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五色五味对肺病恢复期中药调护的重要指导意义

2019-09-10 14:21张琳琳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医

张琳琳

[摘要]在中医中关于“病机”的发展导致证侯的变化。往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最终病情的演变无非善恶两者。对于病情趋善的病人而言,疾病恢复期的中药调护十分关键,所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而重振及恢复。气是正气回复,清除余邪的重要基础。中医五色包括青、赤、黄、白、黑,五味包括辛、甘、酸、苦、咸。五色五味皆应五行五脏,其中五色诊病又以望面色尤为重要。肺为娇脏,在窍为鼻。外合皮毛。根据其生理特性和生理功能,在肺系疾病后期累及五藏阴阳气血的情况更容易通过面色的变化而成为辨证的关键依据,因而用相关的五味纠正脏腑气血的偏盛偏衰。中医面色诊病可被视为指导肺系疾病恢复期中药调护的重要辨证方法,杵更有效指导中医对疾病恢复期的辨证用药。

[关键词]中医;五色五味;印堂诊病;肺系疾病;中药调护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6-0128-01

五色诊病,主要依托于对面色、舌色、毛发指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的诊察。由于中医色诊的光学作用,即由于机体不同的组织和表面皮肤对自然光吸收的不均匀,导致中医五色青赤黄白黑的差异,中医色诊的原理就可以解释为将皮肤本该有的颜色与病理状态下的颜色差异比较,便可诊断病变脏腑和部位。而有中医面色特征分析研究表明,根据对脏腑疾病患者面部区域特征进行分析,得出肺系疾病在面色上更容易产生变化的结论,这一结论与中医基础理论恰恰相符。肺主气,司呼吸,在《灵枢·决气》描述气为“上焦开发,宣五谷气,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说明气对皮毛肌肤起到充养滋润的作用;另外,肺朝百脉、主治节即是协助心主血液的功能,通过气的交换,将血液输布全身的生理过程;而面部皮嫩肉薄,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等多气多血之经皆达面部,气血充盛,肺关于气血的生理功能决定了肺脏的气血变化更易于外现于面部,因此面诊在肺系疾病的辨证中尤为重要。《素问·经络论》中论述经之常色为“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常色即代表无病或病情轻浅。《灵枢·五音五味》日:“视其颜色,黄赤者多热气,青白者少热气”,又有“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意為黄赤多主热证,青白多主寒证。而《灵枢·五色》日:“阙中者,肺也;阙者,眉间也。”说明肺系疾病在面色的反馈主要在眉心处,即印堂。印堂望诊在肺系疾病的辨证中占有一席之地,根据罗陆一教授对印堂望诊的经验,当人体气血充盈流畅,印堂呈现饱满红润的状态,若印堂发白晦暗,微陷,多提示肺气亏虚或寒痰郁肺,若印堂凹陷萎黄,多提示肺脾气虚、土不生金,若印堂凹陷恍白,多提示肺脾亏虚,肾阳不足等。

