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奉献诗意的中国故事

2019-09-10 07:22周倩倩
新阅读 2019年1期
关键词:童诗少年儿童出版社责任编辑

周倩倩

童年为什么要读诗?正如学者王泉根先生所说:“童诗让文学真正走向儿童并参与少儿精神生命世界的建设,使亿万小读者真正享受到阅读的自由与快乐。”童诗绝非成人诗的低幼版,更不是童谣方言的学术化,它有自己的审美诉求,是开启阅读之门、感受汉字的语言魅力和放飞想象力的最好媒介。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童诗中国》丛书定位是做高质量的童诗,坚持做儿童本位的诗歌,而且已经出版的篇目就不再重复出版。带着这样的标准,责任编辑反复和五位诗人沟通,寒来暑往,又冬去春来,终于敲定了最终篇目。特别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题材的童诗创作拓宽了童诗书写的疆域,成人诗歌作家跨界写童诗的大胆尝试丰富了童诗的内涵和外延,为广大的少年儿童提供了体验共情之美的精神栖居地。

张战老师在诗歌界成名已久,这一次跨界创作童诗源于她想释放童心、回到自己的童年。“也许他总是喊狼来了/是想试一试有没有人爱他/有没有人不管怎么样/一直相信他”,狼来了,是一个教育孩子不要撒谎、要诚实的故事,但是到了张战老师笔下,却成了一个孤独的孩子渴望得到爱的诗歌。张战老师凌晨三点发给责任编辑的前言里,有这么一段话:“我们渴,就找到了水。我们柔弱,就找到了力量。我们孤单,就找到了爱。我们怕,就找到了勇敢。”儿童会怜悯路旁的一块小石头,因为它总是孤零零地躺在那里。张战老师也是一位孩童,在她的童诗里,她把怜悯分赠给了世间万物。她的诗中有一种孩童的纯真,始终看不到斧凿雕琢的痕迹,让人回味无穷。

专注于儿童诗歌写作且两次获得过优秀儿童文学奖的王立春老师开拓出了一片宽广美妙的诗天地,她是满族人,满族传统宗教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和江海山川,都是他们崇拜的对象。这种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与熏陶,成为王老师最富活力的“独家素材”。 她当过幼儿教师,做过儿童文学期刊编辑,这种特殊的身份和经历帮助她看到了别的诗人看不到的不同民族孩子心中的大自然和小生物、大宇宙和小生命,帮助她感受到了孩子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她对自己的作品要求很高,反复修改,采撷文字,一笔一画,一字一行,都是作者对于生活认认真真的感触与理解,这些都在她的诗歌中有着淋漓尽致的展现。

这套童诗的作者还有享有“国宝级儿童文学作家”美誉的台湾作家林焕彰老师以及继柯岩、金波等诗人之后中国当代儿童诗的第三座艺术高峰王宜振老师、原《小溪流》杂志主编骆晓戈老师。为了更加突出每本童诗的特色,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封面设计的选择上也做了区别对应的表达。《很黑与很白》原书名是《我和妈妈捉迷藏》,考虑到这本诗的社会题材性,联想到其中一首诗歌的内容“很黑代表留守儿童,很白代表孩子们白净整洁的作业本”,责任编辑决定把書名换成更有象征意义的《很黑与很白》,希望通过对书名的推敲、诗歌内容的有的放矢,辑页主题词的突出,以及插画展现形式上的配合,来让读者更加可以清晰地体会到,诗人们无论在何种境况中看待世界难能可贵的积极、诗意的视角。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高作品的出版价值,在插图绘制方面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特意邀请了中国图画界与国际插画界接轨的老、中、青三代画家携手完成作品。

《童诗中国》丛书用诗来抒发对美的追求与渴望,用诗来承载酸楚与苦难,用诗来实现自我对话。诗词总是在我们的记忆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打破现实的匆忙或互联网语境下带来的浮躁和不安,小时候牙牙学语一知半解的诗歌也许在多年后成为醍醐灌顶的箴言。如今我们不仅仅是需要“读古音”“诵故词”,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也希望借由这一套书的出版,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到现代诗的诗意,和人类这些唯有诉诸诗句的热烈的、真挚的、未曾雕琢的感情产生共鸣。让这些构思精巧的中国字,长出金色的翅膀,走向世界,也让曾经是孩子的大人们,走向童年,感受童诗蕴含的安静而温柔的力量。

作者系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策划编辑

猜你喜欢
童诗少年儿童出版社责任编辑
童诗对对碰
童诗三百首
学习汉字
猜谜语
名 词
你看到那只梦游的绵羊了吗?
另一种话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SO2 and NOx From Flue Gas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for save fuel consumption
Rural power grid resources WebGIS technology research based on ArcIMSBAO Qing—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