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抗战报刊美术作品

2019-09-10 00:32罗松
美与时代·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空军

摘  要:1937年末到1938年10月,武汉成为战时首都——政治、经济、文化、出版业的中心,抗战文艺蓬勃发展,抗战报刊相继出版。而《中国的空军》的出现成为当时空军界唯一的刊物,因宣传中国空军英勇事迹、报道中日空战战况、介绍敌我军机、及刊载梁又铭等精美的空战美术作品,受到民众广泛喜爱。《中国的空军》的美术插图立足新现实主义,通俗易懂,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时光流逝,今天它的光辉不再,但它的历史价值与美术价值应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研究。

关键词:中国的空军;空军;抗战报刊;美术作品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侵略下,津、京、沪、宁相继沦陷,中国失去半壁江山。迫于战争形势的压力,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在西迁途中,国民党党政机关及其首脑、要员相继到达武汉,随迁的还有其他各党派人士和大批文化名人、艺术名家、出版机构等。一时间,武汉成为战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抗战文艺、抗战美术和出版业的中心。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国性的美术社团与组织在武汉纷纷成立,各种抗战美术宣传活动相继展开。而最富有斗争精神的漫画家和木刻家走在抗战美术家前列,他们通过创办美术刊物及刊载抗战美术作品的报刊向广大民众和前线战士传播实时战事,宣扬抗战精神,揭露日寇与汉奸的虚伪与罪行,鼓舞军民士气,创造了繁荣的抗战文化。

这一时期武汉出版业繁荣昌盛,在汉创刊或重刊的报刊达上百种,其中美术专刊及刊载较多抗战美术作品的报刊达10多种,如美术专刊《抗战漫画》《抗战畫刊》《战斗画报》,及综合报刊《新华日报》《时事月报》《半月文摘》等。在漫画宣传队和木刻家协会等成员的努力下,充满戏剧性、夸张性、控诉性、庄重性的漫画和木刻作品对抗日战争宣传起到很好的宣传与教育作用。各类报刊从不同角度宣传抗战,这其中《中国的空军》从宣传中国空军英勇抗战事迹出发,以独特的视角,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成为当时广受民众欢迎的畅销刊物。

1938年初,航空委员会总政训处在武汉成立,并于2月1日创刊《中国的空军》,以宣传中国空军英勇抗敌的事迹,这是当时中国空军界唯一的刊物。该刊第1至9期为十日刊,自第10期起改为半月刊,12期起改为月刊。在武汉出版15期后,因武汉沦陷,随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往南京出版,于1948年12月停刊,共出版120期。该刊除了宣传我空军英勇抗战的光荣事迹,也刊载国内战事实时报道、日敌军作战回忆录、我空军抗战座谈分享会记录、空军知识普及、飞机介绍等内容。除了文字内容,还有大量美术作品和照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本刊艺术主编是梁又铭,负责刊物艺术方面的事务,同时他还创作了大量封面画和文章插图[1]。在他的联络下,还有大量抗战漫画宣传队和中华全国美术家抗敌协会等[2]的画家参与供稿,如沈逸千、张文元、高龙生、星徳、萧树典等。因内容新颖、图文并茂,《中国的空军》获得普遍的欢迎,出版到第10期,印数已达10万册,而梁又铭创作的封面画和美术家们所作插图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中国的空军》是抗战时期重要宣传刊物,刊载了大量空军文学和空战美术作品。江苏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赵伟教授曾从空军文学角度研究《中国的空军》中的文学作品,2010年在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举办过《千秋史画——梁又铭画展》,并出版有《烽火雄鹰:梁又铭抗日空战画说》,对梁又铭的空战美术作了详细介绍和历史回顾,其中多幅作品就刊载在《中国的空军》封面。也有研究抗战美术史的专家对抗战时期的木刻版画、美术创作等抗战美术作深入研究,但是目前还未有专门研究《中国的空军》中美术作品的文章著作。空战美术是抗战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空军》也是研究抗战美术和近代美术史的重要资料,本文试作简单探讨。

一、刊载有大量空战及抗战美术作品

作为艺术主编和作品主要供稿人,梁又铭创作了大量空军英雄和空战场景作品。为了真实而准确地再现空战景象,他搜集了大量照片和资料,通过与参战飞行员的交流沟通,深入了解空战场景的细节。他还把重要战役的详尽资料收集妥当,包括时间、地点、参战名单、出勤单位、当地气候、作战队形、所驾驶飞机型号,以及敌人飞机型号、数量等,都一一调查清楚,并通过与当事人的访谈核准信息。《空中英雄高大队长》(如图1)描绘的是1937年8月4日中日空战,这是中国空军抵御日本帝国主义在空中打响的第一枪,也正是高志航队长创造了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空军首次击落日机的记录。这幅画描绘的是高志航队长坐在高空飞行的战机里向下面民众挥手致敬,表现其飒爽英姿,宣传我空军精神。画中战机刻画准确,机翼高速旋转,风阻大,这些抽象的感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真实可信。队长硬朗的脸庞,防风衣、挡风镜、手套等细节极度逼真,宛如真实照片,不得不佩服梁先生的高超画技。《乐以琴在首都上空歼敌图》描绘的是空军英雄乐以琴,他在8月15日空战中一人打下4架敌机,并以8月15至21日的7天时间里击落5架敌机的记录,成为中国空军第一位王牌飞行员,被冠之以“飞将军”“江南大地之钢盔”称号,其座机“2204”号也被永久载入史册。《台儿庄之胜利》(如图2) 以高昂的激情、胜利之喜悦和娴熟的技法再现了台儿庄战役的场景。高空我军一战机俯视扫射骑马日寇,另一架战机已射击完拉升飞向上空,后面跟随一排我空军。日寇被射得人仰马翻,溃不成军,一片狼籍,我陆军战士乘势追击,胜利之景象令观者振奋。这幅画人物众多,场景复杂宏大,陆空作战结合,敌败我胜的战斗气势表现到位,不仅要求高超的技法,也需画家对战斗情况有相当深入的了解。类似赞颂空军英雄和再现空战场景的作品还有很多,如《阎海文殉国》、《四二九粉碎日本佐世保航空队图》《笕桥“八一四”空战》《我们用机枪扫射敌人》等。正是梁又铭严谨细致的考究态度,他的空战作品连飞机型号、作战飞机数量和飞机折损部位等细节,都描绘得真实可信,又不失艺术性,读者观之,如身临其境,令人赞叹。

