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耕地与粮食安全分析

2019-09-10 22:37丁鹏飞
粮食问题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耕地面积粮食安全

丁鹏飞

摘要:位于长江三角洲核心的太湖流域是我国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的地区,在早年间粮食产量高,是我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自1985年以来,流域内耕地不断流失,粮食产量下降,耕地与粮食安全形势严峻。本文从时空变化的角度对耕地和粮食安全进行研究与分析。随着流域内人口的不断增长,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波动减少,致使整个流域内的耕地压力和粮食安全风险不断增加。由此笔者提出了保护耕地、调整农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太湖流域 粮食安全 耕地压力指数 耕地面积

耕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耕地的数量与质量变化必然引起粮食产量波动,从而影响到粮食安全[1,2]。围绕耕地与粮食安全问题,有学者对全国以及部分省区的耕地变化和粮食生产状况进行研究与分析[3-5]。也有学者对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6-8]。这些研究对于了解耕地与粮食现状、抓住耕地与粮食的变化规律、促进优化粮食布局和确保粮食安全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目前还缺少对于典型区域,尤其是跨省域且具有产粮优势地区的研究。

太湖流域作为我国传统的粮食高产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在耕地与粮食方面的变化比较具有代表性。早期该流域粮食产量较高,不单能够自给自足,还有大批余粮用于出口。但2015年与1985年相比,耕地面积减少了55.19×104公顷,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2.72×104公顷,粮食产量减少了101.04×104吨。这使得本流域由粮食出口区变为粮食缺口不断扩大的地区,使得太湖流域的“粮仓”称号不复存在。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 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自于1985-2015年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江苏统计年鉴》 《上海统计年鉴》等各相关省市的统计年鉴。

(二)研究方法

二、粮食生产时空变化分析

(一)粮食时间序列变化

粮食总产量能够体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高低,数值高则粮食生产能力强,反之则弱。粮食产量的年变化率可表明粮食的动态变化轨迹(图1),30年内减产的年份有14年,减产幅度大于5%的有9年;增产年份虽有15年,比减产年份多一年,但是增产幅度大于5%的仅有5年,减产率远远高于增产率。

通过对1985-2015年太湖流域粮食产量的分析得出流域内粮食生产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①1985-1997年前后处于波动发展阶段。粮食产量呈先增长、后减少、再增长的态势。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本流域处于城市化初期阶段,建设用地增多,耕地面积减少,而科技水平的进步和农业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②1997-2003年前后处于急剧减少阶段。1997年后,流域内城镇化发展迅速致使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下降。③2003-2009年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003年以来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各界关注,国家禁止违规占用耕地、注重耕地占补平衡,使得粮食减产的局势得到控制。④2009-2015年处于稳步增长阶段。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粮食产量,但总体来说,影响不大,流域内的粮食产量仍然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

(二)粮食生产空间格局变化

粮食产量在时间上表现出不稳定性,在空间上也具有显著的差异性[3]。通过对1985-2015年该流域内多年平均粮食产量分析,本区域大部分地区粮食总产量都有所减少,尤其是常州市辖区、苏州市辖区和杭州市辖区的粮食减产幅度相对较大,且这些区域均为高产区,年均粮食产量在33.4×104 t以上。此外,昆山市和吴江市粮食产量变化也比较大,其变异系数为54.215%和49.629%。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高的地区,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耕地,耕地减少导致粮食减产相对明显。

(三)粮食生产时空变化分析

利用ArcGIS自然断点法,比较1985-2015年各县域粮食产量的相对水平,将粮食产量划分为4个区间。相对高产区(总产量大于50万吨)、相对中产区(总产量在35-50万吨)、相对一般区(总产量在20-35万吨)和相对低产区(总产量小于20万吨)。对比图2和图3,1985-2015年粮食高产区面积不断缩小并由流域中部向西北部偏移。以杭州市辖区为例,其一直属于粮食高产区,但近年来由于其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产量也随之减少,2015年粮食总产量为24.75×104 t,年均降幅达2.45%,属于严重减产区。

