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借助于一个地方虚构另一个世界

2019-09-10 22:36洗米
南风·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西藏作家文学

洗米

徐东

祖籍山东郓城。曾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深圳大学作家研究生班,鲁迅文学院第27届作家编辑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现任深圳市宝安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打工文学》周刊执行主编。文学作品散见《中国作家》《诗刊》《文艺报》等,有多篇作品被《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小说月报》《长江文艺·好小说》《散文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等选用,多次入选年选。出版有小说集《欧珠的远方》《藏·世界》《大地上通过的火车》《新生活》《有个叫颜色的人是上帝》,出版长篇小说《变虎记》《我们》《旧爱与回忆》《欢乐颂》等。曾获深圳第五届青年文学奖,广东省第十届鲁迅文学奖等。部分作品被譯介海外。

好作家,首先是位好读者

徐东走上写作之路和阅读是分不开的。在刚能识字的时候,他非常痴迷地喜欢上看连环画册。《铁道游击队》《呼家将》《杨家将》《西游记》《中国女排》等,读了很多。他在读小学的时间,看过数百册连环画,应该说,那对他今后走向文学创作起到了启蒙作用。徐东喜欢阅读,上初中时有了理想,要成为一位作家。

“想法多少有些不现实,因为当时的我想要通过文学来改变世界,希望世界变得更美好。不过现在看来,那样的想法多难得啊!我倒是非常希望现在的自己仍然能够不忘初心!”徐东说。

最初徐东写诗,也投过稿子,大都泥牛入海没有了消息。在中学时,他所能看到的书以武侠和言情小说居多,还很少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纯文学读物。虽说当时也在看《红楼梦》《西游记》之类的经典名著,限于当时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并不能很好地吸收。十八岁那年,他怀着一颗诗心去了西藏。在部队时,他随买菜的车到拉萨购来一些世界名著,如《简·爱》《基督山伯爵》《茶花山》《少年维特之烦恼》《汤姆叔叔的小屋》《百年孤独》等。空闲时间,大部分交给了如饥似渴的阅读,那些书对他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他今后成为一名作家打下了基础。

徐东自乡村题材的写作起家,《大风歌》《看火车》《丸子汤》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写法自由而传统,后来他又写了《大雪》《别墅》等乡村题材的作品,也受到好评。又因有在西藏当兵的特殊经历,其西藏系列的作品便显出独特的价值,受到了许多作家与评论家的好评。

十四岁立志要成为一名作家

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徐东用“漂泊”形容自己的经历不无道理。相对于同龄人而言,他的履历丰富多彩,当他“漂”到深圳落脚,也注定了写作与都市紧密相连。

徐东十八岁去西藏当兵,二十三岁到西安求学。最初在一家报社当记者,后来到女友杂志社当时创办的《男友》杂志做记者和编辑。二十六岁那年还被单位调去杭州工作过两个月,之后又返回西安。二十七岁那年去了北京,在《青年文学》当编辑。非典那年,二十八岁的他又回到西安,在《喜剧世界》当了一段时间的编辑。之后又去了北京,在《长篇小说选刊》做编辑。三十岁那年他来到了深圳,在三十一区自由写作过一段时间,但很快发现那样行不通,又回到了北京,在《小说选刊》工作了一段时间。再后来,由武汉的一位文友介绍,他到了一所大学里工作。一年后从武汉又再次回到北京,在新华文轩图书出版公司工作。不久,深圳要创办《打工文学》周刊,他又辞职来到了深圳。那一年他三十二岁,不想再继续漂泊了。

徐东从十四岁便立志要成为一名作家,十九岁在《诗歌报月刊》发表了第一首诗,二十七岁在《延河》杂志发表第一篇小说。当他写出了《欧珠的远方》《格列的天空》等一系列西藏题材的小说后,引起文坛的关注。再后来,他对照过去创作的西藏题材小说,写了都市题材的系列小说《诗人街》,其中有七篇发表在《中国作家》头条,最近这部小说与一家出版公司签了出版合同。

徐东想通过小说表达人应有的爱与自由,人对自我对他人生命真正的认识和尊重。他想表达的是人在物质时代中精神的图景与变化,人对精神生活的持续思考与追求,以及在同质化的时代文化中人对自我的由含混到清醒的认识,人对难以改变的沉重死板的种种现实的不满和挑战。小说中的人物在徐东的想象中终于发生了变化,有的走了出去,有的走了回来,有的放弃了过去,有的选择了理想,而他的一篇篇小说,小说中的人物组合起来,如同形成了一个小社会,令读者仿佛能看到另一个世界,感受到另一种生活。

徐东在西藏生活了三年,那儿地广人稀,风光无限。他在那儿曾呆望着蓝天白云和远处的褐色大山想过很多事。那时他是个热爱文学,对一切都怀着希望,充满了向往的青年。他有理想与情感的纯朗,也有七情六欲,种种烦恼。那样的他在那样的地方,如今通过回忆与想象,使他仍然能够看到那时的自己、那些地方。这意味着过去的时空在他的生命中卓然存在,并影响着他后来的生活。而他从自己出发,一路走来,经过的人,经过的地方,使他对这个时代,对都市,对人、人性有了一定的体察。

自己的创作之路才刚刚开始

徐东说:“中国需要好的写作者写出好的作品,以无愧于这个大时代。每个人都有他生命中的光与热,而往往人们在世俗而忙碌的生活中意识不到。作家是让人意识到自己是可以发光发热的自由体,而他也要认识到别人也如自己是会发光发热的。作家若能通过作品对人起到这样的作用,是对人类和谐共存大有助益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总归是要面对种种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小说要通过处理那种种关系创造一个虚构的世界,为在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提供一种新的经验。他们提供的是人类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与精神,甚至是灵魂之在的方法。徐东说:“这太重要了,然而当下的人们多数是意识不到小说所呈现的这些关系及内容的重要性的。所以,我感觉到人类生活在自身生存与发展过程的危险之中,要命的是作家和文学却被时代中的人们越来越边缘化。想到这儿,我心中响起屈原的那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家与作家之间不必去做过多的比较,每个作家都有独到之处,虽说未必见得太有名气,却也是难得。正如作品不多却影响了马尔克斯的创作的胡安·鲁尔福,以及影响了很多中国作家的,《河的第三条岸》的作者罗萨一样,他们的存在是珍贵且稀有的。”徐东说,作品的高下不全在于是否好看,最终在于作家有颗什么样的心灵,是否写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佳作。

徐东在《想象的西藏》自序中,称自己要“借助于一个地方,虚构另一个世界”。徐东是个勤于创作的人,也一直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地前行,去年他的长篇《旧爱与回忆》获得了广东省第十届鲁迅文学奖,也被评为国家一级作家。取得了这样的成绩,照说应该知足,但他却觉得自己的创作之路才刚刚开始。

猜你喜欢
西藏作家文学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天上的西藏
我和我的“作家梦”
神奇瑰丽的西藏
文学小说
徒步搭车到西藏 真正的说走就走!!!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