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莫迪亚诺的《暗店街》的记忆书写

2019-09-10 04:19张文文
文学教育 2019年12期

内容摘要:《暗店街》是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经典作品,该作以作者莫迪亚诺塑造的一个探寻过去身份的男人——居依·罗朗的“寻根”之旅为主题,记述主人公通过寻找线索人物,调查零星线索,回忆过去生活细节点滴来试图构建自己的记忆。本文意在从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整体记忆与碎片记忆,真实记忆与虚构记忆三个记忆特征的角度,探索莫迪亚诺的《暗店街》对记忆的书写特征,深入理解其记忆主题。

关键词:《暗店街》 莫迪亚诺 个人记忆 碎片记忆 虚构记忆

法国当代作家莫迪亚诺创作的小说《暗店街》一部记述记忆追寻的佳作。小说中对主人公记忆的书写,包括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主人公的侦探身份,保尔·索纳希泽等的相关人物,“暗”的环境氛围,气味、电话簿等的记忆媒介以及“碎片化”的记忆特征等多方面的角度来展现。其中,《暗店街》的记忆特征是莫迪亚诺记忆书写的点睛之笔,该作能够从不同的记忆类型显示出不同的精彩记忆特色,十分值得深入研究。笔者选择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整体记忆与碎片记忆、真实记忆与虚构记忆三个角度展开对小说中记忆特征的研究,通过精彩的记忆书写以更深层次地理解小说的记忆主题。

一.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

莫迪亚诺将《暗店街》的小说故事,置于二战的社会背景之下,塑造了一个战后寻找自己身份的男人居依·罗朗。小说对集体记忆的描写,显而易见集中体现于那场上百人的边境大逃亡事件。整部小说对于集体记忆的书写,有意识地避开了对德占时期巴黎人民的大逃亡事件的直接描绘,而是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迂回地透过居依的逃亡反映战争时期的法国人民集体的历史生活现实。逃亡者的临时避难所“南十字座”木屋别墅里,“一条羊毛地毯。一张皮长椅,上方有一个书架,一张矮桌。[1]”简陋的室内陈列,每日的简单晚餐菾菜浓汤,“他躲在他的洞穴里读报[1]”的情景以及窗外皑皑白雪阻碍通行的陡峭山路,无一不展现出战争期间法国人民食物短缺、社会压力巨大的艰难生活。寥寥几笔,勾勒出德占时期法国大众的集体记忆。莫迪亚诺这种避开直接描写大环境而以截取个人记忆的片段达到反映社会大环境目的的记忆表现方式,也正体现了莫迪亚诺所擅长的片段式叙事的创作特色。

相对于当时的集体记忆,贯穿小说始终的主人公居依·罗朗的个人记忆之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作者对于主人公个人记忆的书写,侧重于展现个人记忆的内容,个人记忆的书写方式两个方面。在个人记忆的内容书写方面,围绕居依的战争记忆、政治记忆以及家庭记忆三个方面展开。其中,战争时期的记忆不仅是德占时期法国人民集体记忆的黑洞,更形成了以居依为代表的小人物们个人记忆的记忆断层。在《暗店街》中,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以“我什么也不是[1]”开篇,由此展开个人记忆的追寻。居依逆时间之流去追寻逝去的记忆,夹杂着自我否定的悲剧色彩。线索人物海伦夫人,诱发居依初步寻回自己零星的家庭记忆和政治记忆,透露出居依过去名为“佩德罗·麦克埃沃依”,在多米尼加公使馆担任外交官,“德妮丝”是他的妻子等的记忆线索。酒吧的线索人安德烈·怀尔德默不仅验证了“我”仅有的家庭线索和政治身份的准确性,还诱导居依试图构建其战争时记忆。在安德烈的引导中,居依战争时期的记忆一点点寻回,他试图回忆起了当初随众人参加的“默热弗逃亡”,并最终理清他和妻子瑞士边境逃亡的被骗经历。莫迪亚诺通过居依对个人记忆的追寻,意在何处呢?显而易见,意在对当时集体大记忆的对抗,以个人零零散散的记忆,冲击着二战时期无人愿意回首的悲惨集体记忆;也旨在通过追溯个人记忆,提供给大众一个了解更深层次,更整全的历史记忆的途径,以此达到通过个人碎片化的记忆补充过去历史记忆的目的。

莫迪亚诺追寻二战时期集体创伤记忆的过程,体现了他对于人类命运的思考,特别是对普通人命运的探索,强调其对个人命运的人道关怀。在此篇小说中,相对于集体记忆,个体记忆的追溯及重现显得尤为重要。小说自始至终,居依的记忆追寻之路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个人记忆与过去记忆非常重要,但是追寻个人的过去的记忆更为重要。正如小说中表达的:人类命运中,过去比未来更加重要。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莫迪亚诺在《暗店街》中强调的过去是建立在个人经历基础上的过去。

