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人的视角:如何发挥好高校教学名师的引领作用

2019-09-10 02:41肖侠吴价宝王洪海骆阳
大陆桥视野 2019年8期
关键词:名师能力建设

文/肖侠 吴价宝 王洪海 骆阳

一、引言

2003年,教育部在全国组织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即“国家教学名师”)的评选,每三年评选一次。2007年1月教育部将“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工作纳入“质量工程”,改为每年评选一次。与此同时,各省、市、高校也相继开展了教学名师的评选工作。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2017年1月15日,教育部办公厅、中组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2017年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遴选工作的通知》,提出了面向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在职专任教师遴选教学名师的重要举措。2018年1 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国家要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教学名师。由此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教学名师的培育是高度重视的,作为培养人才的重地——高等学校,也理应将教学名师的培育及其作用发挥作为高校的战略工程来抓。然而,现实情况是高校普遍重视教学名师的培育与选拔工作,并将获得省级、国家级教学名师的数量列入学校发展的关键指标,而对如何发挥好教学名师的引领作用往往关注不足。这种现象不仅有违教学名师评选的初衷,而且也造成了高校核心人才的巨大浪费。基于此,笔者拟从个人与组织两个不同的视角,对如何发挥好高校教学名师的引领作用问题进行探讨,本篇将从教学名师个人的视角进行问题思考。

二、高校教学名师的内涵

(一)关于教学名师内涵的文献回顾

要探讨如何发挥好教学名师的引领作用,首先需要明晰高校教学名师的内涵。高校教学名师属于教学名师的范畴,关于什么是“教学名师”,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定义。程大琥认为,名师应“热爱教育,投身进步的教育事业;艰苦奋斗,创造丰硕的教育成果,并形成广泛的教育影响力”。王毓珣认为,只有具有了美誉度、认可度、知名度、影响度以及特殊的贡献与成就的教师, 才可谓之名师。樊小杰、张红霞认为教学名师是指那些教学投入足、科研和教学融合好、教学质量高的优秀老师。张妍、孔繁昌、吴建芳等认为,教学名师是能够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思想、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和创新的教师。张意忠、宋彦婷认为高校教学名师是在为学与为人方面表现突出、得到同行广泛认可的优秀教师,他们师德崇高、师知渊博、师心执着、师能娴熟、师威崇高。杜德栎认为教学名师的基本元素是:有思想、理想远大、社会责任强、个性独具魅力;专业化水平高、育人艺术精湛、科研成果丰硕;教学优秀率高、学生亲师度高、社会满意度高;热爱读书学习与勤于反思。孙双金认为教学名师要有独特的教学主张、独特的教学风格、丰厚的文化底蕴。蔡琼、宋洁绚认为高校教学名师是长期奋斗在教学一线,具备高尚师德、拥有睿智教育主张、学术造诣深厚、教学技能精湛以及教学效果优异,为高校教育教学事业做出独特贡献的教师。孙爱晶、范九伦、王春娟认为教学名师是优秀教师的杰出代表,是在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罗潇、刘义兵认为教学名师除了应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先进的教育思想、出众的教育教学能力、卓越的教学科研能力、较高的社会评价之外,还应拥有在教学理论与教育实践中淬炼出的独特思想、信念、技能和造诣等。

(二)高校教学名师内涵的界定

教育部办公厅、中组部办公厅2017、2018年联合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遴选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了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在职专任教师申报教学名师的基本条件,即国家级教学名师的申报人应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人师表,师德高尚;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培养优秀青少年有突出贡献;对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有重要创新,教学成果和教育质量突出;在教育领域和全社会享有较高声望,师生群众公认。根据《通知》精神,结合上述众学者对教学名师内涵的解读,笔者对高校教学名师的内涵做如下界定:所谓高校教学名师,是指长期奋斗在高校教学一线,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师德高尚,教育思想先进,教学改革领先,教学方法创新,学术造诣深厚,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果突出,在学校享有较高的声望,得到师生公认,在高校教育教学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这一内涵的界定包含的要点:一是高校教学名师要突出政治站位;二是高校教学名师要品德为先;三是高校教学名师是长期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四是高校教学名师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学改革领先,教学方法创新;五是高校教学名师要兼具学术造诣;六是高校教学名师要有突出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果;七是高校教学名师要有较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得到师生公认;八是高校教学名师为学校教育教学事业(包括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团队建设等)做出突出贡献。很明显,高校教学名师是高校一张靓丽的名片,是高校的核心人才、师资队伍中的精英。

