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凌河流域植被调查研究

2019-09-10 22:19王红艳
今日农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植被调查研究

摘要:本文以大凌河流域植被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运用野外调查,针对大凌河流域植被特征,河岸带植被特征、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等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大凌河流域植被整体特征,揭示河岸带植被现状、为河岸带的植被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河岸带及整个流域的生态治理与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凌河;植被;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S15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本文以大凌河流域植被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运用野外调查,针对大凌河流域植被特征,河岸带植被特征、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等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大凌河流域植被整体特征,揭示河岸带植被现状、为河岸带的植被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河岸带及整个流域的生态治理与开发提供借鉴。

1植被的情况

流域植被作为流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流域生态系统中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功能、美学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随着人类活动范围和影响的不断扩大与加深,如今的地球面临着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诸多问题,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些全球性环境问题中,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最为严重,因为物种的灭绝是不可逆的。

生物多样性实际上指的是生命有机体、生态复合体即所有动植物、微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形成过程。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1)遗传多样性,它是指世界所有生物携带遗传信息的总和,具有不可逆转的特性;(2)物种多样性,它既包含遗传多样性的所有内容,又是景观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基础,它所表现出的特征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反映;(3)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某地区生态多样的变化程度,它涵盖生物圈内现有生态系统在不同历史地理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生态进程;(4)景观多样性,不同种类景观在空间结构以及时间动态等方面所呈现出的多样性趋势。生物多样性作为人类生存基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大作用,一旦失去生物多样性,将为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均带来无法预料的伤害。故而成为当今生态学重点研究课题。

大凌河是辽宁省西部较大的河流,干流全长435km,流域面积23263km2,干流经喀左、朝阳于凌海市入渤海。该流域是辽宁省的贫困地区,水资源开发缓慢,干旱缺水,汛期洪水泛滥,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少,生态平衡严重失调。因此,以大凌河流域朝阳段为例,尝试开展一些以生态建设为目标的流域植被特征的相关研究,对于大凌河乃至朝阳地区整个流域的生态治理、合理开发与利用、科学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植物群落主要特点包括种类组成、外貌特征、成层现象、水平分布、群落季相和物种的多样性。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研究目的

了解大凌河流域植被特征,深入研究河岸带植被的现状、植物群落的特征及生物多样性,探讨河岸带植被生态建设与生态治理对策,提出河岸带植被科学管理对策,为河岸带及整个流域的综合治理、合理开发与利用、科学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的理论依据。

2.2研究意义

一个脆弱、不健康的河岸带不能使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因此,加强对河岸带的管理将促进流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河岸带自身各种功能的实现。河岸带管理的核心是加强对河岸带植被的科学管理。河岸带植被管理是养分管理、沉积物和水土流失控制以及水资源综合治理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有效发挥其功能对于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当今社会,我国很多地区仍存在较为棘手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质恶化、水源短缺、生物种类锐减等。为此,国家正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江河源保护、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而河岸带及其植被管理与之密切相关,甚至成为这些生态工程的核心问题。

3调查内容

植被:人工及自然情况下植物群落的组成方式、密度及生长情况等,果树及经济树种种类、经营情况、产量等,当地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覆盖度,及城市绿化情况等。大凌河流域植被特征的调查采用湿地踏察的方法。

3.1 草本的调查

调查草本植物的高度、株数,在选择的样地内进行草本植物种类组成调查、分析群落结构和特征,并对优势种优势度各单项指标:多度(A)、密度(D)、频度(F)、显著度(C)进行测算。

3.2乔木的调查

主要调查乔木的种类、类型、数量、高度、枝下高、胸径、冠幅。

3.3调查方法

在“植物群落调查方法概要”中提出了最小面积的概念,既对一个植物群落的研究,该群落的种类组成是首要的。为了了解某一个植物群落的组成,通常的做法是在这个群落中,选择植物分布比较均匀、具有代表性的地段,用测绳圈定一块样地。不过在这之前,需要确定样地的最小面积。所谓最小面积是指应当包含95%该地段的种类成分的最小面积。确定最小面积的具体做法是记录每一个样方所有的植物种类,然后绘制种一面积曲线。一般认为,种一面积曲线开始水平延伸的点已包含95%的所有种类时的面积即可作为该群落样地的最小面积。通常,草本群落用1x1平方米,灌木群落用20×20平方米。可以想象,种类越丰富的地区,群落取样的最小面积也越大。确定了样地最小面积,就可以测定多度与密度、盖度、体积、重量、频度和重要值等群落特征。

3.4研究内容

3.4.1研究组织与结构

植物群体结构,是同类植物群体与生长环境相关因素共同组合而成,或者说,植物群体形态也是指植物在自然环境生长状态下的某一种生存方式,它既可以是“成群”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若按照植物的形态等级不同,可分为低等和高等植物两类;若按照植物本身构成形态分类,可分为草本类一木本类、长青类-落叶类。若从植物生存的環境因素层面进行归类,可将其分为生物体与非生物体两类。所谓生物体,是指植物群体的生存、死亡以及繁衍等环节,均与各类生物之间有密切关联。如,人类、动物等,都是生物类影响条件的一部分;而非生物体刚好与生物体相反,即,植物群体结构的阶段性变化不受任何生物因素的干扰。如,阳光、水分、土壤、地质环境等较为客观的发展条件。

