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名义涂出世界

2019-09-10 12:53颜梦婷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涂鸦美术教育想象力

颜梦婷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发现孩子喜欢在图画本上涂鸦,但很多涂鸦作品是成人无法理解的,因此对于涂鸦这种独特的儿童艺术形式,各方看法不一。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分析涂鸦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对儿童想象力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具有想象力的涂鸦美术教育这三个方面,得出如下结论:在小学美术教育阶段,我们不要用像与不像作为评价作品好坏的标准,更不可以用它来衡量学生是否有美术天分。孩子只是用涂鸦表现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和情感,有情感的创作就是有意义的。我们要不断地鼓励孩子,让孩子们自由地涂鸦。

【关键词】涂鸦;想象力;美术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孩子喜欢在图画本上乱涂乱画。他们画完后喜欢拿着作品给教师看,并且详细介绍他画了些什么,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些画根本没有优点,家长们看到会想:我的孩子没有画画的天赋。难道他们真的不会画画吗?不,不是的,他们是天才,他们会改变世界、改变未来,他们拥有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涂鸦,它可能是荒诞、奇异、毫无头绪的,但在涂鸦的背后是孩子想象力的爆发。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曾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意思说美术教育者应该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美学理论,指导学生表达情感,而非传授技能。儿童涂鸦是儿童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一种方法,近几年国内外的美术学家和教育学家对儿童涂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从儿童心理、涂鸦对想象力的影响和培养具有想象力的涂鸦美术教育几个方面揭示涂鸦对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提高创造力,并对这几个方面进行浅显的分析和阐述。

一、涂鸦是孩子的天性

儿童用涂鸦的方式进行表达,他们拿着笔涂画就好像在说话一样。小学生对美的形式,如线条、节奏、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的运用,都体现了学生对美天然的敏锐性。

1.尊重涂鸦需求。涂鸦的意思是随手涂画,各项研究表明人的每个发展阶段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小学生在这一时期具有涂鸦的冲动,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急需用涂鸦表达内心世界,他们通过涂鸦对自我认知和各种情绪进行“表达”。这一时期的儿童不需要教师和家长给出范画,也无须教唆,他们能在这一时期发展独特的个性,用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而不是画出一幅成人欣赏的画。涂鸦使孩子的语言、思维、动手能力快速地共同发展,儿童时期科学的涂鸦训练能影响其一生的思维习惯和想象力的发展,并且与进一步开发潜能也有着密切的关联。

2.倾听涂鸦表达。儿童涂鸦中的很多内容成人是无法理解的,因此会产生很多的矛盾。其实对孩子来说,涂鸦仅仅是一个有趣的“游戏”,它有“听-想-画-说”这几个游戏过程,这是一个从“理解-想象-创作-表达”的认识过程。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涂鸦,倾听涂鸦内容,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对培养其想象力尤为重要。

3.了解涂鸦教育。涂鸦美术教育理论主要根据认知发展理论,主要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美国美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为主。他们注意到,儿童艺术发展与心智成长密切相关,他们研究最主要的成果是发现儿童的绘画能力来源人本身的潜能,而不是外在的技能传授。这些都说明涂鸦在儿童美术中的重要性,涂鸦是儿童自发地观察世界,表达自我的方式,形成自我的模式,外界不可打扰,更不能强势介入,干扰或打断都会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涂鸦对学生想象力的影响

涂鸦是小学美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之所以要思考关于涂鸦教育的相关问题,是因为我们要改变以往用绘画代替涂鸦的方式,我们能做的也只是正确地、科学地引导和创造一个轻松快乐和能够激发想象力、创造力的环境。

1.美术教育存在的部分问题的思辨。确立教学目标,但若没有优良的教材和适合小学生程度及兴趣的课程支持的话,教学目标就如空中楼阁,没有实际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小学美术教育与儿童的身心发展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和研究。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儿童不会理解成人的思维和行为,因为他们没有成人的经验和体验;但是成人一定能理解儿童,只要用心去回想。如前面画苹果的例子,是因为人们没有站在被教育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孩子如何思考和观察,通过思考激发孩子的想象力,逐步拥有创造能力。

2.想象力的重要性。爱因斯坦提出一个观点:“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的源泉”。可以说想象力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开端,而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类可以从事创造性的活动,而动物则不能。想象力的成长在小学生的艺术表现是显而易见,特别表现在艺术的独立和独创性。他们没有熟练的技巧,对所有事物的描绘都是依靠情感的依托,转化为思维的联想,最后到笔尖的表达。如果强制介入和打断孩子的“绘画游戏”,会导致想象思维的中断,影响孩子的自我创造能力,让孩子缺乏自信心。

3.想象与重复对立。当代学者都承认“模仿是人的本能”这一观点,模仿学习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它的重要性是不容忽略的。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模仿的阶段,我们是如何从原始社会发展至现代社会的呢?人类只有将想象变为现实,对事物进行再创造,而非停留在不停重复的层面。

三、培养具有想象力的涂鸦美术教育

1.不出示“简笔画”。孩子想要表现自己的想法,最主要的是表现的方法,而不是内容,这就是“涂鸦”的意义,是一种高度自主的创作形式。学生涂鸦是表现他的对世界的感情,是视觉、触觉、感觉的表达,它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幻想,不应该受到固定思维—“简笔画”的干扰。

2“.重新认识”儿童美术。很多人在看待美术时,看重“术”多过于“美”,认为美术是需要多么高超的技法,是很玄妙的东西。儿童美术就更不相同了,儿童艺术的美在于他们对世界的无尽探索,和对未知事物的体验,用激情表现。成人喜欢用是否正确衡量儿童美术,教师喜欢用优良鉴定儿童美术,这正是无知的表现。我们要用心了解孩子,用耳倾听孩子,学会欣赏孩子创作过程的美,才是真正“认识”了儿童美术。

3.教育者转变了学生才能转变。“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创造工作”,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我们应该创设一个这样的课堂环境:围绕本课课题,增加学生的自主体验,引导学生特别回忆做相同事情时所产生的感受,这样有了感受才会产生描绘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开始涂鸦,但是随着他越画越多,可能会出现构图和比例上的失衡这些问题,但我们应该更多地強调孩子的经验感受,而不是画面的形式和形态。长时间以这种方法练习,学生会体会涂鸦的自由,重拾绘画的自信。

小学时期,尤其小学低年段时期是孩子想象力发展的特殊时期,他需要用涂鸦的方式把他的想象变为现实,也需要用涂鸦持续刺激想象力的发展,涂鸦和想象力相辅相成。孩子的涂鸦作品是最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的作品,是孩子内心最纯真、最质朴的情感表达。我们要学会去赞美孩子最“天然”的艺术。我们的孩子都是绘画天才,是成人教授的“简笔画”,把孩子的涂鸦艺术变成了思维定式;是成人的点评和评判,让孩子们一点一点地失去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我们却向长大后的他们要创新和个性,这些不是在他们小时候就已经被磨灭了的东西吗?所以,在小学美术教育阶段,我们不要用像与不像作为评价作品好坏的标准,更不可以用来衡量他是否有美术天分,这是完全错误的。孩子只是用涂鸦表现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和情感,有情感的创作就是有意义的。我们要不断地鼓励孩子,让孩子们自由地涂鸦,让我们一起去发现那一幅幅涂鸦作品背后想象力的爆发吧。

参考文献:

[1]徐玲.直觉、涂鸦、创作——关于小学低段学生原创绘本制作的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9(8).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涂鸦美术教育想象力
创意涂鸦
创意涂鸦
想象力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涂鸦等
奇妙光涂鸦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知识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