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尽”是误解

2019-09-10 07:22任万杰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萧衍士族建平

任万杰

“江郎才尽”这一带贬意的成语,一千五百多年来就一直陪伴着江淹。他自幼勤奋好学,六岁能诗,十八岁己熟背“五经”,所作《恨赋》、《别赋》,更显其才华横溢,被誉为千古奇文。只可惜,中年的江淹突然罢笔,落了个“江郎才尽”的名声。其实,这正是江淹为求自保聪明的地方。

这事还得从南朝宋顺帝泰始二年说起。二十岁的江淹因聪慧超群,成为宋建平王刘景素的幕僚,并随建平王在衮州任文书之职。后因受广陵令郭彦文的牵连,被捕入狱。在狱中,江郎用生花妙笔把自己的哀叹诉诸笔端。建平王刘景素爱惜人才,看见江淹的文章后,就把他放了。

不久,江淹在衮州考中秀才,因为策论文章得到上司欣赏,很快升任巴陵王国左常侍。此后,江淹官运亨通,历仕南朝宋、齐、梁三朝,直至封侯而终。从江淹的发迹历程可以看出,是他的锦绣文章帮助了他。

如果说江淹的《恨赋》《别赋》是千古绝唱,那么他的托梦还笔便是旷世奇谋。恰逢乱世江淹深悟君王的专擅思维,宁可背上“江郎才尽”的名声被后人讥笑,也不愿因文而引火烧身。他曾对弟子们说:“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吾功名即立,正欲归草莱耳。”为了保命,这就是他借梦罢笔的真正原因。

事实上,江郎何曾才尽!罢笔后的江淹智慧聪明,齐东昏侯永元年,崔慧景因拥兵自重而造反。叛军围困了京城,士族官僚纷纷投身叛军门下,只有江淹称病不出。崔慧景失败后,众人对江淹的明智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萧衍又率兵起事,士族们有了前车之鉴,人人安之如素,而江淹却脱掉原来官服,投奔萧衍去了。

萧衍获胜称帝,是为梁高祖武皇帝。江淹获得梁武帝重用,官至尚书左丞,权倾朝野。就在这一静一动之间,江淹显现了过人的政治智慧和聪明才智,这显然不是“江郎才尽”了。有意思的是,迄今大家还认为“江郎才尽”,那就是不了解江淹所在那段歷史了!

中国封建时代的文人对社会问题一般有三种心态:一是无意为之而不写;二是有意写而不写透;三是知道不便写而不写。江淹历经了这三种心态意境,最终为了生存而罢笔,不能说他才华有什么问题,只能说他面对现实无奈的一种选择而已。

袁成荐自《经典杂文》2019年10期阎广鸿/图

猜你喜欢
萧衍士族建平
南北士族协调与东晋王朝的建立
魏晋南北朝的士族为何这么牛气?
山中宰相
梁武帝出家
天下第一行书
魏晋士族门第婚姻研究
梁武帝 不恋龙袍恋袈裟
Ideology Manipulation Reflect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Selected Works of Mao Zedong
影像站等
梁武帝为何四十年不近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