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践

2019-09-10 07:22宋云
世界家苑·学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博物馆

宋云

摘要:文旅融合后研学旅行的推进,使得各类研学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的开展起来。而博物馆作为研学项目的重点对象,对助推研学教育的开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博物馆内藏有着大量的文物,从不同方面展示着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对学生的学习、认知、思想等方面起到了很好地引导作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认识,也优化了学生的三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就贵州省博物馆进行了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讨。

关键词: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开发

研学是博物馆传播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是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文化旅游活动,将博物馆与自身资源整合成课程体系,是研学教育的关键环节。在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规划设计推出一批专题研学旅游线路,通过对文物的认识与探究,为游客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素质教育增添新的内容和方式,让游客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利用这一条件优势,把博物馆打造成学生研学旅行的实践教育基地。

1 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博物馆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其中不仅库藏着丰富的文物,也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说到旅行人们常会想到风景名胜和旅游景点,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研学旅行成为了旅行项目的核心内容,也是人们进行自我素质优化、文化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将学校教育和文化旅游进行有效的链接,继而实现学校“课堂教育”、博物馆“实物教育”和文化遗产“实地教育”三者的有机统一,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并借助场馆资源开发专题课程,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使得学生在观展的过程中理解从古至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

1.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对于博物馆的研学旅行课程而言,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管理实施,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就拿贵州省博物馆来说,作为综合性省级博物馆,其中珍藏着许多稀世文物。例如馆藏东汉铜车马,它是东汉时期的铜铸文物,为一车一马,由头、耳、劲、躯、尾、四肢等11段分铸组合,用了17个销拴固定。车为驾马、轮与轴、车厢与蓬盖三部分的结构,展现骏马昂首欲奔的英姿。这件文物不仅构思独特、姿态生动,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史学知识和文物内涵。基于此研学活动可以联系中外历史上的马文化进行深刻的对比,认识东汉时期盘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对贵州的悠久历史渊源进行深刻的认识与研讨,从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优良的品质,实现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的优质特性。

2 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实践策略

2.1 专家引领优化研学旅行课程的建设

博物馆研学旅行作為旅游和教育的结合,为教师的教学开辟了育人新思路。在博物馆中不仅有优良的环境素质还有丰富的文物展品,作为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价值的有效结合,文物是对当时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存状况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也是博物馆研学课程项目开发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博物馆研学里的“学”体现在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不断延伸。在知识经济时代,博物馆的传统理念受到了巨大影响,它不仅仅是文物藏品的存放处,也是社会大众的文化教育场所,这就要求博物馆从业者要不断研究与解读文物信息,充分利用博物馆专家为学生拓展知识,使得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下得到自我文化的提升。再例如藏品《贵州工人快报》,专家可以为学生讲解贵州当时的战况,让学生了解贵阳的解放历史。在快报信息中分别由“贵州解放了!解放军整队入城,全市人民狂热欢迎、心底的话、贵州工人的呼声、三十万人的笑声”等板块内容组成,通过专家生动详细的讲解,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2 校馆联合开发推动研学旅行课程的建设

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要得到良好地发展,不仅要有专家引领还要有学校的大力配合,通过学校教师、学生和馆内专业人员对博物馆进行实物性的研究,从而实现博物馆课程研发的有效性。通过博物馆研学推动学校文化的发展,也使课程改革得到深刻的落实。在学校文化和博物馆资源进行课程研发与学习的融合,使得每一位学生在博物馆研学过程中都能学有所获。

博物馆教育作为为社会公众共享文化的资源平台,要接受不同年龄段、性别、工作、阶层的观众,注重教育全民性及广泛性,弱化社会差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就比如在博物馆内会看到很多有关红军的物品,如“红军椭圆五星手榴弹、红军送饭用的竹篮和饭碗”等文物,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展开校馆联合,为学生讲授有关“贵州女红军”的故事,加深学生对红军文物的认识与了解,让博物馆的公益属性得到有效的开发与运用,让研学群体充分感受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从而培养学生的红军精神。在拓宽课程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下,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爱家乡、知文化、传精神”的优良品质,让教育真正地鲜活起来。

2.3 多元化研学体系助力博物馆文化传播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规律,博物馆研学可采用产品经营理念,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开展市场营销的品牌体系建设,让博物馆成为模块化的学习基地,通过菜单结构式的服务,让游客通过博物馆研学体系得到自我能力的提升。如结合展览开展民族盛宴@贵博、飘香的历程@贵博、海丝风韵@贵博等系统化的服务形式,为研学者提供多元化的选择。通过研学活动路线的规划,由点成线,最终形成博物馆研学区域,将文化旅游线路上的文化遗产点或博物馆结合起来,打造独具风格的研学课程,让参与者游有所得、学有所思,同时也传播了贵州的地域文化。

3 结语

对于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可以充分利用博物馆这一有效资源,通过专家讲解、校馆联合等策略推动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展,使得学生在博物馆研学的过程中学有所获,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让博物馆的价值得到有效的体现,使得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发展有深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 刘世斌.开发博物馆课程,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开展深度学习[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07).

[2] 佚名.开发博物馆课程,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开展深度学习[J].中国民族博览,2019(03).

(作者单位:贵州省博物馆)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博物馆
博物馆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