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在高校篮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09-10 02:08陈广辉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心理暗示分析应用

摘 要:新时期下,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体育教学逐渐受到了公众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阳光体育”等观念的提出,更是提升了体育学科的地位。体育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运动能力和体育习惯,实现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均衡发展。篮球运动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在技术教学中应用心理暗示,可以强化学生的运动自信,促使其主动地参与到训练中,进而提升技术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主要针对心理暗示在高校篮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相关教育同仁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心理暗示;高校篮球技术教学;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10-158-02

隨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均出现了较大转变,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需要结合时代特点肩负新的责任和使命,全面贯彻和落实“健康第一”的育人思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篮球作为高等教育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健身性,通过篮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其身体素质,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较大帮助。在技术教学中应用心理暗示,可以唤醒学生参与篮球技术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体会篮球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实现学生体育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心理暗示的相关概念

心理暗示主要是指人在接受他人或者外界的态度、判断、情绪、观念以及愿望时的心理特点,是现实生活中较为典型的心理现象,个人在接受不同信息时,其心理反应也各不相同,而这种反应支配和影响人的思维和行为,是一种人类最典型、最简单的心理条件反射。

心理暗示主要分为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两种,自我暗示,主要是指通过触觉、味觉、嗅觉、听觉以及视觉给自己进行心理刺激或者暗示,自我暗示具有强大的力量,可以激发个人的身体潜能;他人暗示,主要是指个人在生活学习中,通过他人给予影响和刺激,进而产生各种心理条件反应,这种影响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负面的,正面的暗示能够帮助其树立信心、培养勇气,而负面的暗示也会产生消极以及抵触等心理活动。

2心理暗示在高校篮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依据

2.1心理学依据

心理暗示属于一种主观存在的假设,不一定具备依据,但可以指导以及支配个体行为,个人通过触觉、味觉、嗅觉、听觉以及视觉获得外界或者个人给予的刺激和暗示进而挖掘个人潜能,获得巨大力量。篮球技术教学具有一定的乏味性和枯燥性,在教学中应用心理暗示,可以促使学生获取训练的力量和热情,例如,一名学生篮球基础较差,但是通过长期的心理暗示,逐渐获得了篮球自信,进而可以在篮球对抗中自如运用各种技术,提升自身的篮球竞技水平。

2.2教育学依据

随着时代的演变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方法也层出不穷、不断革新,在以往的篮球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水平的提升和技能的增长,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缺乏关心和重视,并且将教学重心置于各种技术方法中,导致学生失去了课堂主体地位,不利于其综合素质和篮球技能的全面发展。教育学属于一项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在于应用心理暗示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篮球水平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运用,促使教学更加具有创造性,而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仅可以获取技能和知识,同时还可以丰富自身的篮球技巧,获取训练篮球的自信,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以及学生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2.3哲学依据

社会处于不断发展以及演变的动态现状下,事物都是持续发展和变化的,教学方法同样如此,而想要适应时代发展,教师就要不断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应用中,其充满了斗争和矛盾,因为人的认识是在不断斗争和矛盾中而发展和完善的。应用心理暗示可以促使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改进,进而为篮球技术教学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3心理暗示在高校篮球技术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3.1调整学生学习心态

篮球技术训练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乏味性,学生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容易出现抵触以及厌烦的情绪,通过应用心理暗示可以帮助其调整学习心态,以端正的态度对待技术教学,提升其训练自信心,实现篮球技术和心理素质的均衡发展。

3.2提升技术教学效果

篮球属于一项技术性运动,技术教学作为篮球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夯实学生篮球基础的重要途径,在技术教学中应用心理暗示,能够促使学生更加透彻以及深入地理解各项技术动作要领,扩展以及丰富教学空间,有助于提升技术教学效果。

3.3消除学生负面情绪

当前,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大部分学生在常年的学习中,运动素质和身体技能水平较低,在篮球训练中显得力不从心,并且容易出现消极、抵触等负面情绪,通过心理暗示可以促使学生树立训练信心,体会到篮球运动的快乐,消除其负面情绪。

4心理暗示在篮球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分类

4.1学生自我暗示

教师在应用心理暗示中,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运动能力进行分别指导,根据学生心理进行引导和疏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意识,克服训练中存在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不断鼓励和激励自己,以阳光、积极、健康的心态训练,缓解篮球比赛以及技术训练带来的压力。

4.2同学之间暗示

篮球属于一项集体运动项目,一支队伍想要赢得比赛的胜利,需要所有队友的密切配合,因此,教师在应用心理暗示中,要鼓励同学之间进行暗示,培养学生间的相互鼓舞、相互协作以及相互配合的精神,创设活泼、轻松以及良好的训练氛围。

4.3教师心理暗示

在技术教学中,教师扮演指导者以及组织者的角色,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语言和行为给予学生以心理暗示,帮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基本要领,促使其树立篮球训练的信心,并且使用正能量、积极的语言调动学生的训练热情。

