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档案编研工作的开展与研究

2019-09-10 05:18黄雅雯
兰台内外 2019年11期
关键词:档案编研村镇利用

黄雅雯

摘 要:档案编研工作作为档案利用的重要手段,本人通过以广州市村镇专题编研为例,简述档案编研工作的如何开展及意义,旨在让更多档案工作者了解档案编研工作。

关键词:档案编研;村镇;利用

一、村镇专题档案编研工作背景概述

自百越以来逾两千年的历史中,岭南先人在这方水土中生活、发展,创造了瑰丽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岭南的水土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的共同作用,形成了独特的村落文化。时光成就传奇,也能湮灭传奇。目前广州仍留存的古村落已为数不多,经历长时间的发展,对岭南文化的遗存造成了巨大伤害。作为档案工作者,通过深入发掘馆藏档案,优化利用,开展专题编研,有利于实现档案利用的价值与意义。档案部门透过城市规划的视角,运用馆藏档案资料,开展专题性拍摄,并结合文字材料,真实、客观地反映广州村镇在城市建设进程中变迁。借此,引导读者正确认识广州的古村落,引用大众对古村落的重视,并为村庄规划的决策者、规划者提供图文并茂的参考读物。

二、档案编研相关理论分析

1.档案利用理论

档案利用是指档案利用者通过档案利用工作系统查找、利用档案信息,满足其利用需求的行为过程,也是档案信息资源潜在的利用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档案利用是档案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整个过程中最终环节,实现档案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能服务于现代化建设,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群众。目前档案利用可分为:

(1)提供档案利用是档案管理部门及其人员直接提供档案,为了解查询问题的利用者提供服务;

(2)利用档案是利用者为了研究和解决问题,以阅览、复制、摘录等形式使用档案。

在开展专题编研研究中,通过对馆藏档案的挖掘,并整理已有的馆藏档案资料,配合专家编写的文字材料,形成编研成果,以阅览、复制、摘录等形式使用档案。

2.村落规划布局理论

“村落”一词,起源很早,《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注释中称“聚,村落也”。人类初始,以游猎为主要生存手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转向牧、渔、耕等较稳定的生产方式,居住形式也逐渐演变成定居式,于是出现了“聚落”。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有了物质的富余,于是出现了可用自身剩余物质交换他人剩余物质,来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商品贸易活动。这促成了人类社会的大分工—商业、手工业、农业的出现。随之,聚落分化出了专门从事商业、手工业的城镇和以农牧渔业等农业为主的村落。村落包括民居建筑、村内公共建筑、街巷、池塘、河沟、井泉、村落内部的空闲地及村落所处环境等。在开展广州村镇专题编研时,档案编研人员选取的村落基本都能体现古代村落规划思想,体现出依山傍水而建,注重防卫性的特点,如花都塱头村,村前建有池塘,背靠山坡,显现出依山傍水的古代村落规划思想。

3.《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依据

档案编研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的档案知识,还需要以事实为依据,紧扣当前政策,才有利于发挥档案编研的积极作用。以广州村镇保护专题编研为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已经在2008年4月2日国务院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同时,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于2015年10月27日通过《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自2016年5月1日开始施行。这些条例的颁布与实施,不仅为档案编研提供了重要依据,还有利于档案编研成果为社会开展村镇工作提供参考价值。

三、村镇专题档案编研研究目标与意义

1.研究目标

摸查大广州内现存名村状况,探究村落的历史、人文、规划、建设等相关内容,同时配合大量的声像檔案资料以求更形象、更生动地还原各个村落的风貌,向广大读者揭示出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风韵,同时发挥档案编研工作的现实意义。

2.理论意义

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是一定历史时期各种文化的载体,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体现,是非常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目前,各方专家、学者对这些历史名村名镇的研究,不在少数,但基本都是基于村落保护的法规建设,村落保护措施,如《浅述广州历史文化建筑及保护 》、《广州历史文化保护区 》等。专门针对村庄规划、古村落规划保护以及系统整理广州古村落信息的研究较少。本课题的研究,从规划角度出发,对村庄规划、古村落保护进行研究,弥补在规划领域,对村落研究的缺失。本课题将形成书籍读物,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认识村落保护。

