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导”甘南模式的应用研究

2019-09-10 12:53旦木正拉毛卓玛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旦木正 拉毛卓玛

【摘要】“先学后导”教学模式是指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以“先学”和“后导”为基本流程,以“思维导图”为基本手段,以自主学习品质为目标,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本文主要阐述“先学后导”甘南模式的基本特点,有别于韩立福研究员所首创的““先学后导””模式,经过多年研究,“先学后导”甘南模式更适合甘南教育实际情况。

【关键词】先学后导;教学模式;甘南教育;特点特征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教育工作者毕生的追求,更是党和国家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下,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中央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以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冲锋号,如何贯彻好落实好这一新的时代使命,是当代中国教师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课堂教学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保证,而“教学模式”是承载课堂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的直接载体,对甘南教育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根本初心。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先学后导”,这个概念主要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韩立福研究员所发表的《先教后学、先学后教和先学后导的教学思维探析》一文,这篇文章发表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35期上,这篇文章中提出:这里的“学”,不是学生先学,而是师生共学,具体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求教师事先对文本知识进行结构化学习,对课程和学生做出科学分析和问题预设,深度开发相应的学习工具,选择适当时机支持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二是要求学生课前对文本内容进行结构化预习,对课程内容尽可能做出结构化分析和问题预设,围绕“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韩立福研究员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先学后导”有更多的阐述和实践,开创了“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并在深圳市南山区进行广泛的推广普及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甘肃教育和甘南教育,尤其是甘南藏汉双语教育同韩立福研究员所实践的地区相比,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有着巨大的差距,韩立福研究员“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很难在甘南落地生根,这就需要我们以“先学后导”理论为基本遵循,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近四年的研究,课题组总结概括出适合甘南教育教学实际的“先学后导”甘南模式,我们认为这个模式既遵循了韩立福研究员“先学后导”的基本理念,又符合甘南双语教育实际,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一、“先学后导”甘南模式的含义

“先学后导”这个概念,韩立福研究员是在“教學思维”这个范围中使用的这个概念,为使研究更加准确,我们以韩立福研究员的界定为基础,根据西北师范大学李秉德教授:“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以这个界定为依据,对“先学后导”教学模式做了如下界定: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以“先学后导”为基本流程,以“思维导图”为基本手段,以自主学习品质为目标,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这个界定突出韩立福研究员“结构化学习”要素,提出要以“思维导图”为手段,我们认为思维导图是最好的结构化学习的载体,同时把“先学后导”作为教学的基本流程、稳定的范型来使用,我们认为这个界定比较符合甘南州双语教育实际,我们称之为“先学后导”甘南教学模式。“先学后导”甘南教学模式由“先学”和“后导”两部分组成。

“先”是时间概念,是指上课之前,“先学”就是预习,我们认为没有预习的课堂是低效的课堂。在预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求使用思维导图,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结构性思维上的作用。

“后”也是时间概念,是指以“先学”为基础,针对“先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效率。

“先学”不仅仅是画一幅思维导图,而是一种学习的习惯和品质,“先学”的实质就是预习,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是我们的重要教育内容“;后导”也不仅仅是后教,体现的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参与分组讨论活动,培养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开拓创新等思维品质的一种有效途径。

“先学后导”的总体要求:抓住一个核心(思维),紧扣一个目标(记忆),培养一种精神(追问),掌握两个方法(思维导图法、三问法)。

“先学后导”课堂教学要求:突出一个特色(思维导图),精研三个环节(情景教学法、探究活动和课堂总结),采用各种方法,落实核心素养。

以上内容就是“先学后导”甘南教学模式的主要含义。

二、“先学后导”课堂教学的外显特征

(一)“先学”特征课前师生共学教学内容,并且以思维导图的方

式呈现,这是“先学后导”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预习”作为学习链条上的基础性环节,对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有预习和无预习将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目前很多教师在预习这个环节喜欢采用导学案的方式,但是甘南双语教育教学资源短缺,没有可以直接能用的导学案,使这一做法落实不到甘南的双语课堂中。其次导学案需要根据学情进行缜密设计,拿来主义有很多的不合适,所以我们要求“先学”,课前预习,但不提倡使用导学案。

(二)“后导”特征

主要是指课堂45分钟,在课堂45分钟要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任务,“先学后导”要求针对“先学”中存在的问题确立教学的重点难点,更好地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任何一节课课前,教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事前是有预设的,哪里是重点,哪里是难点,心中都有一本账,但在“先学后导”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是根据课本“标题”在画思维导图的,一般情况下能画出中心主题和一级分支,如果有二级分支和三级分支就画不准确或画不出来,更复杂的结构一般都画不出来,根据这个特点,课题组把“引导点”设在了二级分支和三级分支的梳理上,这个经验一下子提高了课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教学的重点难点更加突出,直击学生思维的盲点和能力的薄弱点,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通过精准后导,学生二次画出的思维导图更加准确,更加全面,完全实现了教学的目标。

(三)思维导图特征思维导图有很多的优点,比如有利于把握整体,

有利于区分层级,有利于记忆等,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构建知识体系,从总体上把握知识,同时使我们说话、做事有条理,给人一种思路很清晰的感觉。掌握知识体系,或者掌握知识结构,是学习的重要目标。我们在各种学习资料中能见到各种各样的知识结构图,知识结构图和思维导图有共同点,也有很大的区别,思维导图以全脑理论为基础,知识结构图以知识逻辑为基础,我们所倡导的是自己把知识结构画出来,体现的是思维的过程,让知识在脑中过一遍,而不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通过画思维导图,让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素质。

三、“先学后导”甘南模式的贯穿要素

“先学后导”甘南模式在具体实施中要求做到“两个贯穿”,即:在课堂中要把完善思维导图贯穿始终,要把标注课本贯穿始终。综上所述,“先学后导”教学模式尤其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符合目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发展方向“,先学后导”甘南模式是对“先学后导”理论的应用研究,更符合甘南教育实际,通过更进一步深入研究,相信“先学后导”在促进教师、学生、学校大发展上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甘南州合作藏族中学藏汉双语‘先学后导’教学模式应用研究”(课题编号:GS[2018]GHBZ11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韩立福“.先教后学”、“先学后教”和“先学后导”的教学思维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5).

[2]韩立福.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兼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新课程“FFS”教学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

[3]李秉德.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 李芳)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深度教学的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美文阅读USE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