除了描绘空战场景,还有大量揭露日寇侵略暴行、讽刺汉奸及日伪政府、号召抗战救国的美术作品。第五期沈逸千作插图《兽兵在大同》,描绘的是2个张牙舞爪、喜出望外的日本兵看到中国女孩向她奔去,而地上正躺着一个刚被凌辱的妇女,场景就放置在大街上,光天化日下日本兵强暴中国女性的残暴行为跃然纸上,强烈引发读者的愤慨。第二期梁又铭作《我们要替广德民众复仇》(如图3),因安徽广德在1937年11月4日沦陷后遭到日寇长达40天的杀烧抢掠,尸体遍地、房屋尽毁。事件被曝后,引起广大民众的悲痛与愤慨,纷纷立誓报仇。这张画正中央画有一只仰天长啸的狼,脚踩一堆零乱骷髅头,喻示中国人民必将消灭日寇,为死去人民报仇雪恨。第三期高龙生作《这只手希望我们替他复仇》描绘一只断手散在地上,上方掉落2枚炸弹,敌人残暴不言而喻。1938年5月19日午夜,中国新编神鹰精锐“铁拳”飞机队由队长徐焕升率领两架飞机,从汉口王家墩机场出发,东征日本本土,躲过日本防空系统,投下百万份传单。这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外国飞机袭击,也是世界航空史上绝无仅有的“纸片轰炸”,事后立刻引发全世界轰动。这次散发的传单是由在武汉成立的政治部三厅编撰,内有“告日本国民”“告日本政党人士”“告日本工商业”“告日本全体劳动者”“告日本农民大众”6种传单、小册子,并由居住中国的日本文艺评论家鹿地亘翻译成日文。传单上的美术图案都是由三厅的美术家绘制。事后美国《华盛顿邮报》评论说:“中国空军报复日机的轰炸为散发传单,与日本的文明相较实令日本置身无地。”5月21日出版的第11期《中国的空军》(如图4)封面画即是我空军飞越日本富士山,到达城市上空散发传单。蒋坚忍、丰子恺、记者、编者等纷纷撰文赞颂我英勇空军。

二、刊载在《中国的空军》上的美术作品之特点

(一)作品立足于新现实主义

1930年代,鲁迅将西欧新兴木刻引入中国,是为了“扶持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3]。当时在报纸刊物常常刊载带有资产阶级趣味的裸女画,或袒胸露乳、或崇尚金钱,还有一些风花雪月的风景画、静物画,或是与社会无关的抒情画,在日本帝国主义及西方列强蚕食中国之际,大量漫画家、美术家或迫于生计、或追求个人趣味,并无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荣辱观。正是鲁迅介绍并指導新兴版画,提倡文艺应重视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而非与社会无关,提倡文艺应被人民大众理解和接受,而非与大众绝缘,成为画家之间的专利品,提倡反映劳动人民的新时代文艺,而绝非当时流行的“唯美”“弱不禁风”商业性的“月份牌”美人画。正是在这种新现实主义文艺观和抗战日益激烈的现实中,美术家们担负起社会责任,激起了抗战宣传热情,为人民大众和前线战士绘制了大量美术作品。《中国的空军》的美术插图全部都是反映抗战宣传之作,都是反映社会事件、民众需求、民族主义的现实主义作品,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作品追求“通俗易懂”

《中国的空军》刊载的美术作品形式多样(漫画、木刻、中国画、速写、素描等),主题丰富,却始终以简单的画面明确地表达作者的意图。当时刊物的读者多为普通民众和前线战士,受教育程度不高,美术作品更多地是为文章内容服务,起抗战宣传目的,通俗易懂且简单明了的作品更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和宣传需要,也的确起到有效的宣传效果。

三、结语

1938年创刊于武汉的《中国的空军》记载了太多的空军抗战故事与精美的空战美术作品,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表现出中国人民及中国空军不屈不挠的英勇精神,见证了抗战的艰辛历程与胜利的不易,它是研究中国空军发展史和空军抗战史、中国抗战史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也是研究抗战美术、近代美术和空军美术的重要资料,更是武汉抗战史、武汉抗战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更多的认可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翔.烽火雄鹰:梁又铭抗日空战画说[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

[2]黄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美术活动史话[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3]素颐.民国美术思潮论集[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罗松,华中师范大学博物馆中级馆员。研究方向:中国画、抗战美术史。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空军
美术作品欣赏
中国空军发展史
岁末话“空军”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空军今年要做14件事
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