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秋季高发的三大顽疾

2019-09-10 07:22王玉英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19年9期
关键词:桂皮生理性泡脚

古籍《寿亲养老新书》一书中写到:“季秋之后,水冷草枯,多发宿患。若素知宿患,秋终多发,或痰涎嗽喘,或风眩痹癖,或秘泻劳倦,或寒热进退,计其所发之疾,欲于未发之前。”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玉英主任表示,进入到秋季,有三大顽疾极易发生,想要应对这三大秋季顽疾,首先要明白它们与秋季中三个时节的关系,其次就应做到未病先防。

统计数据往往最真实、最直观,上图显示的是2015年北京市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相对湿度,从这样2幅折线图中我们不难发现秋季的气候特征:气温下降较快、天气逐渐转凉、湿度依旧较高,所以依据气温和湿度的变化,秋季又被分为3个阶段:早秋(8月7日到9月7日)、中秋(9月7日到10月8日)和晚秋(10月8日到11月7日)。正是由于“三秋”独特的气候特征,凡是会影响到血液循环的疾病都开始有了发病迹象,痰涎嗽喘、风眩痹癖、秘泻劳倦这三种顽疾便是其中极易发生并且较为顽固的疾病。

据统计,2016年8月北京五大医院痢疾的发病人数比7月份增加了20.35%,感染性腹泻的发病人数比7月增加了10.35%。王主任告诉我们,早秋正是腹泻等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时节。

在早秋阶段,节气刚开始转变,暑湿尚盛,“秋老虎”来势汹汹。这个时节湿热相伴,最易暑湿困脾,此时恰巧正是脾胃最为虚弱的时候,胃肠道中细菌繁殖旺盛,再加之人们因“秋老虎”易贪凉饮冷,所以腹泻是早秋时节人们最容易得的疾病。

每年从8月23日处暑开始,气温开始下降,但直到到9月7日,湿度却是丝毫未减,这时寒湿比较旺盛,对于平素就脾胃虚寒的患者来说,此时脾胃虚寒更甚,如果稍不注意,又开始“贴秋膘”,便会使本就脆弱的脾胃雪上加霜。

【提示】如果有腹泻,一定要及时就医。老年人血液循环不好,腹泻脱水、血液浓缩易引起心肌梗死、脑梗死等血管疾病。

【注意】预防腹泻要注意饮食清洁,注意保暖,不要暴饮暴食,贪凉饮冷过度。

应对秘方:暖腹袋

【药材】艾叶5克、草果5克、小茴香5克、桂皮5克、苍术5克、藿香5克、木香5克、丁香5克

【方义】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草果燥湿温中,桂皮温煦气血、温脾散寒,苍术、藿香、木香、丁香四药均能健脾化湿,行气止痛。八药相合,是为治疗脾虚泄泻的良药。

【功效】辛温芳香,解暑燥湿,暖腹健脾,止痛止泻。

【主治】脾虚泄泻。

【做法用法】把药材打碎,不用太细,用纱包或者纱布装起来,睡觉前把暖腹袋绑在肚脐中间,敷一夜。

【适应人群】脾胃虚寒所致的胃脘部疼痛、腹痛、腹泻(包括大便溏稀或水泻,但明确不是细菌感染)。

王主任特别提醒我们,脾胃虚弱者即使没有腹泻,也可以佩戴暖腹袋来保暖、顾护脾胃,但是如果伴有咽部干燥、大便秘结的症状就一定要停止使用。

秋乏分为生理性秋乏和病理性疲劳两种情况,从生理学角度来说,“秋乏”产生的原因,与夏季气候环境对人的影响息息相关。季节转换以后,人的机体需要一个生理性的“休整阶段”。同时,秋季的夜间凉爽宜人,容易入睡,且睡眠效果好,以致清晨醒来后许多人仍觉倦乏,这就是产生“秋乏”的原因。