3.实践意义

档案资料的整理、活化利用:本课题的研究,将会深入挖掘馆藏档案信息,围绕村庄规划,村镇保护的主题,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利用编研,并查找图片档案资料,通过这些图片,真实、客观的展现广州古村落的现状。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大量馆藏档案资料将会在成果中展示,使得档案资料得到有效利用。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有计划地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村落进行汇编,并对该村落的历史发展、岭南建筑,祠堂文化,传统习俗进行了系统整理,配以大量的声像档案资料,真实还原古村落特征,使其形成一本关于广州名村名镇保护的详细参考资料。

四、档案编研的主要研究方法

1.实地调研

为了使全书更具客观性,更能反映广州村庄情况,在项目刚开始时,项目组实施了一系列的实地调研,深入各个村落,通过观察、访谈等形式,认识广州村落文化,并拍摄了大量的村落图片,掌握了广州村落的第一手材料。

2.文献研究

作为档案编研工作,深入挖掘档案文献资料,整理、分析、研究后运用到编研成果中,是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广州村镇编研为例,该档案编研工作,编写过程中,大量查找有关文献资料,书籍类包括《广东新语》、《陈愚衷以恤民穷以隆圣治事》、《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广州市志》、《中国传统农村的地权分配》等,同时还查找了馆藏档案资料,例如老旧的广州地图、历史照片及旧规划图等档案,并通过分析研究,形成成果资料。

3.个案研究

在编写过程中,选取了广州37个村庄作为特定研究对象,加以调查分析,深入研究,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使全书形成村庄介绍更加系统、条理化,也能让读者能更加充分认识广州村落的特色。

五、档案编研的主要步骤

1.准备阶段

确立课题:根据前期收集的村落资料,正式确立村镇保护专题编研课题,并明确课题研究目标,内在意义,主要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等内容。

明确工作方案:根据该课题,有关研究人员经过资料收集,并咨询专家意见后,确定工作方案,并初步拟定全书框架。

资料收集:研究人员依据课题的要求,通过实地调研,查找文献,挖掘馆藏等方式,收集整理有关资料。

2.实施阶段

整理资料:根据前期收集的资料,研究人员将有关图片资料分类整理,提取有用的图片,用于全书,并对几万字的文字资料进行精简,提取有用内容。

汇编文字:依据全书框架,对已整理的文字进行深入分析,咨询专家意见,结合专家撰写的文字资料,形成有关文字稿件,并结合图片影像资料,形成研究成果。

3.总结阶段

根据已完成的内容,撰写总结报告,研究报告,完成课题验收工作。

六、档案编研研究的创新性(以广州村镇编研为例)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利用的重要手段,同时具有向社会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以村镇发展为专题档案编研的成果众多,但将城市规划、建筑与档案相结合形成档案编研的成果却相对较少。本文阐述的村鎮专题编研,创新性地将村庄融入城市规划中进行介绍,使读者能更深入认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村庄保护之间的关系,引导读者对村落的保护的正确认识。通过充分调动馆藏资料,在馆藏库中寻找大量村落图片,并组织有关人员开展拍摄工作,形成声像档案资料,并大量在编研成果中运用,使该成果能更真实、客观地反映广州村落的变化。该专题编研,以广州村落为出发点,结合档案的专业知识,多角度、全方位展现广州村落特点,并能在成果中体现一定的专业性、学术性,带领读者领略不一样的广州村镇,充分发挥档案编研的意义。

七、档案编研成果形式

档案编研的成果形式多种多样,但比较传统并运用较为广泛的形式形成编研成果书籍。以广州村镇专题编研为例,该编研课题通过运用大量的声像档案资料,并结合档案中挖掘、分析、研究形成的文字材料,形成图文结合编研成果,这是对档案资料进行再整理及活化利用,增添档案的附加值,并能作为工具书,为社会各界所利用。

猜你喜欢
档案编研村镇利用
全国村镇银行综合业务发展排行榜揭晓
全国村镇银行综合业务发展榜单
画与理
云南村镇银行发展迅速
试论档案编研成果的宣传利用
浅析档案编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废物巧利用
发起行高管兼任村镇银行高管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