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朝鲜族长鼓舞特点的一些调研和思考

2019-09-10 00:09魏冰洁
环球首映 2019年5期
关键词:鼓点舞姿朝鲜族

魏冰洁

长鼓舞源于农乐舞,是朝鲜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过程中创造、积累演化而成的舞蹈形式,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舞蹈艺术形式。长鼓舞的精华就是节奏明快,可以说节奏是长鼓舞的关键组成部分。朝鲜族长鼓舞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形成了朝鲜族长鼓舞自己独特的传统性和鲜明特点。长鼓舞以其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深受朝鲜族群众的喜爱。

一、长鼓舞的基本情况

(一)长鼓舞的起源和形成

历史上,中国境内的朝鲜族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主要是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地。朝鲜族人民能歌善舞,当地政府和民间组织非常注重保护该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长鼓舞的传承。经查阅历史资料,农乐舞与朝鲜人民的农耕祭祀礼仪紧密关联,借此抒发群众的人文景观、生命意识、生存本质以及人与自然共和谐、同甘共苦等真实感情,是朝鲜民族的一种民俗舞蹈。长鼓舞从农乐舞中演变而来。长乐舞作为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于近现代开始在民间中流传,并传播到全世界。据考证,长鼓舞于开始流传于唐宋期间,该时期民间同时也得到广泛传播,逐步传播到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朝鲜族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约有一千年多年,長鼓舞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艺术形式,长鼓舞在族内有时也被称为杖鼓舞,备受朝鲜族人民的喜爱。农乐和民俗的本质主要是运用长鼓类似的道具,通过长鼓舞抒发情绪。

(二)长鼓舞的内涵和概念

长鼓舞能够把演奏、演唱和舞蹈贯为一体,是一种比较综合的艺术形式。长鼓舞将舞蹈、鼓、乐融为一体,脱胎于朝鲜民族传统的农乐舞,是外来舞蹈艺术与地域人文传统相融合的艺术形式。长鼓中间细、两头粗,右边鼓皮薄,左边鼓皮厚。表演时,舞者单肩斜挂长鼓,右手用竹键击打鼓面,发出高音鼓点;左手用鼓槌击打或手掌拍鼓面,发出低音鼓点。两手偶尔会有交叉击鼓。柔美的手臂动作、灵巧的舞步与轻快的鼓点相协调,形成长鼓舞独特的表演方式。长鼓舞经朝鲜族舞蹈家们呕心沥血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注入了新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日趋完善。正如朝鲜族长鼓舞传承人说过的那样:“长鼓舞,就得舞出欢乐、喜庆和幸福,它的根就在我们普通老百姓心里”。由于朝鲜族百姓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朝鲜族舞蹈长鼓舞,当地政府通过把长鼓舞收录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加强对长鼓舞的传承和保护。

二、朝鲜族长鼓舞的一些特点

俗话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朝鲜族主要聚集在吉林省的区域,当地四面环山,城中有松花江穿城过,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当地朝鲜族的民族性格,比如开朗豁达和深沉温婉,当地的民族性格特点和人文环境决定了长鼓舞的艺术发展路径和脉络。特殊的人文环境,造就了长鼓舞刚与柔并济的节奏。当观众置身于长鼓舞表演的氛围中,那一幕幕柔美的动作、轻柔的鼓声,不禁会让我们如沐春风,如雨水轻轻落进心田;那一系列迅捷的动作、满满的激情,有力的鼓点、明快的节奏,也会带给我们排山倒海般的感觉。闭幕冥听,我们会强烈地感觉到敲击力度的强弱转换、节奏快慢的频频交替,带给我们优美舞姿的画面的同时,也可以体会到舞者所表现出时而深情、时而激昂的感情,犹如身临其境。通过长鼓舞系列的艺术表演,我们会通过舞蹈和节奏触摸到朝鲜民族的坚强、勤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隐约感受到朝鲜族人民那明朗激昂、细腻委婉和含蓄深沉的民族风格。

(一)长鼓舞内含舞蹈元素

朝鲜族长鼓舞风格独特,动作刚柔相济,主要动作有屈、扭、稳、弹,通过灵巧的步伐展现舞蹈和谐之美。长鼓舞依据固定鼓点的节奏边击打、边跳舞,注重节奏的统一、动作与动作的配合、用鼓做各种各样的造型。长鼓舞气氛活跃,动作流畅洒脱,击鼓节奏鲜明,舞蹈特色比较独特。闪转旋跃和蹲滕立跳是长鼓舞步伐主要特点,将积极向上的阳刚之美展现出来。长鼓舞舞姿始终保持曲体拧身的特点,换位的“拧身”,需保持“曲”的姿势,配着“屈膝”和“弓腰”等舞蹈动作,带给观众淳朴的美。

(二)长鼓舞能够抒发感情

一定意义上说,能歌善舞的朝鲜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将长鼓舞作为一种自娱自乐的舞蹈形式。长鼓舞通过高度和音色的不一致特性,加之变化多端的音色和鼓点,配以不同的节奏和优美的舞姿,给人一种快感和愉悦。尤其在表演时,长鼓舞的旋律和动作,由慢到快,经多次起伏,在飞快的旋律之中结束,可以激发和调动周围观众的热情,令人久久回味。独舞形式的长鼓舞,鼓点节奏是多变的,技巧比较高超,独舞主要展现舞者精湛的表演水平;群舞形式的长鼓舞,表演过程可分为几组不同的节奏,节奏通过结合演员的肢体语言,通过高低、动静、强弱表达作品的思想,这种感觉就如同声乐中的大合唱分出的高低音声部一样,通过击鼓技巧的表演,展示舞蹈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愫。

