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2019-09-10 07:22解保圣鑫鑫
世界家苑·学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脾气小溪情绪

解保 圣鑫鑫

班主任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但却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为了不让班里的每一位孩子“掉队”和“边缘化”,班主任既要有“牵着蜗牛去散步”的耐心,也要有“滴水穿石”的恒心。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德育工作不仅仅要“锦上添花”,更应该要“雪中送炭”。

1 案例呈现

在我的班里就有这样一位小男孩,他(化名小溪)使我“忙碌”起来。小溪同学平时看上去是一位听话、乖巧的小男孩,但是他有一个特点--性子急,脾气大。新学期第一个月,小溪同学一共“爆发”了三次,而且每一次都是“大发雷霆”。第一次,在数学课上,仅仅因为数学老师多说了他几句,就与数学老师发生冲突。语文老师前来劝解,结果又与语文老师发生口角。可谓逮谁怼谁,是一个扎手的“刺猬”,烫手的“山芋”。第二次,在美术课上,因为其他学生说了他写字不太好看,一向被家长“否定”的他心里感到自卑,又和其他同学在课堂上争吵起来,慢慢地就开始动手打起来了,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才停止“战斗”。第三次,也在数学课上,仅仅因为一道数学题目没做出来,与数学老师发生了口角,在班级“大闹天宫”,连走楼梯都嫌慢,急起来就要爬窗户,同学们把他抱下来后,他背起书包就要回家,边走嘴里还边嘀咕“我要去新疆,我要去新疆......”。

2 案例分析

每一次事情发生后,我都第一时间通知了家长,家长也第一时间赶到学校,局面都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但每一次晚上回家时,我的脑海里总浮想起白天在学校发生的一切,一个人的独处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为什么孩子在快乐的年纪不快乐,情绪变化这么大?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接二连三爆发?......”,一系列的问题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敲打着我。认真思索后,结合孩子的家庭情况和在校表现,我认为孩子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不能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小溪同学产生情绪波动主要是由于一件事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产生的错误信念所导致的。在小溪的心里,总觉得别人对他有看法,觉得自己被别人欺负,被别人否定,但自己又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和肯定,强烈的反差让他情绪失控。

(2)亲子关系出现矛盾。根据英国精神病学家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理论,小溪产生情绪失控并与他人发生肢体冲突,主要与父母在家对他的管教方式有关系。平时在家,父母对他的教育就是以打骂为主,只要犯错就先批评,批评无效就打一顿,这导致他以同样的方式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

(3)师生关系的紧张。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人的行为是对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会反复出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不利,则这种行为会减弱乃至消失。教师的批评,对于内心脆弱、需要自信和表扬的小溪来说,只能激化师生间的矛盾,并让学生对该老师产生厌恶,进而厌恶该老师所教的学科,形成恶性循环。同学间的嘲笑亦如此。

3 教育策略

针对小溪同学出现的情况,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我开始寻找一切办法来帮助他走出困境,建立自信,适应班级生活。

首先,在孩子平静时,我与孩子以及家长一起坐下来聊天,让孩子自己谈谈当时的心理。孩子认真的说:老师,我就是每次脾气上来忍不住,我自己也不想那样,我也想控制脾气,但就是控制不住。我对孩子说“要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要选择最理智的办法。例如可以选择写纸条,将心中的情绪发泄出来。

其次,我坚持每周去他家里家访一次,观察孩子在家的表现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并记录下来。因为我一直坚信:孩子的问题在家庭能找到根源。经过多次家访后发现,孩子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是简单粗暴的,遇到不对的,爸爸总是简单地以发脾气、打孩子的形式来教育孩子,妈妈有时也成了爸爸教育孩子的“帮凶”。在多次和他父母的沟通中,我总是强调,孩子教育不能以暴制暴,更不能简单粗暴,要尝试改变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也推荐一些书目,让父母学习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方法技巧,如《非暴力沟通》,《正面管教》等。

最后,也积极联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在征得家长同意的前提下,给孩子做心理疏导,打开孩子的心结。课上,经常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哪怕有一点点的进步,不断刺激正强化。课后,经常与孩子谈心,了解最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不断给他加油鼓气,让小溪同学感受到老师对他无微不至的关心。每当班级有活动时,我都鼓励他积极参与,感受集体的团结感和荣誉感,也教导他在活動中摆正心态,敢于接受失败和挫折。

4 教育反思

通过一学期的家校合作,孩子的脾气终于迎来了破冰之旅,孩子发生了很大改变。比如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学期过去了,也没有再发一次脾气;孩子爱上学习,每天主动找老师问今天需要做什么,能为班级做什么,以学习为乐。小溪一个人几乎让我耗尽了所有的精力,但是我收获很大,因为我挽救了一个孩子,挽救了一个家庭,也影响了许许多多类似的孩子和家庭。

一个学期,十几个星期,无数个日日夜夜......因为自己的点滴付出和不断坚持,我改变的虽然只是一个孩子,但对一个家庭来说,我改变的是他们的全部。我也坚信,只要给孩子多一点爱和关怀,坚持把每一位学生放在心上,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茁壮成长。因为真正滋养孩子的是教育带来的微波,不是大浪;真正的教育是触及孩子心灵的教育。

(作者单位:1.安徽省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2.安徽省合肥市明珠幼儿园)

猜你喜欢
脾气小溪情绪
爱干净的小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二则
酒精脾气等
情绪认同
树的怪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