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专业发展新主题提升教师师德新水平

2019-09-10 22:07陈云柯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师德提升

陈云柯

【摘要】如何让教师坚守师德,既乐于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又尊重自身价值,摆脱职业性倦怠,守护教育理想?应确立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观,将“发展”概念纳入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在“发展”的过程中,践行“性“”行“”信”,使教师专业水平不断得到发展,师德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发展观;提升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从教师的人格特征得以显示。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品格特征的体现。“教学相长”是大儒孔子的古代教育理念,也是当代教育工作者的一贯追求。但是,长期以来,教师职业的工具性、社会性被一再强调,而世人

(包括教师)对教师职业的发展价值却趋于淡化、忽视。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要求,不知不觉地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游离出来,似乎高尚的师德,主要表现在“忘我”的工作中和对学生“无私”的奉献上,以至于无视对自身的价值追求。在这,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2018年11月,学校进行小学高级职称的竞聘演讲,参加竞聘的教师有7人,前面几位教师的演讲以朴实的话语、真挚的感情赢得场下教师们的阵阵掌声。竞聘正在有序进行着,最后一位教师上台,她平淡地对大家说:“我没什么业绩可说,因为我只想做一名平凡的教师,家长满意就行了。”会场上突然显得特别安静。当时,我有些愕然,陷入沉思。这时,我看到校长大步走向讲台,说:“有一位老师这样看待教师的职业,如果教师要选择一种生存的状态,她认为要诗意地栖居。她思索,她冥想,她喜欢把自己的蜗居搭建在离真理最近的地方,她常常感动于自己那仅次于上帝的伟大劳作——教书育人。带着这份美好的情感和超卓的精神活在这个嘈杂的世界上。这样的人何其幸福。所以我们教师就应该这样。如果我们把教师的工作定位在不出事,家长没什么意见,那我认为这就不是诗意的栖居。应该认识到教师这份工作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许现实难于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怀着感恩的心情去体验造物主的厚赐,带着新鲜的态度去体会生活中的每一点不同,这样我们就会拥有快乐。你们的快乐对于学校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位教师都能体验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快乐,才能铸就充满激情的学校团队。”

会后,我在想这位教师为什么这样说,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这是学校第一次进行这样的竞聘,这位教师心理上一时没有适应。另一方面,最主要的是:这位教师工作十余年,可能产生一种职业性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长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由于中小学教师长期从事繁重复杂的工作以及他们劳动显效的长期性等,容易导致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一种无奈的状态———职业倦怠。这种职业倦怠或多或少地在一些教师身上存在着,产生这种职业倦怠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教育理想的缺失,缺失教育理想会使教师失去事业追求,停留于职业层面,无法享受真正的教育幸福。有没有教育理想,是一个优秀教师和一个平庸教师的根本区别。要守护教育理想,就应该将“发展”纳入职业道德范畴。那么,为教师职业道德确立“发展”的主题,必须全新地理解“发展”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

发展,从一般哲学意义上说,是指事物的积极变化的过程,表现为否定过去,超越现状和创造未来。从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来论“发展”,强调教育过程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这里,“发展”的内涵,是指在教师的职业实践中,教师在与学生互动并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须有自主谋求发展的意识,能发现并充分利用各种契机,不断完善自身职业素质,从而实现和提升教师价值。

据此,当我们再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发展水平判断时,仅凭其是否能对既定的教师职业规范严格遵守,甚至是否能对学生乃至教育事业毫无保留、不遗余力地无私奉献,显然,都不足以给出明确的论断。而可断言的是:一个有高尚道德的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仅需要具有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对待学生有爱心、有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而且,教师工作不再以“忘我”为最高境界,同时需努力避免陷入“唯我”境地,而代之以“我与学生同在”“我与学生同行”“我与学生同长”“我与学生同乐”。其间,教师始终保持一份执着,不断地求异、探新,不断地超越自我、提升自我。

显然,领略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赋主题,确立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观,意味着:一方面,教师职业选择教师,不再苛求完美,教師角色不再被神化、圣化,对教师要求更人性化,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另一方面,教师选择教师职业,须确立终身学习观,要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专业成长永无止境。此外,从教育环境构建上,尤其从教师评价体系的确立与实施上,还意味着学校要立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为其提供机会、创造条件。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想学校可从校本教研和微格训练两方面着手,精密铸造队伍,夯实教师底气,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1.校本教研,着眼常态课堂。校本教研求真务实,着眼常态课堂,做到“三实”。

◎解读教材有实效。

教材解读是教育中一项古老而基础的工作,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点”。学校狠抓落实教材解读,使教师练就“真功夫”,富有底气地进行课堂教学。在此过程中,可设计一整套解读流程:个体研读—同伴互助—专家引领—集体汇报—实践反思。在全员参与的教材解读中,形成开放、合作、共享的教研文化。

◎专家指导有实质。

可邀请特级教师、资深专家到学校指导教学,对校本教研进行专项指导,深入课堂为教师答疑解惑,实现专业引领。

◎课例研究有实用。

为了克服课例研究“虚”的病症,学校可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拓展课前说课、教学反思、课后评课的内容,突显行动研究的校本培训、教研管理、信息交流等功能,促使教师逐步形成研究意识。

2.微格训练,着力素养提升。◎强底蕴采用“即时贴”的方式,及时记录学习和工作

中的发现、问题、案例,通过自我反思或同伴研讨,捕捉研究的契机。大力倡导“自我学习”和“团队学习”相结合,创建国学书香俱乐部,把优秀文章以“套餐”的形式推荐给教师,并围绕套餐的主题开展沙龙活动,让爱学、乐学的教师共享读书和研究的成果。

◎练技能

将教师基本功“三笔两话”进行有序微化,通过“读—写—诵—画—演—唱—奏”等形式多样的训

练,使教师的基本技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勤反思

运用微格反思法,建立四种教学反思日志,引领教师在实践中思得、思失、思改、思进。

庄子在《逍遥游》中曾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师训工作,正是让每位教师“厚积水”和“厚积风”。也只有着眼内涵,立足发展,才能使每位教师成为用心专一和用心良苦的理想守望者。

总而言之,将“发展”概念纳入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我认为应注重“性”“行”“信”,即首先是将“德性”意识纳入教师职业道德观念体系,并视之为教师职业道德判断的重要指标;其次要有一个“德行”过程,使教师职业道德践行不停留于仅对既定规范的恪守与执行上,而成为“教师内在德性生命自主创生与建构的过程”;最后,还要深蕴着一份强大的“德信”的力量,体现出对高尚职业理想的追求,即在不断更新的专业水平上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唯有如此,“发展”的过程,方成为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不断反思与探索的过程,成为教师的教育智慧与职业情感不断协调的过程,成为教师自身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最终达成教育机智的丰富、教育策略的改进、教师人格魅力的增强,促使教师专业水平不断得到发展,师德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范宏宇.加强学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5(30).

(责任编辑 袁霜)

猜你喜欢
师德提升
致良知与师德
闾彬:师德建设应实现“四化”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