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语言规范与语言文明研究

2019-09-10 07:22王芬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9期
关键词:消极影响积极影响网络语言

摘要:网络信息化的发展,既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网络语言生活也对大学生语言文字素养起到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通过研究网络言语对大学生起到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从多角度提出了大学生网络语言规范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语言;积极影响;消极影响;语言规范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为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等活动带来了诸多影响。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这一影响比较明显。比如网络平台、快递网点等等都是大学生网络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在当前网络信息化大背景下,如何使大学生网络语言更加规范和文明十分重要。因此,在本文中对大学生网络语言规范与语言文明进行了浅显研究。

一、大学生网络生活与网络语言的概述

在网络不断发展的被今夏,网络信息交流已经成为人们并不陌生的交往手段,且这种交往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涉及了经济、政治、教育、体育等等领域中。而且网络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尤其是针对年轻人群体来说,因为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所以网络已经成为这一群体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大学生网络生活除了简单的在线聊天、看电影、游戏以外,还有网上购、在线支付等,这些活动都需要有网络语言作为支撑。比如在网购时需要与店家进行沟通。随着网络生活越多越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网络语言不断涌现,多样化的网络语言为大学生的语言生活提供了更加具有活力的工具。甚至一些特有的网络语言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交流的常见工具,也掀起了追捧模仿风,比如“木有、醉了、神马”等等,都是曾经风靡一时的网络词语。而且网络生活不断发展,每一年都有各种流行的网络语言出现,已经成为促进大学生语言生活向现代化、多元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二、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文字素养产生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网络语言丰富了大学生的语言生活

网络语言的发展,大学生只需要手机或计算机就可以随时随地的查阅网络的学习资源,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改善学习效率与质量。而且网络语言也改变了大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方式。目前,很多大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的阅读写作方式已经代替了传统的写作方式,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同时在交往方式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局限于打电话、写信和面对面交往的方式,而是通过社交软件就可以实现,比如QQ、微信等都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交往方式。

2.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语言表现力

网络语言的合理运用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因为网络词语的表现力丰富,在交往交流过程中如果使用大家都熟悉的网络语言可以表述的更加准确和完善,也增添一些趣味性。比如幽默的语言,可以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简单。某大学生为老师写教师节的祝福语“愿您每天都萌萌哒”等等,通过活泼、调皮的语言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起到重要作用。

(二)消极影响

1.部分大学生运用规范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逐渐弱化

在网络语言肆意发展的背景下,部分大学生运用规范语言文字的意识与能力逐渐弱化。网络上发表的言语作品相对自由,没有一些语言类的“把关人”,很容易在使用词汇时出现不规范、错别字太多的问题。在这些不规范的语言词汇影响下,部分大学生逐渐习惯了这些错误,甚至不以为然。同时,还有一些网民利用网络的漏洞随意创造词汇,比如“尼玛、逗比”等等。这些词语严重污染了网络语言环境,甚至已经肆意蔓延,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运用这些低俗的语言。

2.部分大学生规范语言文字能力不断退化

因为长期处于网络语言生活环境中,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规范的语言文字影响,导致规范语言文字的能力逐渐退化。比如,微信是比较受欢迎的社交软件,已经普遍推广使用,但是某种程度来说,微信实际上一种伪语言交流方式。不难发现在微信朋友圈中很多是转发现成的语言作品,一些人会对其进行评论、转发或者简单的点赞,这一过程中并没有过于的语言行为。而且在日常聊天交流时很多大学生喜欢用“表情包、图形符号”来代替语言表述,加上聊天时不需要书写,只要有键盘会拼音可以了,久而久之只会让大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逐渐退化,“提笔忘字”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规范大学生网络语言和网络文明的建议

(一)强化运用规范语言文字的意识

规范大学生网络语言应该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作为出发点,并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做好语言文字政策的宣传,促使大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性,强化大学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同时应该加大力度推广普通话的使用,再开设一些培养大学生语言文字素养和语言规范的课程。在校园内严格要求大学生礼貌语言、规范语言,维护校园文字文明,构建和谐友好的校园文化。

(二)提高大学生运用规范语言文字的能力

切实提高大学生运用规范语言文字的能力不仅是国家对当前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一直以来,国家都在倡导切实提升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规范化水平,尤其要培养大学生语言素养和文字综合运用能力。这也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而且运用规范语言文字的能力才能使大学生赢得就业竞争。比如一些职业对大学生的普通话等级有明确要求;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要求求职者的简历必须手写,以此来考察其文字能力。

(三)要求大学生严格遵守语言运用的得体性原则

在网络大环境背景下,针对大学生语言得体性与规范性,高校应该给予重视。比如高校应该严格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日常交流、会议等都需要使用普通话交流。另外,从国家角度应该要求公民在公共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交流,并且除了书法艺术外,不能在公共场合使用繁体字,这是一种不规范的行为,也是语言运用“得体”的基本要求。此外,还应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语言的利和弊,培养大学生能够得体运用网络语言的能力,做到自律,努力维护网络文明和语言文明。

结语

在网络大环境背景下,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低俗的语言文字和环境影响,使其运用规范语言的意识和能力逐渐弱化,甚至对自身的發展也产生负面影响。作为社会中重要的群体,国家、社会和高校都应该给予重视,为大学生营造健康、和谐、文明的网络环境,提高大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建民.网络语言对语言系统和语言生活的影响——从社会方言的角度[J]. 江汉学术,2015(3).

[2]张慧欣.网络语言应用于校园文化建设之途径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2).

作者简介:王芬(1976.05-),女,汉族,山东沂南人,山东大学硕士,山东农业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汉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消极影响积极影响网络语言
浅谈微信红包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论基尼系数降低的法律完善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英美原声电影对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