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野下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德育研究

2019-09-10 07:22孙军
成长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德育

孙军

摘要:本文在课程思政视野下分析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问题,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以及对高校教师在育人观念、价值观形成和管理工作的策略上起到积极引导作用。总结当前高校体育课程中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师资隐患及课程内容的制定和方式、方法与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不符合,以达到在体育教学管理、体育课程设置和体育教师价值观方面给予提升,最终完成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德育教育任务。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公共体育课;德育

课程思政是指将各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结合的形式,使高校课程的思想道德教育得到有效提升。目前我国高校课程在制定教材、课程编制与课程设计等方面较为注重高校学生体育项目专项素质的培养,却忽略了将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结合。为此,我们应该引起重视,并重新从思想政治教育为出发点,提升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目的,为我国高校培养出较高思想境界的人才做出贡献。

1 课程思政视野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需要将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思政实现的主要载体,所有课程的基本指导思想都需与思想政治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两者最终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

体育课程思政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体育课程的环节之中,高校体育教师都应背负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势必需要改革,将体育知识、技能与思政教育进行资源整合,以完成高校大学生的思政素养与体育知识技能共同发展目标。

2高校体育授课水平现状

2.1 体育教学观念模糊

我国目前高校教师与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理念认识程度较低,且在体育教学中的观念更为模糊。高校大学生完成体育课程只是为了获取学分制的学分而已,并不符合体育课程中对于“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大多数高校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有着明确的规定,高校大学生必要要在在校期间完成两年的公共体育课程并在考核中达到规定分数,高校学生在从事公共体育课程过程中之为了分数而上体育课,很少有学生能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对与体育本身的理念有明确认识。

此外,高校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报有不感兴趣、敷衍等情绪,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就普遍存在授课难度高,学生对课程兴趣不高等问题。想要在体育课程中与课程思政的思路相结合必定会让高校教师出现迷茫的情绪,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对于体育课程思政无从下手。

2.2 体育课程内容、形式、方式和方法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可简单划分为:体育知识、技能传授和体育精神两方面。一方面,体育知识和技能讲授过程中,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也在不断学习体育技术要领和理论方法。另一方面,体育精神传授中,通过体育竞赛和训练中运动员们体现出来的价值观来导出体育精神,如:通过观看中国女子排球队比赛和训练的视频来学习“女排精神”,即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等。体育课程形式的使用中,现今公共体育课程中多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而教学目标是针对体育知识、技能的讲授为目标的形式为主,在体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中是教师示范讲解、分组练习等方法为主,基本是很少涉及到体育精神的引导,更不要说是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

2.3 体育教材和组织形式

高校体育课程的教材是以体育项目为引导的,教材设置和编写的思路也是以体育项目划分的,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而如果要完成体育课程思政的任务,必然要在体育教材中突出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方面的引导,如:通过体育人物、体育事例来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引导学生以达到高校德育工作的要求。

高校体育课程的组织形式都是以体育场馆中完成为主,很少有坐在教室中,针对体育事例和人物形成课件,组织学生集中学习的形式,这种较为单一的组织形式对于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是没有较大冲突,但是对于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是无法保障的。

3体育课程思政窦施方案研究

3.1 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和钻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想要完成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必然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完成两方面的转变:一、思想转变,高校体育教师要明确,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不能以学生学会某个项目的知识、技能为最终目标,而是应该以育人中的德育为第一要义,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出发点引导体育教学,只有真正在思想上的转变才能实际的在行动中体现出来,而体育教师又是体育课程的主导者,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水平决定了体育课程的质量。 体育课程思政不仅对于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很高,并且对于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选取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式、方法来达到德育的效果尤为关键,体育教师能否有效的结合体育人物和事例来引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非常考验体育教师的钻研和创新能力的。

此外,高校体育教师还要能够通过课程思政相关培训、研究以及学习等方式来提升自身发掘体育教学中德育元素的相关能力,并将其有效运用到各种教学情境之中,从而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提升学生培养效果。

3.2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计的改革

3.2.1 制定体育课程思政相关的体育教材

体育课程思政相关教材是整个课程设计的起始,具有制定教学目标和导向作用,只有给体育教材赋予德育功能,才有可能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做到课程思政的要求,体育教材是体育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应在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大纲中体现课程思政的德育功能,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度挖掘体育精神的内涵在德育方面的意义,进而合理、科学的进行实施。如:高校体育教师在教授学生对抗类项目时,可以将胜负标准模糊化,将合作意识、学习态度等加入教学目标之中,从而实施学生的有效培养。

3.2.2 重新筛选教学內容

在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师还要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价值取向、心理特征、以及成长规律等,结合思想品德发展与形成规律,将体育教学内容以及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如:教师可以将一些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纳入教学内容,使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和体育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从而达到传统文化传承的目的。

3.2.3 甄选教学方法,增强育人效果

优质的教学内容还要靠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贯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方法上的甄选可以使学生的接受能力提高,将德育概念贯穿到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整个过程中,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多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情景、合作等教学方法让思政教育和体育教育完美融合,最终达到相辅相成,相互衬托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邢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02.05.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

[3]朱晓玲.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内江科技,2017.11.25.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德育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