而对于肺脾气虚型的肺系疾病,证候表现为久咳不止,气短而喘,咯痰清稀,声低懒言、神疲乏力、面白无华,舌淡,苔白膩,脉弱等,在施治中应注重调护脾胃之气,即遵循“培土生金”的治法。《素问·玉机真藏论》中说:“五藏者,皆秉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说明在疾病发展过程,五藏受损,若胃气仍在,仍可充养五藏,强调胃气对五藏的重要性。脾与胃互为表里,根据五行与五味的关系,脾属土,肺属金,土可生金,故可行培土生金治法治疗此种肺系疾病。《素问·金匱真言论》有言:“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味之甘,脾之味也”,该证型的中药治疗宜行甘淡平和之品,如粳米、甘草、大枣等扶助胃气,培土生金,帮助金气的恢复。来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参苓白术散便体现了这种治法,以补脾为主的治法,用甘、平之品如人参、茯苓、白术、甘草等组成的四君子汤补益脾胃之气,佐以一味辛、微温的桔梗,利用其上浮之性载药上行补益肺气,故得以治疗以肺脾同虚,土不生金的肺系疾病,体现了五行五味理论在临床中治疗脏腑疾病中的实际指导意义。《灵枢·五色》提到“白色宜辛,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意思是肺主宣发肃降,若其宣发肃降功能失调,则肺病,而辛味能发散、行气血,故能助肺气的宣降,恢复肺脏的生理功能,故肺病亦除。因此在治疗肺病过程中,要时时刻刻注意“培土生金”的治疗原则,其中主入脾经的甘味药与辛味药的相互配伍是治疗肺系疾病的关键所在。而罗陆一教授运用玉屏风散和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这一证型的肺病收效颇具,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三味均为味甘之品,黄芪主入肺、脾经,白术入脾、胃经,防风则入肺经,从五味理论看来,味甘主入脾,体现的是培土生金之意,而此处配伍补中益气汤加减的意味也在此了。而若此型肺病发展到后期,肺脾之气严重亏虚,成脏腑虚劳之象时,则应先顾护胃气,以免金无生化之源。张仲景经方医学的主要精髓即为顾护胃气,其方黄芪建中汤治疗虚劳里急,气血阴阳皆虚,同以黄芪为君药,其色黄白,味甘无毒,秉地和平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加以甘草、大枣等和中之品,正是治疗此时胃气虚损,土不生金,肺脏虚损的妙方。

肺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由气及血,在发展传变过程中,邪气由浅入深,正气奋起抗邪,势必损伤脏腑气血阴阳,表现为肺肾阴虚型或肺胃阴虚型,此时亦可通过五色理论进行辨证分型。张景岳在《景岳全书·面病》中提到,“若病患两颧鲜赤,如指如缕,而余地不赤者,此阴虚也”,所谓阴虚则阳胜,阳胜则热,故阴虚者必生内热,反馈于面色当为赤色。若加上此时病人印堂色泽暗滞,说明肾色上犯于印堂,肾阴虚致肺阴虚,是子病及母的征兆。治疗肺肾阴虚的代表方为百合固金汤,此方组成中药均为味甘之品,分入肺、肾、脾经,取培土生金、金水相生之意。而治疗肺胃阴虚型的久咳不止之代表方为《金匮要略》中的麦门冬汤,同以人参、甘草、粳米、大枣等甘味之品培土生金,以甘凉之麦门冬入肺、胃经滋阴润燥止咳,从而治疗肺胃阴虚的病证。《灵枢·五色》记载面上证“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而《素问·刺热论》日:“肺热病者,右颊先赤。”小儿脏腑娇嫩,腠理疏松,外邪易侵犯其肌表,因肺外合皮毛,因此肺系常常受到邪气的侵扰而生病,通过观察小儿右颊的颜色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小儿的外感征兆进行预防,同时也可以判断其寒热虚实。根据钱乙五脏补泻诸方,其中肺实热用泻白散,用治小儿肺盛热伏,气急喘嗽的病证,其中桑白皮和地骨皮同为甘寒,甘入脾经,白为寒,为“泻肺”之意,同时以甘、平之粳米、甘草益气和中,亦为“补土生金”之意。

结语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日:“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人体经络分布是望面色在了解脏腑气血变化的物质基础,而肺本身的生理特性决定了面色对肺脏功能状态的反映灵敏度。面色分为善色和恶色,对于肺系而言,“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根据肺在面部的区域划分,印堂部常常会显示出肺系的病色,故以望印堂诊断肺系疾病是一种可靠的望诊手段,亦可通过印堂的色泽、饱满度预测肺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在治疗肺系疾病的选方用药上,尤其针对恢复期的虚证,五味选以甘、辛结合,在五行上常常根据“培土生金”的治法进行中药配伍,可达土长金生的目的。因此运用五色对肺系疾病进行辨证,以五味五行理论对相应证候进行处方配伍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将五色、五味、五行理论相结合,能大大显示中药调治对肺系疾病的优势,从而更好地将中药调治广泛运用到慢性肺系疾病恢复期中的调理中,进一步缩短慢性肺系疾病患者的病理持续过程。

猜你喜欢
中医
中医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张之文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总结
干燥综合征阴虚津亏证的中医治疗
不同性别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经验与思考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