三、高校教学名师引领作用发挥的责任范围

(一)引领政治思想

作为高校教学名师,应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就决定了教学名师的政治特质是政治立场坚定、政治站位要高,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高度忠诚。引领政治思想也应是高校教学名师发挥引领作用的首要责任。新时代,高校教学名师在日常教学与工作中,在为人与为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四个自信”,牢固确立“四个意识”,自觉坚守“两个维护”,并通过自己的言行将自己坚守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政治观点传播给身边的同行,传播给广大的学生,切实发挥教学名师政治思想的引领作用。

(二)引领教风与作风

高校教学名师一定是为人师表、师德高尚、勤勉治学,具有高度责任感,满怀对教育与教学的热爱,有较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能够得到广大师生公认的好教师。因此,教学名师在教师群体中就是一面镜子、一面旗帜,其一言一行都对身边的同事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积极影响。借助教学名师高尚师德的“墨渍效应”,教学名师将对高校教师的教风与工作作风产生引领示范作用。

(三)引领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名师也是所在专业的资深专家,非常熟悉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以及培养的各个环节。因此,要充分利用好、发挥好教学名师这一核心人才,教学名师要全程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制定与修订之中,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引领带头作用。教学名师引领下的人才培养方案,一定是有高度、有质量、有特色、接地气的人才培养方案。

(四)引领教学改革与创新

教学名师总是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拥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将其先进的教学思想转化为教学内容,同时借助最新的教学手段显著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形成优秀教学成果。因此,教学名师是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先行者,也是先进教学理念的武装者。发挥好高校教学名师的引领作用,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要让教学名师在教学改革与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借助教学名师的智慧,推进其所在的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五)引领教学能力建设

作为教学名师,其自身一定拥有出色的教学能力,教学质量突出,教学效果优异,并得到广大同行与学生的高度认可。要发挥好教学名师的引领作用,必须高度重视教学名师在教学能力建设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开展师傅带学徒式的“传帮带”、公开课观摩、同行听课、教研活动中的教学经验分享交流等活动,教师同行们以教学名师的教学方法为示范,并相互启发,相互影响,群体的教学能力必将得到有效提升。

(六)引领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名师由于是资深的优秀教师,熟悉专业人才培养规律,教学理念先进,且站在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最前沿,因而决定了教学名师也是相关教学资源建设的把关者与领路人。在高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大纲建设、教学基地建设、第二课堂建设等方面,都要充分发挥好教学名师的聪明才智,认真听取教学名师的意见和建议,并让教学名师的思想与成果落实到教学资源的建设之中。

(七)引领教学团队建设

培养教学名师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教学名师个人,而且要通过培养一个带动一片,其中最直接的就是要以教师名师为核心形成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教学名师是教学团队建设的灵魂,要发挥好教学名师在教学团队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就是要以教学名师为中心,通过教学名师的政治思想引领、教风与作风引领、人才培养方案引领、教学资源建设引领、教学改革与创新引领、教学能力建设引领等作用的全面发挥、深度发挥,形成一个师德高尚、教风优秀、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能力强、人才培养质量高、教学成果显著,且始终处于教育教学改革前沿的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该教学团队一旦形成,又会通过文化传承效应,使得教学名师的精神代代相传。

(八)引领学品与学风

教学名师是师德高尚的教师,教学名师深深地热爱教学、奉献教学,同时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热爱与追捧的教师,是学生终生难忘、引以为自豪的教师。教学名师的一节课、一次讲座、一言一行、一个小故事都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着青年学生对祖国、对社会、对家庭、对朋友的态度,影响着青年学生未来的选择。因此,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发挥好教学名师在学生学品与学风建设上的引导、示范作用,让教学名师的人格魅力渗透到学生的心田,并成为学生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基于个人立场的高校教学名师引领作用发挥的举措