生理性的疲劳是人体的自身修复过程,不治自愈,一般不会超过2周,如果超过两周还常觉疲乏,就要考虑是不是病理性的劳倦了。

应对秘方:秋季提神茶

【药材】西洋参3克(特别虚弱的患者可适当加量)、代代花3克、菊花2克、甘草1~2克

【方义】西洋参益气健脾、清热生津,代代花疏肝健脾、和胃理气,菊花提神清热,可以有效地扩张心脑血管,再加上调和诸药的甘草,四药合用,便能起到健脾益气、养阴生津之效。

【功效】益气生津,健脾养阴,护胃提神。

【主治】早秋生理性疲乏。

【做法用法】用开水冲泡15~20分钟,冲泡时需要盖上盖子。泡好后代茶饮用即可。

【适宜人群】容易出现早秋生理性疲乏的人群,患有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抑郁症、肿瘤等疾病的人群均为容易出现疲乏的高危人群,这些人群同样适用。

风眩即指头晕目眩,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高血压。高血压属于心脑血管疾病,从中医角度来说,高血压大多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劳倦等原因所诱发,以风、火、痰、瘀上扰清窍或精亏血少、清窍失养为基本病机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以及血压升高,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晕倒、昏迷,更有甚者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9月、10月正是中秋时节,却也是高血压病的高发时节,王主任告诉我们,这或许与寒邪脱不了干系。大部分地区9月中旬的气温早已没了夏日的蒸蒸暑气,温度下降明显,此时“秋老虎”刚过,人们或许还在贪凉,体内寒气日盛,体外寒邪入侵,便会导致寒凝气滞、气滞痰瘀,从而使高血压发生的概率直線升高。

应对秘方:泡脚

泡脚时水温会使得下肢温度升高,受温度刺激后,下肢血管舒张,加快血液循环,有利于血液回流入心,从而减少高血压的发生几率,当然,王主任所用的泡脚水中还大有学问:她加入了多味药材,使得药效随水温一同发挥,事半功倍。

【药材】 川牛膝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桂皮5克

【方义】川牛膝能活血化瘀,白芍能养血敛阴、平抑肝阳,当归、川芎、红花、桃仁四药合用,大增养血活血之效,并能引血下行,防止外邪上扰清窍,再加之益气温血的桂皮和温度较高的热水,便能有效防止高血压的发生。

【功效】活血化瘀,引血下行。

【主治】秋季外邪上扰清窍所致的肝风内动之证,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及血压升高。

【泡脚方法】药材需要先泡20分钟后以中火煎煮20分钟,连煮药材的开水一起倒入泡脚盆,待水温不烫脚时(45℃)左右为宜,把脚放入水没过脚踝,泡至微微出汗。

【适宜人群】第一类是肥胖或兼见三高者,是最易发生痰瘀阻滞的人群;第二类是年老体弱或伴有局部麻木、半身不遂者,是最易发生气虚血瘀的人群;第三类是四肢冰凉,兼见局部麻木或疼痛者,是最易发生寒邪闭郁的人群。这3类人群均容易发生气血不畅、逆而上行,故均为高血压的高危人群,最适合使用此方法泡脚。

有统计数据表明,从11月开始慢性支气管疾病的发病人数急剧升高,而痰涎嗽喘指的就是“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由于天气转凉、气温骤降,此类疾病极易在晚秋发生。

应对秘方:扩胸益肺功

1.闭眼放松,左脚向左迈开1步,两手抱球,微微下蹲,把气“捧”上来,大拇指放到鼻旁,从迎香穴搓到睛明穴,上行稍缓,下行用力,一上一下为1次,一共做16次。

2.恢复抱球,双手往上捧到胸,手掌向上推上天,然后憋住气,放松吐气,双手缓缓放下,再抱球,到胸前推出去,掌心向上往左右伸开,手放下,腿收回。

3.右脚重复左脚的步骤。

【功效】增强肺活量,增强抵抗力。

(编辑    车    翀)

猜你喜欢
桂皮生理性泡脚
黄瓜15种生理性病害
降糖去脂食桂皮
糖尿病患者泡脚有讲究
壳样钙化子宫肌瘤悬吊式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1例并文献复习
刍议临床检验中血液生理性
桂皮和肉桂是不是同一种东西?
热汤泡脚 睡前养生
秋冬泡脚有何禁忌?
桂皮水除口臭
桂皮水除口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