对于植物群体生长情况分析,除了从植物本身发展特征层面进行条件论述,还可以在空间与时间两个方面干扰影响条件上加以解析。所谓植物群体生长的时间因素,是指植物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长期间,植物本身结构出现了四季变化的基本规律,因而,群体植物在生长期间,也需要按照不同群体植物成长的规律,对植物生长中的可调控要素进行综合判断。如,当代植物研究人员对植物群体的生长四季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时,就借助植物生长阶段谱帶资料,观察不同植物群体生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生长群体的基本变化规律。案例中关于植物研究人员对植物群落发展基本情况的探究,就是植物群体阶段性生长规律分析的体现。

而植物群落生长空间因素的讨论,就是结合植物群落的实际生长情况,合理地进行生长空间因素的规律把握。一般来说,植物群落空间问题的探讨,需要根据植物群落生长的具体情况,实行植物群落问题的把握。若植物群落的空间变化在地上,可将该类问题定义为上层植物生长现象;若植物群落的空间变化在地下,可将该类问题定义为下层植物生长现象。但无论是哪一种形态,对植物群落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上层植物生长现象的干扰条件主要是指是光照、温度和湿度等气候条件,而决定地下成层现象的因素主要是土壤的理化性质,尤其是土壤的水分和养分。与地上成层现象相对应,植物的根系在地下也表现成层现象。

3.4.2大凌河流域植被概况

植被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指标,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抑制旱涝灾害等功能。增加人工作物,植树种草,既能改善植被状况,又可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对地表植被的分析,将为农业、牧业及维持生态平衡提供信息,为植被资源开发、利用和改造及宏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该区由于深遭破坏,加之山高坡陡土层薄,森林覆被率仅20%~30%,有的个别地区低于15%,且树种单一,病虫害严重,抗御侵蚀和蓄保能力差。林中的中强度侵蚀面积占林地面积的66.8%,土壤流失量0.6t/ha。流域北部有部分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盖度低于35%,且植被群落单一,一般草高只有10~30cm,密度小,固持水土能力差。

4植被类型分析

根据以上的调查内容,本研究调查了大凌河流域主要的植被类型。

目前在低山丘陵地带,阴坡残留少量的天然次生林,主要为蒙柞林,其次有油松林、侧柏林、山杨林。

蒙柞林以蒙古柞为主,其中混有辽东栎、糠椴、紫椴、黑桦、核桃楸等。林下灌木以榛子为主,间杂有溲疏、忍冬、锦带、绣线菊、鼠李等。林下草本植物玉竹、蒿等。

在海拔较高的深山阳坡主要为山杏,混有丁香等。低山阳坡主要分布有荆条灌丛、山枣灌丛并混有、胡枝子、丁香等。草本植物主要有黄白草、火绒草等。地面覆盖卷柏。

在山脉上还生长天然次生林较少。阴坡主要是蒙柞林,间有辽东栎、紫椴、花曲柳、丁香等。灌木以榛子为主,间有绣线菊、丁香等。草本植物主要以苔草为主。阳坡为山杏矮林、黄榆矮林。近山区阳坡则以荆条灌丛、山枣灌丛、锦鸡儿灌丛为主。草本植物主要有黄白草,土壤贫瘠地段出现三芒草、百里香、线叶菊等带毛、带味、带刺的植物群落。

5结论

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大凌河流域,河岸带植被类型丰富,植物群落物种存在多样性,森林生态结构稳定。

①大凌河地区植被类型多样,植物种类繁多,植物种类特有性很高,保护和恢复该区的植被和生物多样性极其重要。

②植被自然度就是在人为或自然灾害影响下植被自然状态保留的程度,受人为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越少,自然度就越高。生态系统自然度的影响因子有。一是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影响的方式、强度和频度。二是生态系统自身的性质和特性。三是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③植物区系组成中,温带成分含量高,不仅是该区的纬度偏北的问题,山地也是其重要原因。

④生态系统是在原生植被破坏后,环境条件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形成的,因此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⑤区间不同物种在河岸上的分布是其对环境因子耐受能力的反应也是物种间竞争的结果该组合分布是与河流其他指标相互作用的结果

⑥一般来说低滩的物种数目少优势种明显主要优势种为禾本科双穗雀稗高滩植被季节性变化较小一般物种丰富均匀度高系统相对稳定

⑦从低滩向高滩河边植被由草本向灌木木本演替特定物种在河岸的某一地形区出现是其对环境因素耐受能力与其他物种竞争以及河流地貌和水力学过程综合体现植被多样性与样方所在位置的高程相关并且随着高程的升高而增加。

作者简介:王红艳(1976-),女,辽宁省阜蒙县人,任职于辽宁省阜蒙县阜新镇人民政府林业站,研究方向:林学。

猜你喜欢
植被调查研究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杭锦旗植被遥感分析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对生活地区植被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