(一)坚持理论武装,严格要求自己

政治站位的要求对教学名师是原则性、根本性要求,不容许有丝毫的怠慢与折扣。对于高校教学名师个人而言,提升自己的政治高度与政治理论水平是永恒的课题,需要与时俱进的学习和锲而不舍的追求。因此,作为一名教学名师,要始终坚持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当前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始终坚持“四个自信”,恪守“四个意识”、坚持“两个维护”;要始终严格执行教育部给教师划出的“六个严禁、七个红线”。在提高政治站位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学名师,不仅自己要带头做到位,彰显榜样力量,而且要教育、影响、带动身边的教师一起提高政治站位,形成人人讲政治,个个争先进的生动局面。

(二)加强自身修养,恪守职业道德

名师是具有师之德、师之望的人。作为一名教学名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要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打造自己的独特的人格魅力,进而让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形成强大的辐射场,带动、影响周围的教师与学生。师德的最高境界是无私的爱,包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学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社会的热爱。正因为有这个大写的“爱”字才滋生出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敬业精神,以及无私的奉献精神。实践中,作为一名教学名师,要将普遍适用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自己个性特点相结合,进而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做人准则与行为规范。这种独特的做人准则与行为规范能够塑造出独特的名师形象与名师精神,具有强有力的辐射效应与传播效应,能够给师生产生美的感觉。

(三)强化业务学习,练就过硬本领

教学名师应是知名学者和教育家的结合,是教师中的精英,教学队伍中的核心,具有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教学能力以及超凡的业绩。这就决定了教学名师最终还是“能力为王”。因此,作为教学名师,时刻都不能放松自己的业务学习,在业务上要做到能力出众、精益求精。这里的业务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能力、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其中教学能力包括超高的授课能力、课外指导能力、教学资源建设能力;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包括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能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能力、教学内容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包括学术研究能力、学科建设能力以及社会服务能力。当然,人无完人,不能企望每位教学名师都具备全部能力,但具有高超的教学能力以及较强的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应是教学名师的看家本领。面对快速变革的全球化教育环境,作为教学名师还应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广阔的国际视野,其知识结构还应不断更新,因此要求教学名师在业务学习上不仅要有学习深度,还要有学习高度、学习广度以及学习速度。

(四)开展交流活动,落实引领项目

名师引领必须有引领载体,这个载体包括名师工作室以及所开展的经常性研讨活动。没有“引领”项目,引领作用的发挥就无从谈起。作为教学名师,第一,要组织带领同事们开展教研活动,讨论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修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等;第二,要组织带领同事们开展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包括教学大纲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基地建设、第二课堂建设等;第三,要组织带领同事们开展教学观摩与听课活动,提高课堂授课质量;第四,要组织带领同事们开展科研与社会服务活动,组织开展本学科建设,并将科研与学科建设的成果转化到人才培养之中。诚然,组织开展这些交流活动,需要占用教学名师很多时间与精力,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劳动量,而且很多劳动是没有报酬的劳动,这就要求教学名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炽热的工作热情以及无私的奉献精神。

(五)紧紧依靠组织,做好日常沟通

教学名师要发挥好自己在各方面的引领作用,仅仅依靠个人的努力和工作热情还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组织的支持,必须借助组织赋予的力量。譬如,教学名师在开展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建设、教研方法交流等活动时,如果仅以个人身份来组织大家开展讨论并开展分工协作是很难推动工作的,必须依靠组织授予教学名师主导权以及一定的资源整合与配置权力,这样有利于教学名师将“引领”作用做实,做出效果。因此,作为教学名师,在日常工作中要紧紧依靠组织开展工作,与组织负责人密切沟通,向组织负责人及时反映问题、反馈信息、提出意见与建议,同时自己在发挥“引领”作用时也要体现组织意图。只有做到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密切配合、默契配合,教学名师的引领作用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名师能力建设
初·名师 施建东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名师风采
名师直播课
向名师致敬 ROTEL CD11 TributeCD播放机 A11 Tribute合并功放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