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止血法治疗肾性血尿42例疗效观察

2019-09-10 02:34粱祎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6期

粱祎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止血法治疗肾性血尿的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科室于2016.3~2018.7收治的72例肾性血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金水宝胶囊与益气养阴止血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较高于对照组63.3%,差异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串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气养阴止血法治疗肾性血尿,疗效显著。过程相对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肾性血尿;金水宝胶囊;益气养阴止血法

[中图分类号]R2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6-0112-01

肾性血尿,即排除肾外出血因素,由肾小球疾病诱发血液经由肾脏伴随尿液排出体外的一种肾脏疾病,单纯性血尿或血尿伴蛋白尿是其典型症状。最近几年,肾性血尿患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故此积极探讨本病有效治疗方案具有很大现实意义。我科拟定益气养阴止血法治疗本病,疗效较为理想,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具有明确诊断、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76例肾性血尿患者,排除严重过敏性体质及妊娠、哺乳期者,样本入选时间为2016.3~2018.7.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42例,男20例,女x例:年龄10~54岁,病程6个月一8年。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8-57岁,病程3个月一10年。两组患者性别分布、年龄等人口学资料经比较,无明显差异(>0.05)。

1.2方法

两组均进行肾病常识教育,治疗期间劳逸结合,避免感染,饮食清淡,忌辛辣油腻食物。

1.2.1对照组:金水宝胶囊,3粒/次,3次/d,口服。

1.2.2治疗组:利用益气养阴止血法自拟中药方剂,方药构成:生地、川牛膝、藕节、蒲黄、川牛膝各10g,仙鹤草、土茯苓、女贞子、旱莲草、紫草、太子参各15g,白茅根、侧柏叶30g,琥珀粉2g,1剂/d,水煎服,早晚分顿服用。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

1.3疗效评价标准

结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疗效评价标准。①临床控制:尿常规检查提示红细胞计数正常,或尿沉渣RBC计数正常;②显效:尿沉渣RBC计数减少率≧40%;⑧有效:尿沉渣RBC计数减少率<40%;④无效:不满足以上评价标准。同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l6.0软件包处理数据,率(%)表示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当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控制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6.4%、88.1%,较高于对照组33.3%、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以乏力、恶心呕吐、失眠、口苦为主。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7%,较高于对照组13.3%,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症状轻微,未经特殊处理后,持续用药3~5d自行缓解至消退。

3讨论

肾性血尿多见于IgA肾病,属于隐匿性肾炎,具有病程漫長、反复发作等特征。现代临床针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做出明确定论,但普遍认为其与免疫机制相关。现代临床医学针对本病的治疗大部分处于减轻症状与经验性治疗阶段。

祖国中医学指出,肾性血尿和中医学中的“尿血”、“溺血”等相似,属于本虚标实的一类症状,其中本虚即是脾肾亏虚,阴虚内热标实多体现在湿热、瘀血方面上。从古至今,很多医学家认为,肾性血尿通常和“热”存在相关性。

脾肾气阴两虚在肾性血尿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以致患者临床症状以腰腿酸软、眩晕耳鸣、胃胀、盜汗等为主。故此中医指出,本病的治疗应以补脾益肾、益气养阴、清利湿热、凉血止血等为主。笔者以上述理论为依据,结合临床实践及各家之长,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采用益气养阴止血法治疗本病。方中侧柏叶、白茅根具有清热、凉血、止血等多种功效;仙鹤草、川牛膝、琥珀粉活血、止血,此外牛膝在活血通经、引血下行等方面发挥的功效己得到肯定,故此多被应用于清除离经之血,且不会留瘀,并且牛膝是肾经的引经药物,能够促使各味中药直接到达病灶,增强疗效;太子参、生地、女贞子、旱莲草益气养阴滋肾;土茯苓健脾化湿开化源,标本兼顾。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这提示了益气养阴止血法治疗肾性血尿的有效性;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这提示该疗法治疗本病的安全性。总之,通过本次研究,可初步认为,益气养阴止血法治疗肾性血尿,疗效显著,过程相对安全可靠,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