二.整体记忆与碎片记忆

在居依的个人记忆追寻或是由个人记忆“以小见大”式反映的集体记忆追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记忆书写方式便是這碎片化的记忆线索。居依依靠其本人私家侦探的身份,利用电话薄等的库存记忆类型或者相关线索人物和照片、地点等的碎片记忆媒介,试图让“消逝”的记忆重新建构成形。这就展示作者对小说中整体记忆和碎片记忆的记忆书写。整体记忆的书写,首先便体现于居依记忆追寻的目的。他始终在试图建构起一个整体的、完全的记忆,力图搜集诸多的记忆线索来这个整全的记忆重构添砖加瓦。但是,消逝的记忆终究是消逝了,主人公努力建构起来的也终是归于碎片化的记忆。一个个线索人物的排查,一个个线索的浮现又中断,周而复始般使得居依的记忆追寻无果而终。整体记忆的重新构建,难之又难。小说对于整体记忆的书写,除主人公试图建构一个整全的记忆之外,另一方面便是对小说故事整体氛围的营造。将目光定格于居依寻找线索的环境,搜寻的背景多选在黑夜、昏暗无人的街以及蒙蒙雾霭之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起雾了。既轻柔又冰冷的雾清凉的空气沁人心脾,你仿佛觉得在空中飘浮。[1]”雾的布置神奇巧妙,将居依过去的记忆置于雾中朦胧相近而又触不到的远方,若隐而又若现地存在着。莫迪亚诺为居依的记忆追寻营造出浑然一体的、如烟如雾、朦朦胧胧而影影绰绰的整体环境氛围,主人公心中的“暗”,就是通过这充满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环境和线索体现出来。

不论是搜集的诸多的记忆线索还是这影影绰绰的整体环境氛围,亦或是这若隐若现的线索物和“暗”影,均突出了居依过去记忆的不确定性特征,突出了线索媒介的碎片化和记忆的碎片化特征,这也是《暗店街》最显著的记忆特征。美国文论家詹姆逊较早地探究了“碎片化”的概念,他总结到:“后现代文化的作者明显特征是零散、拼接和非连续,由此带来情感和历史感的梳理,以及内涵和外延、现象与本质、隐形与显性等多种深层解读的缺失。[2]”《暗店街》的最大魅力便在于借助碎片化的叙事模式,冲破技巧层面的藩篱去剖析深层次的内涵。碎片化记忆的书写,贯穿小说始终。隐藏着居依身份和记忆的电话薄、线索人、住址、相片、报纸等宛如一个个碎片符号,一个线索就是一个碎片,一个碎片就是一段历史,这些碎片就是主人公记忆追寻历程的体现。于南十字座别墅早已废弃的花园,铺满枯枝的网球场以及废弃已久的汽车修理厂的种种废墟之中,于接触的一系列相关线索人物的欲言又止或顾左右而言其他中,读者看到的,仍旧是主人公居依在十分努力地构建整全的记忆。柳鸣九先生才曾谈起:“自我消失、自我泯灭还取决于个人是否获得自我、确立自我、显示自我的主体意识,如果没有这种主体意识与相应的努力。这种自我的消失与泯灭也就是不言而喻的来[3]”在主人公身上,我们很明显地看到了“主体意识与相应地努力”的存在。他的记忆链条一次次连接-崩断-重接,不断寻找,如此循环,最终形成了碎片化的记忆。这再次强调了记忆的不整全性和不确定性。碎片化记忆的记忆特征书写还有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塑造了“海滩人”形象——于特和居依·罗朗。“海滩人”形象是从个人的角度去言明每个人的存在终将归于虚无。这样无“根”的漂泊者从虚无中涌现,绚烂之后又归于虚无中去。这样像沙一样而渐渐消逝掉的“海滩人”形象,使读者看到的依旧是充满不确定性、不稳固性和不永恒性特征的碎片记忆,它注定一点点地消失在我们的生命里。

居依·罗朗追寻到的记忆到底是整全的还是碎片化的,小说已经从不同角度告诉了我们答案:被主人公追寻到的记忆只能是碎片化的。这些碎片化的记忆,着重强调的是小说“海滩人”的记忆主题,强调相对于结果,努力寻找记忆、追寻身份的过程更加重要。尽管“海滩人”一直处于身份危机之中,但是读者读到的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海滩人”不畏艰险,执着追求永不放弃的精神,正是对战后经历血洗与磨难的法国青年,执着于追寻自己生命的根和往日美好的歌颂[4]。《暗店街》从此记忆角度突出强调了“海滩人”内心对荒诞世界的反抗和作为渺小的个体散发出的无限活力。

