作用。经过这样的分析,学生探索热情极高,对字词的内涵、作用有了最基础的把握,学习活动得以顺利推进。

二、挖掘文本修辞特点

修辞就是文辞或修饰文辞,它是为提高表达效果,在语言写作时采用的表达方法的集合,修辞是语文教学必备的要素。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择的文章对一些语言的规律运用有着大量的选择,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丰富多元。教师对此要有清晰认知,从文本修辞着手展开学习探索活动,激发他们的语言创造能力,提升对修辞的敏感度。

学习《黄山奇石》,教师从修辞的角度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鉴赏。教师让学生从文本寻找一些特殊的句子,这些句子必须运用某种修辞手法。教师及时进行方法技巧方面的指导点拨,例如,比喻这种修辞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写出了什么内容,拟人的作用是将事物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写出了事物什么样的特点。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思维得到拓展,课堂学习探究氛围更浓厚。进行文本鉴赏时,可运用的方法是多元的,教师把握住这一点,积极发挥自身作用,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修辞的作用,还深化了学生对文本主旨的把握。

修辞手法的掌握对小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启发学生思维认知的重要着力点,对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分析能力有积极的帮助。从修辞角度进行文本鉴赏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学生在对句子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快速掌握修辞语言的要点。

三、探寻文本写作方法

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语文教材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尤其是对正处于萌芽时期的小学生而言,对教材进行全面、综合性探索。写作方法包含的内容是多元的,艺术手法、表现手法都属于写作方法的范畴。写作手法最常见的有联想、想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反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和叙议结合等,这是最常见的几种写作形式。小学生思维正处于萌芽状态,对写作手法没有清晰明确的认知。教师只关注教材本身的内容,很少从写作手法的角度着手对文本展开剖析,这是语文教学最常见的弊端。对文本写作手法进行分析是新课改的诉求,也是现代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学习《葡萄沟》一文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内容。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和引导:“这篇文章仅仅是在叙写葡萄沟的特產吗?作者想借葡萄沟表达什么?”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深处,文本鉴赏不再停留在表面。很快,学生认知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感受到作者对葡萄沟的喜爱,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对新疆的赞美和向往。教师借机给出点拨:“将自己的情感寄予在事物中,这就是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手法比较常见,这篇文章中就是运用了这种写作手法。”学生知识维度得到拓展。

教师要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积极主动探寻文本写作方法,在精准把握的基础上,适时对学生展开引导。与修辞相比,写作手法的内容更加宽泛,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在进行引导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发展水平、认知基础,科学有效引导,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

四、关注文本结构层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其它学科学习的基础和有力保障。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深度挖掘教材文本资源,尤其要关注文本的结构层次,实现多元化课堂构建。文本不是平面的、单一的,而是由语言组合体构成多层次结构的。基于此,教师要从整体出发,对文本结构展开分析。文本结构包含的内容是丰富的,既包括文体、语体,还包括篇章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个具体层面,展开积极主动探索。文本结构最重要的是篇章结构,在处理篇章结构时,要整理好文本句子、段落之间的关系、文本各层次之间的关系等。曹明海教授提出:“文本是由形式层、再现层、表现层构成的,要想抓住文本核心内质,必须对文本形式层进行挖掘。”这里的形式层就是指篇章结构。

学习《掌声》一文时,教师从文本结构层面着手进行分析:“请大家快速阅读文本,梳理写作内容和写作顺序。”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阅读文章。在阅读中,学生从宏观上对文本进行梳理、概括。有的学生说道:“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的,文本总的结构是总—分—总的关系。”学生针对文本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在对分述这个部分进行解析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对文本结构层次进行分析。学生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课堂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学习活动变得更加灵动、鲜活、生动。

在对文本句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时,可以对句子之间展开关联分析、句子位置结构分析。而对段落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时,要从段落之间承接、递进、铺垫等关联性关系梳理。当学生从宏观视角梳理文本,学习目标就会显现,学习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小学生思维活跃度较高,教师要抓住这一点,进行积极引导,可以让学生感知文本字词运用、挖掘文本修辞特点、探寻文本写作方法、关注文本结构层次,促使他们逐渐形成学习共识,完成文本深度鉴赏,这样的教学形式才更加科学高效,实现阅读成长,学习认知才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山黄小学(221100)

猜你喜欢
写作方法词语结构
《史记》类传结构论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找词语
写作方法指导重在运用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画一画,写一写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半包围结构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