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推动社会的发展

2019-09-10 07:22张博朱润铖李艺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18期
关键词:机器学习人工智能

张博 朱润铖 李艺斐

【摘要】自从Alpha Go在2016年击败人类围棋界的佼佼者以后,人工智能进入了大众的视野。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诸多之前意想不到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例如“人类挑战论”的恐慌。本文通过分析近些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发展与应用,对AI人工智能对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肯定。

【关键词】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推动社会

回眸改革开放整整四十年,现在已不是那个呼喊着“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却只为了生产出生活必需品的年代了。现代科技也已经从满足人类对物质文化基本需要的历史功能走向了满足人类对美好生活需求的现实功能。能代替传统劳动的设备早已不是新鲜物,人们开始了对能代替思考的发明的探索。

能从零开始自主学习的Alpha Go zero版在2016年击败人类围棋界一流高手,这象征着21世纪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2017年,乌镇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设立人工智能论坛,主题为“AI让生活更美好” 。阿里巴巴集团发布的“ET大脑”能够多维感知,持续进化;微软公司发布的人工智能“微软小冰”能够进行情感计算;百度发布人工智能系统Duer OS, 用户可进行自然语言对话交互,表明人工智能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人类生活。也就是说,AI进入大众视野至少已有近三年了。这三年里,我们对AI时代的到来从激动好奇逐渐变为深入反思。越来越多人参与到“人类会不会被人工智能灭亡”这类话题的讨论之中。诚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突破发展是有着不可逆转、不可改变、脱离掌控的危险的, 缺乏扎实人文科学基础的乐观是盲目乐观。社会发展前景因以AI为代表的高新集群而广阔,人类命运也在迎接新的挑战。

人工智能应用在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在亚马逊的无人超市,有限的小空间里遍布各种高科技,里面的许多传感器能识别出顾客们的具体信息,顾客们进入超市后,会通过这些传感器与亚马逊账号自动绑定,挑选完商品后,可以不需排队结账而直接离开。该无人超市的自助购物过程应用了如各种深度计算方法、计算机视觉、图像分析与感测融合等许多人工智能技术,高科技给现代社会的人类带来丰富的全新体验,逐渐改变人们的行为与习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应用场景在国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比如智能餐厅,能探索到不同客人的就餐习惯,并推荐菜单给他们,用餐结束后支付宝可以自动扣去餐费,还比如无人驾驶汽车,以及最初兴起的智能穿衣体验等。人工智能的技术正从概念开始,逐步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AI技术正在改变着消费者的生活,对企业来说,其自身也需要做出相应变革以适应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由普华永道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对亚太区企业高层的调研中,近半数的的企业认为,AI可以提高其竞争优势,到2030年前后,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将会对全球贡献15.7亿美元的商业价值,中国将会成为最大受益国,其次是北美和北欧。AI将会影响中国26.1的GDP,并为中国经济贡献7万亿美金,同时AI会影响美国14.5%的GDP,以及北欧9.9%的GDP,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工智能发展的最终目标为赋能实体经济,AI虽发展迅猛,但是其带来的“人类挑战论”的声音不绝于耳。最受人们关注的就是关于“AI普及掀起失业潮”的话题。2016年,新华社于推出“快笔小新” 智能写稿程序, 输入一个股票代码, 就能迅速通过该程序产生一篇财报分析文章。除此之外,《今日头条》也推出了自己的名为“xiaomingbot” 的智能写作程序, 数据库更新后的两秒之内, 就可以生成并发布新闻稿。同年,由腾讯新闻机器人写作的财经新闻数量不断增加,在第一季度通过机器人写作了400篇新闻稿,第二季度增至24000篇,到第三季度其数量更是达到了4万篇之多。事实上,新闻写作机器人就是一种能够生成新闻内容的智能程序,可以自动搜集抓取信息。但是, 能力可以被超越, 人格不可被湮灭。因为人格的组成成分有气质、情感、能力、感觉、性格、意志、道德品质和人生观、价值观等。而人工智能并不会拥有感觉,也就并不能够完整的道德评价体系。说得通俗一点,人工智能机器人只要不能拥有感觉就永远不能和人类拥有同等的道德评判能力,也就永远只能作为我们的工具。所以人工智能在智能方面有许多人脑不能比拟的优点。但就此而言,目前,人工智能遠远不能达到能够威胁人类的地步。根据生理构造,大脑中包含一千万个神经细胞及九千万个支持细胞,远远多于计算机的元件。并且那些尚不清楚的大量其他行为都与人脑中的细胞有关。由此看来,计算机元件在不断发展,但归根到底只是一个开关而已。而人的脑细胞是由数百万个复杂大分子构成,其内部功能当今许多科学家并不清楚。大多数音乐家、作家、发明家、科学家们必须用到某些未知的思维过程,如“直觉”、“洞察力”、“想象力”、“幻想”或其他此类能力。而这些都不是计算机能够通过一个小小的原件开关所能拥有的,这也导致如今的计算机还不能介入这些领域。所以就目前来说,文学、艺术、科研等需要感觉和完整的道德评价体系的复杂领域仍然是人脑的天下。