三.真实记忆与虚构记忆

《暗店街》的记忆书写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特征就是真实记忆和虚构记忆。故事的记忆书写,多以居依第一人称直接叙述其对记忆的追寻,夹杂几篇书信和第三人称叙述,这就构成了小说真实记忆和虚构记忆交织叙述的记忆特征。第一人称叙事手法的直接运用,决定了主人公记忆追寻之旅中居依真实记忆的记叙。真实记忆的记忆特征书写更多地体现于居依的行为特征上。郑克鲁先生曾评价本部小说:“主人公居依·罗朗甚至就是一个私家侦探。作家不惜笔墨地让他的人物翻阅一本本积满灰尘的资料,访问一个个早已被社会遗忘的人,重游一座座久无来客的房子,尤其是查阅旧电话通讯簿更是稳重反复出现场景。[5]”无论是他利用电话薄、档案馆等库存记忆中搜寻到的相关线索人物的线索,还是利用诸多的气味、影像等记忆媒介,都是具有着强烈真实性的真实记忆,尽管它们是不自觉的、不自主的。并且这样的真实记忆相对于虚构记忆,具有着相对的确定性。小说中,开篇即是主人公对自己的自我否定,“我”对自己身份的认识也是困惑不已,往往是刚捕捉到一个定位点,旋即又开始着对自我的否定[6]。居依正是在对记忆线索的一次次验证和否定中来寻找自己的逝去的身份。

在小说对居依的记忆书写中,想象的成分也随处可见。居依先后把自己设想成是霍华德·德·吕兹、吉米·佩德罗·斯特恩、佩德罗·埃沃依,并由这些身份进一步试图猜想其自己过去的经历,“我想,如果我闭上眼睛,聚精会神,手指顶着额头,我也许会听到,远远的,她穿着便鞋喀嗒咯嗒上楼的声音。[1]”诸如此类的一些想象的部分体现出虚构记忆的特征。这些虚构的记忆不仅是主人公居依自己所设想的身份记忆,那被居依在無数次否定中所证实虚假的记忆线索也是虚构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记忆寻找到最后,“罗马暗店街2号”也可能是虚幻的线索载体。这也正与前文所论述的那样,作者在整体记忆中营造出的影影绰绰的环境,将希望置于匿影藏形的大雾之中。这如烟如雾的环境背景,在居依诸多次的身份验证过程中使得读者们都难以看清他的真实面目,这为作者虚构记忆的书写提供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氛围。

从这一角度来看,虚构记忆向我们展示了它不同于真实记忆之处,与真实记忆展现于居依的行为特征上相比,虚构记忆反而更多的凝结于主人公的想象状态之中,于无意识间凸显出虚构记忆的想象性和不确定性。作者对于虚构记忆的书写,唤醒了人类不可捉摸的生命记忆,揭示了个人命运的不可捉摸性。而正是这样的记忆,在整部小说中,代表了人类难以构建的生命和记忆。主人公的命运和记忆在莫迪亚诺的笔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非自主性。由此可见,人始终处于对自我认同的建构的焦虑之中,淋漓尽致地焕发小说的悲剧色彩。

统观全文,《暗店街》书写了主人公居依的记忆探索之旅,这个寻找自己身份的人,对自己神秘过去的追寻亦是对逝去美好的追忆。“在生活中重要的不是未来,而是过去。[1]”小说中于特的这句话,正揭示了记忆本身的重要意义:我们在嘈杂纷繁的世界里,与其画饼充饥般憧憬着遥不可及的未来,找寻自己过去的记忆更为重要。笔者从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整体记忆与碎片记忆、真实记忆与虚构记忆三个角度来论述小说的记忆书写,指出莫迪亚诺在本部作品中,使主人公通过看似有意识,实则无意识的记忆碎片,力图构建不自主的整全记忆,但是到头来他所构建的记忆终究还是碎片化的记忆,同时论述了记忆的不确定性、不稳固性、非自主性和碎片化的特征。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这部作品,挖掘隐藏着逝去记忆的断简残章上的细枝末节,利用身份模糊、记忆模糊的主人公及其模糊的过去,触动现代人的心灵,唤起现代人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珍惜和对过去美好的追忆。也正因如此,读者去品读这部小说时能够形成共鸣,霎那间进入回忆状态,同主人公一起在线索中找寻逝去的自我,建构明确的身份,以更好的自我开启现实中的生活。这种回忆的艺术,是书写记忆,亦是书写现在。莫迪亚诺通过对历史的审视,来表现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存在处境,表现出他对人的命运的深切思考和深度关怀。

参考文献

[1][法]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暗店街[M].王文融 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

[2]琚磊.后现代视域下《暗店街》的碎片化叙事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1月.

[3]柳鸣九.从选择到反抗:法国二十世纪文学史观50年代到新寓言派[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364.

[4]谷薇.《暗店街》中“海滩人”形象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1-20.

[5]郑克鲁主编,20世纪外国文学史(上册)[M],复旦大学出版社,第206页.

[6]杨林玉.记忆的重构主题与主体的弥散——莫迪亚诺《暗店街》解读[J].

(作者介绍:张文文,聊城大学季羡林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