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2019-09-10 15:18钟翠萍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11期

钟翠萍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设置有趣情景、入情入境读、品词析句、读写结合、恰当评价等形式,能使语文课堂充满浓浓语文味,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语文味课堂,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养也得到良好的熏陶。

关键词:设置有趣情景;读出语文味;品出语文味;写出语文味;评出语文味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因而,语文教学要守住“语文味”。而语文味主要表现在“愉快阅读”的“读味”、“读写结合”的“读写味”、“品词析句”的“品味”等。浓浓语文味还包括课堂中浓郁的学习氛围:教师文采飞扬充满激情的讲授、学生如饥似渴的学习、师生情感火花的迸发等。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语文味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提出几点粗浅看法。

一、设置恰当情景,让浓郁语文味充满课堂

设置恰当情景,既能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导入课文学习,又能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语言优势,让学生感受语言的无穷魄力。

如:在教学《左公柳》“抬棺出征”这部分内容时,我边播放哀乐边声情并茂地说:“同学们,身先士卒、视死如归的左宗棠,率领浩浩荡荡的队伍出发了。令人震惊的是他竟随身带着他的棺木,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之情学习这部分内容。”

悲壮的气氛,教师恰当的引语,都让课堂语文味十足。学生完全投入到文中的情景之中,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多形式的朗读、交流、探讨,更是让让学生体会到了左宗棠那满腔的爱国热情,并为之感动不已。

二、入情入境读,读出语文味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加学生进入脑海的语言信息积累,又有助于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想、读中领悟、读中升华,进而提高语文素养。

如:我在教学《老人与海鸥》“海鸥送别老人”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独特的情感朗读课文。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着,身心完全融入课文之中,跟作者、跟海鸥产生了情感共鸣,整个教室弥漫着浓郁的伤感气氛。我让学生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然后,再让全班同学怀着沉痛、依恋的心情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人们对老人的崇敬之情以及海鸥对老人的依恋之情。教室里又一次投入激情朗读之中,个别学生被文字感动了,竟泪光闪闪。至此,语言文字的魅力展露無遗,浓浓语文味已牢牢渗入学生幼小的心田。

三、品词析句,品出语文味

课文中,有些词语或句子内涵丰富,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品词析句、咬文嚼字”,从中感受语文学科的无穷韵味、无穷魅力。

如:课文《猫》语言通俗易懂,字里行间表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文中有那么一句话,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抓痒。我启发学生思考:“蹭”是摩擦的意思,作者为什么不用摩擦而用“蹭”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突然活跃起来,学生各抒己见。“用摩擦,体现不出猫的可爱。”“蹭”有撒娇的意思,它是在向主人表示亲热。”“蹭”体现了猫的活泼可爱。“蹭”出了友谊、“蹭”出了猫与人的和谐美好、“蹭”出了……

真不简单啊!一个“蹭”字,学生竟挖出了那么丰富的内涵,那么丰富的情感。学生的回答都是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内心最独特、最真实的感受,都反映了学生美好的心灵。

由此可见,教师用心引导学生深入教材“品词析句、咬文嚼字”,学生思维能力、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也随之提高。而浓浓的语文味更是充溢课堂、充溢学生胸腔。

四、读写结合,写出语文味

我们的阅读是基于写作的阅读。而语文教材只是个例子,教师应凭借这个例子让学生举一反三,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独立写作。

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写作特色明显的课文,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掌握写法,并进行独立写作。

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文章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诵读,领悟文中表达特色:总分总结构模式,让文章条理分明;描写水、山的特点,开头运用对比写法,具体描述部分采用排比、比喻修辞,使文章生动形象、一气呵成。读者读后,印象深刻、回味无穷。学完课文后,我组织学生讨论:模仿这篇课文描写一处景物,该怎样写?文章的立意、结构等能否有别于课文?小组讨论时,同学们能大胆构思、另觅新径。其中一个学生说写《美丽的万绿湖》,准备用一个疑问句开头,那样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尾段在赞美万绿湖旖旎风光的同时,赞颂为保护环境作出贡献的人们。重点部分写万绿湖的山、水,每段开头都用上一个表示行走路线的句子,描述部分运用比喻、排比修辞,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这个学生所确定的立意、文章结构,既借鉴了课文,又有别于课文。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赞扬了他认真学习、敢于创新的精神。

读写结合,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原则。学生基于写作的阅读,让课堂语文味十足。通过反复的读写训练,学生的阅读水平、写作水平必将不断得到提高。

五、恰当评价,评出语文味

恰当的、充满语文味的评价语,能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评价人物形象,充满语文味:

如:学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中的四个小故事,并用恰当的语言评价鲁迅先生。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他们对鲁迅先生的品质纷纷作出不同的评价:

善良的伯父;关心、爱护下一代的伯父;爱憎分明的伯父;关心群众的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伯父……有个喜欢看课外读物的同学,竟然在纸下写下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这两个鲁迅名言。并说鲁迅就是人民的“牛”,我们要学习鲁迅为劳苦大众服务的精神。至此,评价人物形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若愚.运用对读法提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赖荣明.语文教学要以学定教,言意兼得[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

[3]黄强.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中职生语文学习兴趣[J].时代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