然而,只要潜心探索研究,设计并制造出具有人脑特点和功能的计算机也不是不可能的,只不过需要一定时间。一种具有真正的神经细胞功能物质的名为“硅神经元”的类似集成电路是科学家现阶段的制造目标。此硅神经元可操纵离子电流并且产生神经脉冲。基于此科学家还试图把多个硅神经元合并成为微芯片并联系起来,模拟人类的大脑,称为“神经网络”。这种神经网络计算机把一个问题再分成多个部分,进而分派给更小的处理系统,并且它们之间还可以相互联系,此神经网络计算机与普通计算机处理问题的线性方式不同。原理上这种计算机制造出来短时间内就可以模仿人脑。但是,机器人可以拥有人的感情吗?答案是:很难拥有。《变人》中,罗宾的感情和自我意识都是来自于偶然发生的故障。只要人类愿意,制造出可以乱真的机器人在技术层面上是可能的。但是否必要呢?在何种需求驱使下,人类会选择制造完全和自己一样的机器人来代替自己本身呢?根据当今各种因素,综合分析,此需求出现的可能性非常低。

而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社会基础工程,一种需要高素养的专业,因为对于从业者新闻人格介入的需要,新闻人格渐渐成为了缺其不可的重要条件。新闻人格在处理、表达微妙情感关系,尤其是价值传播、情绪沟通这两个方面,具有主体性的作用,不可或缺。因此到目前, 机器取代人工在新闻的观点评论、深度解释性的报道、调查性报道等直接体现新闻人格的领域的可能性并不高。从上述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AI并不能完全替代所有行业。

AI确实对生产岗位产生了很大冲击,但是人们往往忽视了它带来了更多第三产业的就业机会。而且,供求会相互作用。被AI所替换的一部分人力可以通过在不失去工作的前提改变自己在工作上的方式,进而将更加高质量的服务提供给社会。以色列学者侯赛因在研究当今崛起和不断发展的人工智能后提出自己的预测,未来的世界中,一些经济方面的新动能定将会由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所做出贡献。但同时赫拉利曾表示“经济上的开创精神必须搭配教育和心理方面的变革。”所以为了能够跟上2050年的世界,人类对于能够不断地重新塑造自己的需求甚至比能够创造出新的想法和产品的需求更加的迫切。人类劳动者改变自己所处的专业领域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而这一点就可通过不断学习新技能的方法来实现。他还指出,要想人民能够安全度过无法避免的过渡时期,政府必然需要介入,让国民在能够获得终身教育补贴的同时,也可以得到安全网。赫拉利日前在京出席活动时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预估。“在今后几十年内,如果不希望被取代的好方法就是选择有创造力的职业,因为未来可能一位会讲故事的科幻小说家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将大大超出一位45岁的卡车司机,而这也将导致后者无法生存的必然结果。”赫拉利表示,人的寿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例如基因工程、再生医学和纳米科技的不断进步,在未来预计会延长至120岁以上。这也将导致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会比现在长很多,或许今天一个50岁的人已经不会再积极的去改变,只是希望可以拥有稳定的下半生,但在未来,将坚持每天学习新知识列为必须项的可能会有很多80岁的人,他们甚至属于每10年应该换个职业的人群。因为比尔·盖茨是世界上的科技巨头,所以似乎他在人工智能这一领域更加具有权威性。不久前他在《日本经济新闻》的采访中曾指出,人们在新技术刚开始出现的时候,焦虑和担忧往往伴随着其拥有的不好的影响而出现,但人类必须自己找到能解决这些负面影响的方法,尤其是如何保住就业和创造就业。李彦宏作为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在百度向AI转型方面的引领上一直是ALLIN的态度。他认为,哪怕在未来,机器可以无限接近人的能力,但是永远不会超越人的能力,因为人工智能很可能连强人工智能都到不了,所以永远不会到那一步。最早的浏览器Mosaic是由马克.安德森发明,他指出,对于机器不断发展而导致的恐惧每隔25到50年就会产生一次,其存在于人类的每个时代,但人类从未被此打败,而且AI也没有对这个规律出现过变化。相信人们也就没有必要对AI出现恐惧的心理。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新时代正在向我们招手。也就是说,AI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这是必然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李思屈.AI时代的人类精神与价值传播[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25(02):18-25+147-148.

[2]张琼.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的危与机[J].中国外资,2018(19):70-71.

猜你喜欢
机器学习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基于网络搜索数据的平遥旅游客流量预测分析
前缀字母为特征在维吾尔语文本情感分类中的研究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金融数据分析研究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