三、粮食安全评价

(一)粮食产量波动系数和粮食产量变异系数

粮食产量受土地利用方式、气候、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年际间产量波动的幅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区域的粮食安全风险水平[9]。中国现阶段的粮食产量波动系数值一般在3%—6%之间[10]。通过对1985-2015年波动系数的计算,可得出区域内波动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年份在42%以上,粮食安全存在较大风险。在2014年和2015年,波动系数均超过19%,特别是2015年波动系数达到历史最大值23.6%。1985-2015年流域粮食产量变异系数超过国家平均水平9%,达到27.56%,可以看出粮食安全风险增高。

(二)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

耕地压力指数可衡量一个地区耕地资源的紧张程度。K=1是粮食供需平衡临界值;若K>1,耕地压力明显;若K<1,耕地无明显压力;本文假设太湖流域人均所需粮食消费量是400kg/人。将糧食供给率β分别假设为100%和80%,当粮食自给率为100%时,太湖流域1985-2015年的耕地压力指数由2.39上升到3.67。当粮食自给率为80%时,耕地压力指数由1.91上升到2.94。流域所承受的耕地压力在不断增大,粮食安全状况堪忧。

四、结论

自1985年以来,太湖流域的人口不断增长,同时,耕地的非农化利用也在急剧增长,由此导致人均耕地面积下降。2015年的人均耕地面积与1985年相比,减少了17.8%,与全国平均人均耕地面积相比,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2.6%。虽然随着耕种技术的提高,粮食单产会有所提高,但是,这不足以弥补由于耕地流失所造成的粮食减产,粮食安全形式依然严峻。

在今后的发展中,太湖流域应注重落实耕地保护政策、注重耕地占補平衡、注重对耕地数量与质量的保护。有序指导和管控农业结构调整,把控好调整方向、方式与速度,确保粮食安全。加强惠农政策的完善与普及,拓宽粮食销售渠道,延长粮食产业链,使农民在切实享受到粮食补贴政策的同时,增加经济收入,激励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这利于促进扩大粮播面积,促进粮食产量提高。与此同时,要加强科技投入,合理规划提高复种指数促进粮食总产量的提高。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域之一,关于流域在这一特定发展时期内,由于经济发展导致的耕地被占用而造成的粮食减产问题应理性看待,综合考虑流域的经济发展特点和流域在全国所处的经济地位,通过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分工与合作,减少区域耕地压力,保障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Chen Youqi. Arable-land use change and its effects on the grain production in China.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00, 16(6): 29-32.

[2]傅泽强 ,蔡运龙 ,杨友孝 ,戴尔 中国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变化的相关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0,16(4).

[3]蔡运龙,傅泽强,戴尔阜.区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耕地资源调控[J].地理学报,2002,57(2):127-134.

[4]朱红波,张安录.中国耕地压力指数时空规律分析[J].资源科学.2007(2):104-108.

[5]李玉平,蔡运龙.浙江省耕地变化与粮食安全的分析及预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4):466-470.

[6]刘彦随,翟荣新.中国粮食生产时空格局动态及其优化策略探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1):1-5. [LIU Yan-sui,ZHAI Rong-xin.Spatial-temporal-pattern changes and optimal strategy of-grain production in China since 1990s.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9,28(1):1-5]

[7] 熊友云,张明军,刘园园等.中国粮食产量省区差距变化及其成因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6):965-974. [XIONG You-yun,ZHANG Ming-jun,LIU Yuan-yuan,etal.Analysis on the shift of provincial gaps of Chinas grain production and contributing factors.Journal of Natyral Resources,2009,24(6):965-974]

[8] 傅泽强,蔡运龙,杨友孝等.中国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变化的相关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4):313-319. [FU Ze-qiang, CAI Yun-long,YANG You-xiao,et 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of cultivated land change and food security in China.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2001,16(4):313-319.]

[9]潘佩佩,杨桂山,苏伟忠,张建.太湖流域粮食生产时空格局演变与粮食安全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6):931—943.

[10]马树庆,王琪.区域粮食安全的内涵、评估方法及保障措施[J].资源科学,2010,32(11):35—41.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猜你喜欢
耕地面积粮食安全
新疆地区农田土地整理的实践与思考
家畜养殖生产的环境效应研究
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农地流转“非粮化”及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