5心理暗示在高校篮球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5.1转变教学观念

以往的篮球技术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模式,具有较强的刻板性和强制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师则是课堂主体,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篮球技术水平的进步,导致部分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在训练中存在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进而对篮球技术教学出现抵抗以及厌烦情绪。因此,教师要基于心理暗示理论转变教学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在关注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使用启发式以及引导式方法传授篮球技能,调动学生参与技术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5.2唤醒学生兴趣

技术教学作为篮球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反復性,需要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但是受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的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技术训练中缺乏热情、没有目的性,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应用心理暗示理论,唤醒学生对篮球技术的训练兴趣。首先,高校要对篮球教学环境进行优化和改进,建设专业的篮球场馆,提升对篮球教学的重视程度,带给学生以正面的心理暗示,激发其主动参与篮球训练的热情;其次,教师在开展技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端正自身的训练态度,并且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不仅要关注学生技能的发展,还要通过心理暗示,重视引导学生身心发育,调动其训练热情和积极性;最后,教师还要注重在平时学习篮球理论和心理学,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丰富以及完善教学方法,突破以往的固化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

5.3完善暗示思维

心理暗示属于一种从心理到动作的训练方式,教师在开展技术教学中,要注重完善暗示思维,促使学生快速地掌握技术动作,并且在反复训练中得到强化和提升。在进行模拟练习前,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观看的方式,促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基本的动作印象,然后带领学生闭目思考,形成篮球动作的心理暗示,以此为基础开展技术训练,例如,在学习跨步投篮这一动作中,其对细节动作具有较高要求,需要学生一气呵成地完成蹬地、起跳以及投篮等动作,利用手指发力投篮,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观看动作视频,然后在练习中进行自我暗示,放松运动状态,集中注意力,按照规范完成技术工作。通过完善暗示思维能够促使学生在长期训练中形成自主意识,将心理与技术学习充分结合,通过心理暗示完成技术工作。教师在开展教学中需要发挥指导作用,为学生详尽讲解各个技术动作的分解和要领,不能任由学生盲目练习,确保技术动作的规范性。

5.4实现想练结合

在篮球技术训练中应用心理暗示,不仅需要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固化思维,同时还要将实践训练融入其中,学生在完成动作思考和模拟后,教师要使用肢体语言为学生讲解和描述技术动作,促使学生形成暗示神经,保证概念和技术的准确性。教师需要将教学重心置于学生容易发生错误的动作环节中,结合心理暗示理论,通过动作示范和语言讲解,深度开发学生思维,促使其在脑海中不断再现技术要领,实现想练结合。首先,教师在开展技术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忘记以前的篮球技能,需要先带领学生闭目思考旧技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和理解,并且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准确回答;其次,为学生提供技能实践的机会,例如,在学习三步上篮这一技术中,当学生完成心理暗示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将思维和动作充分结合,进而保证技术动作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5.5掌握学生心理

心理暗示属于心理学范畴,教师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并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引导,将心理暗示贯穿于整个篮球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要掌握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篮球水平和性格特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采取心理暗示,例如,针对运动天赋好、技术水平高的学生,其在技术训练中容易出现自负、满足等心理情绪,教师在发现这一心理变化后,要采用语言进行激励,避免其沉浸在自满中,不利于其身体素质和篮球技能的发展;其次,教师要善于在心理暗示中使用鼓励性语言,帮助学生树立篮球学习的信心,通过教师的心理暗示和学生的自我暗示,促使其全面投入到技术训练中;最后,教师要注重给予学生以正确的暗示和指导,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促使其主动地、有兴趣地反复思考和练习,在练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篮球水平。

6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背景下,篮球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作用性和功能性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在技术教学中应用心理暗示,可以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唤醒学生对篮球训练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开展技术教学中,要合理应用心理暗示,提升技术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篮球技能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卓庆,张振东,党传奇,聂世轩,李昊轩,樊圣灏.河南省高校篮球专项学生训练现状与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6):140+40.

[2]郭浩然.引入体适能教育对提高普通高校篮球公共课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9.

[3]吴立明.高校篮球选修课合作——竞争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5):140-141.

[4]丁佳佳.心理暗示在高校篮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01):152-153.

[5]左雄伟.心理暗示在高校篮球技术教学中应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04):119-120.

[6]潘彦宏,全粤华.高校篮球裁判员临场心理调节方法研究[J].运动.2016(18):28-29+63.

[7]金菁.武汉地区三所高校大学生篮球裁判员临场心理因素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6.

[8]安辉.心理暗示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价值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06):65+74.

[9]柯伟.三人制篮球运动在高校篮球选项课中开展的实验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7(06):107-110.

[10]何鹏飞.比赛教学法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验研究——以篮球项目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11):63-64.

作者简介:

陈广辉(1990.2—)男,汉族,河南周口,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篮球。

猜你喜欢
心理暗示分析应用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心理暗示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心理暗示教学法
利用积极从众心理加强高校班级管理的思考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