(三)长鼓舞具有观赏性

对朝鲜族人们而言,长鼓两面有着不一样的音色,男生表演者长鼓舞潇洒欢快,女生长鼓舞优雅别致。长鼓敲打方式不同,一种是鼓棒,一种是鼓鞭。长鼓舞舞者一般在舞蹈前端采用鼓鞭,边击打边舞,通过技巧性表演,舞蹈易达高潮。到舞蹈的后面,鼓鞭就会随着音乐舞蹈,肩挎长鼓,左手鼓槌右手拿鼓鞭,边跳舞边击鼓表演,促使人们的舞姿、鼓完美地结合,形成高度的统一协调,将长鼓舞的内容表现出来。群舞、双人舞以及独舞,都是长鼓的舞蹈形式。随着时间发展以及艺术文化的演变,朝鲜族长鼓舞在舞蹈专家们的精心创作改编中,实现了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巧妙结合,使得长鼓舞的艺术形式更加趋于完善。

(四)长鼓舞具有一定节奏性

对舞蹈而言,节奏是灵魂,节奏是根本,让人们通过经验的、感官的以及身体的方式去感受外界,达到人与自然间的和谐,让节奏和曲调在长鼓舞中充分展现。我们知道三拍系统是朝鲜族民歌常用的节拍形式,这种节奏形式与朝鲜族语言有一定的相关性。三拍节奏有着长短区别,但区分又不明显,与朝鲜族语言自然美相结合,感觉自然柔和。长鼓舞的基本鼓点就是我们时常听到的咚哒哒、咚哒哒哒、咚哒哒、咚嗒。舞姿与长鼓所击打的急重轻缓间完美配合,促使鼓和舞融为一体。边鼓边舞的形式,达到高度协调统一,形成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长鼓舞的长短是在漫长岁月中逐渐形成,它有着丰富的节奏体系,还包含相应的情绪特征和引出的舞蹈韵律和动态。朝鲜族长鼓舞众多特点中,特殊的节奏赋予朝鲜长鼓舞一定的动律和生命,丰富的节奏是朝鲜长鼓舞的关键,长鼓舞的每一个动作无不在节奏长短之中表达。

(五)长鼓舞具有一定美感

长鼓舞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右肩斜挎长鼓,腰上稍作一些固定,让鼓的重量自然落在右肩上,稍稍含胸弯背,让我们的背部呈反弧线,逐步调整鼓的重量,让重量逐步从肩稍移向背部,让肩的负担减轻一些,要美美地展现出朝鲜族舞者的基本体态。与此同时,舞者要学会运气,吸气的时候让丹田轻轻发力,气息逐渐经后背至头顶,呼气的时让前胸落于丹田延伸至脚趾尖端处。做好長鼓舞前期准备工作,处理好舞蹈的时候身体与鼓的关系,通过做蹲、转、跳等多维度舞蹈动作,保持身体最好不要全部跳起来、放出去,而是要下沉、内收。特别是在转圈时,保持长鼓对身体的离心力,舞者要重点把握好长鼓离心状态下的表现,巧妙运用惯性完成舞姿动作,非常巧妙艺术地击打鼓面、控制长鼓。接下来要在表演处理鼓槌和鼓键,让鼓槌和鼓键随着舞者的上肢起舞,考虑到左手音为稳定音,舞者在做较大的舞姿时,他的左手要稍稍保持长鼓的稳定,这个时候舞者的右手鼓键可以相对自由些,可以做出一些丰富或者形式多样的舞蹈动作,舞者根据舞蹈的主题可以强化一些动作,特别是注意发挥手腕动作的优美韵味,在观众面前百分百充分展现长鼓舞的美感。

三、长鼓舞的发展情况

朝鲜族长鼓舞历史悠久,它的演变和发展既有传统文化韵味,也有较强时代性,不仅具有历史、艺术价值,还有一定的现实价值。艺术是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作为艺术形式的长鼓舞一样具备这样的特点。朝鲜族长鼓舞的风格特点有一定的当地地域民族特色,与朝鲜族人的风俗习惯相关。作为一名从事舞蹈职业的教师,要经常赴朝鲜族地区调研采风,结合朝鲜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实际,留意观察、专题研究朝鲜族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通过抽象归纳过程,不断去挖掘艺术、提炼艺术,再把艺术推上舞台,进行再创作、再吸收,同时借鉴其他艺术精髓,逐步把朝鲜族长鼓舞推向新的艺术发展高度。作为艺术工作者,要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根据长鼓舞表演形式的发展变化规律,结合新时代舞蹈新元素特点,去编创新的、更具感染力的鼓点节奏,使长鼓舞的节奏特点更鲜明,更具有朝鲜族民族特点。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一批批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的投入和研究,长鼓舞会在鼓技方面花样翻新,取得新的突破,特别是在表达喜悦、欢快的情绪方面,通过优美的舞姿和娴熟的鼓技给人们以更加美好的艺术享受,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的向往。

参考文献:

[1]郭春敏.朝鲜族舞蹈长鼓的运用——以舞剧《长鼓舞》为例[J].齐鲁艺苑,2016 (3):38-40.

猜你喜欢
鼓点舞姿朝鲜族
鼓点
朝鲜族初中生阅读动机的构成研究
跨界朝鲜族农乐的早期传入、分布及发展研究
KORE A TOWN
梦幻舞姿
舞姿翩跹
舞姿
南昌“强攻产业 决战工业”鼓点急
秋天来了
风中的舞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