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修养成就人生

2019-09-10 10:48叶健蓉
大东方 2019年1期
关键词:求真德性儒家思想

叶健蓉

摘  要:中外先哲都认为“善和智”是人之德性本质,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儒家思想以人文精神为核心,讲修身养性,论人生哲理,教做人做事。

关键词:人文修养;教育

一、人之为人重在后天教化

儒家思想也称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以仁义为核心,以教化民众具有德性为任务。儒学的本质是“人本位”,即直接从现实的人性来挖掘及塑造人性,其现实意义在于:建构人民精神生活水平与物质生活水平相互和谐之社会。中外先哲都认为“善和智”是人之德性本质,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儒家德性伦理认为人的德性是善良和明智,人之初性善,能辨识善恶的智慧来源于生活实践;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将智慧作为人的最高德性,即智慧是德性基础,需要良心作监督。人之初生是善是恶并不重要,决定人品质德性的是后天,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发展成为不同的心性,这种心性将左右一个人的情绪、言行、乃至举止。所以人出生后必须接受教育的感化,礼义的引导,行为才能合乎规范,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二、儒学的教化伦理

儒家思想的德论:“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外得于人强调的是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内得于己强调的是搞好自己的内心修养,儒学伦理教化内容由“协调性道德”和“进取性道德”两部分组成。协调性道德指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品性,也可以称为社会道德,如诚实、公正、正义、仁爱、同情、牺牲、团结、和合等。进取性道德指调节个人自身关系的伦理规范与道德品质,如刚毅、敏捷、勇敢、明智、节制、节俭、创新、竞争等。

儒家思想以人文精神为核心,讲修身养性,论人生哲理,教做人做事。将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表达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五常”构成了儒家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儒学思想的现代化。

三、儒家思想教做人做事

1、社会以德为先挑选人才;儒学“五常”是德育基础

社会需要的是职业思想稳定的爱岗敬业者,把职业道德素养放在首位,注重人品、敬业诚信、责任心、团结合作等与德育相关素质,而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双证书等因素则位居后列。如企业招聘,目的是为各种职业岗位寻找适用的技能操作型或技术应用型劳动者,合理地配置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因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员工的职业道德缺陷所带来风险事故发生频率增加,对企业利益或形象造成的损害最大。企业对德的看法就是儒家思想中“仁义礼智信”,即“五常”。

外界世界变化无常,自身变化则有规律,以德为先培养人才,应该从幼儿开始。

2、婴幼儿时期成就健康心态

零至三岁(婴儿期)与三至七岁(幼儿期),婴幼儿最是活在当下,成人的爱和德是婴幼儿成长精神营养。如在成人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时,让小孩正面感受世界美好一面,对其心态健康很重要。孩子出生前父母需要学习如何做父母,父母的心智需要随着孩子同时成长;幼儿期孩子会经常犯错,在骂孩子、打孩子之前成人应该先检讨自己,因为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幼儿教师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同样起着主导作用,寓教于玩乐之中,幼儿教师的教育风格影响孩子心态。

3、小学教育重在人文

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好奇又好问,喜欢与同伴结伴玩乐,“协调性道德”和“进取性道德”开始养成,儒家伦理主义学说总体上以突出协调性道德为其根本特色。小学教育中智力发展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怀,比胸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德。做人的品德中“孝道”是基础,孔子认为孝要产生于内在的敬意,心怀感恩,做到在父母面前和颜悦色才是真正懂得了孝法。

4、中学阶段养成自省习惯

自省是儒家非常注重的修身之道,儒家强调经常反省自己的意识和行为,辨察、剖析其中的善恶是非,开展自我批评并进行自我修正,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学识水平。有如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 中学阶段是重视知识的年龄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若从初中开始每天在固定时间对前一天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对照“五常”检验判断哪些做得好,哪些做的不好,是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5、学习、工作重在“务实”

二十多岁青年人,生命能量很强,是充满野心和欲望的年龄段,此时在学校学习,或者已经工作进入社会,要善于辨别学习,有如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善于自主学习,在工作中积累知识,有如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年轻人只有足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方能成就理想。

6、孔子教“在務实中求真”

从幼年开始的德性修养打下了很好基础,进入社会受到各种不良诱惑时,如何保持不受腐蚀?就是要能做到在务实中求真。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格的建立最重要在诚信,诚信不仅对个人修养很重要,也相关社会和谐稳定,是立国之本。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谐不在于表面一团和气,应是思想认识上的一致和相互认可,求同存异,去伪存真。

众所周知的孔子三境界,“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描述了学习、交友、处事这样不同的三个生活场景,蕴含的是同一个哲理,即“在务实中求真”。第一境界:“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加深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多么喜悦。第二境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志同道合的朋友由于相隔遥远难得相见,古代又难以通信息,终于可以坐在一起畅所欲言,在思想交流中相互启发产生灵感,真挚感情多么令人快乐。第三境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尊重真才实学,不怨天尤人,在务实中求真,泰而不骄是君子品格。

参考文献:

[1]尹高兵.历史学科人文素养之浅议.《好家长》 , 2017 (66) :170-170

[2]胡青智.浅谈历史学科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科教导刊》 , 2009 (11)

(作者单位: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求真德性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否扭曲了人性
张锦绣
阎生德
从樊迟三问“仁”看孔子仁的思想(下)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
Why Learn Chinese?
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