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历史课之魂

2019-09-10 07:22刘晓军
世界家苑·学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周易历史课特质

刘晓军

摘要: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有灿烂五千年的文明,中华民族的精神需要继续延续和传承。历史课易于枯燥化,在实践中缺失灵魂。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特质,应该可以是历史课的灵魂之一。在这个灵魂的统领下,高中历史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化为学生品德和气质,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成就龙的传人的固有精神。摘要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有灿烂五千年的文明,中华民族的精神需要继续延续和传承。历史课易于枯燥化,在实践中缺失灵魂。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特质,应该可以是历史课的灵魂之一。在这个灵魂的统领下,高中历史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化为学生品德和气质,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成就龙的传人的固有精神。

关键词: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历史课

1 寻魂

历史课是学校加强道德教育活动中最主要的阵地之一,它通常是在历史老师的领导和指导下或者是同学自发的,以班级为单位,围绕一个或几个主题组织的对全班同学开展教育的活动。它是立德树人最常规、最固定的课堂。目前,历史课最常见的形式是主题模式。这种模式有很多优势,但是,也有突出的问题,即历史课易于枯燥化,缺乏一种统领所有主题的灵魂。在全球化和处于社会主义改革的今天,对于一位高中教师来说什么才能成为统领历史课的灵魂呢?

答案或许有很多,但是,站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视角,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发展和逐渐形成的、为本民族绝大多数成员认同和追求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审美情趣,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理、德性和特质,即民族精神应该成为逐渐迈向成年的高中生历史课的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中华民族精神延续和传承下去。

2 析魂

2.1 “和”的精神是核心,是最高的哲学层次

追求和谐,重视“和”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特质,是民族精神的最高准则,深刻的影响着人民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思维方式。中华民族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生命体,和是宇宙的核心精神,是宇宙间的“善”。宇宙观决定人生观。实现个人与宇宙的融合,体验宇宙间最高的善、乐、美就成为了国人人生的最高境界了。和的精神还培育了中华民族主张宽容的博大胸襟。

2.2 德是民族精神根本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德也是中华民族的特质,一是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二是道德是中华文化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使德深入到人们的内心,使德成为民情风习。重德的核心就是体现了“和”的人生观。

2.3 自强不息是实现“和”和“德”的根本途径

自强不息,就是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积极进取、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的核心在于顺应天时,日进求新。自强不息,是以和为基础的强,不是以邻为壑的“强人”。自强不息,强调了人的主体性,最终是体现为品德的修养和人格的建立,与德的特质浑然一体。

2.4 爱国的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情谊

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是与大一统的思想相统一的,具有深沉博大的忧患意識、注重民族的气节。

中华民族的精神,是将理性与德性的统一,强调在实践道德的基础上,坚持自强不息,和而不同,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进而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和谐与统一。因此,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和系统,它将人、自然和社会,它将物质的世界和精神的空间相统一。这种民族精神,产生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历久弥新。这是东方文明的智慧和价值。这种民族精神对个体的人民一样可以产生自我发展的动力,促进自我生生不息的发展。

3 立魂

位高中历史教师身上。结合高中学生的特点和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征,我们可以:

(1)推成出新——让学科课程资源成为德育资源。跨学科课程,走整合之路——梳理学科中的支离民族精神,结合实际养成中华民族精神。

比如,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就有很多涉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通过对西周历史和《周易》的学习,了解《周易》最先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来体会到“和”、“德”、儒家学者“自强不息,天下己任”的主要思想;通过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学习,了解爱国的情操。但这些知识因为历史学科课程标准的需要,没有强调中华民族精神的养成。故教师可以在学科学习之余,结合中华民族精神,利用历史课,形成跨学科的课程,养成学生的民族精神。

(2)融合创新——将国家、地方、学校德育理念融合后落地生根。融合资源,走大德育之路——将学校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融合起来,建构彰显校本特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鲜明的特色。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向着纵深领域改革,在此影响下,为了激励人们团结一致建设社会主义,我国又创造性的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人民的普遍价值追求。对于在校的高中学生,学校的特色文化和教育模式也将影响到学生的精神。因此,将这些资源融合起来,建构彰显校本特色的民族精神有重要的意义。

(3)实践求新——抓住机遇,在实践活动中升华。利用历史课的主阵地,同时将历史课与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开展知行合一主题活动,将中华民族精神内化形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民族气质。

在本轮课程改革中,创新性的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探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大领域的命题。在实践中,历史老师往往会变成同时期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设计的指导者,历史课会变成固定的指导时间。在这些时候,历史老师就要抓住机遇,当有学生选题正好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相一致时,就应该积极指导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升华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和内化。比如:有学生在“人与社会”——信《周易》是不是迷信作为探究题目。教师就可以引导其从文化上了解《周易》中体现的“和”、“德”、“自强不息”等内容,并从《周易》对后世的文化影响等角度让学生来从文化视角认识《周易》与中华民族的精神。通过选题、结题等过程,注意引导学生个体的体验和对其他学生群体的影响,从而在活动中将民族精神传承与升华。

总之,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古国,有其独特的民族精神特质,在历史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优秀的中华儿女,结合历史课,我们要从这些人和事中继续把我们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和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读本[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2] 党波涛.中华民族精神故事[M].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四川省平武中学)

猜你喜欢
周易历史课特质
浅谈少数民族学生在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几点看法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喜新厌旧与神经特质有关
《豫》卦释义
甜甜的“蝴蝶茧”
你看见了什么
Crying baby mammals all sound the same to Mama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
历史课上等
嫁给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