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莉妹妹》:“美国梦”还是“美国的悲剧”

2019-09-10 07:22李纲
儿童文学选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赫斯特德鲁伍德

李纲

1900年,这是人类迈入20世纪的第一个年头。碰到这种百年一遇的千禧年,谁都想新世纪新气象,让自己的生活有一些好的变化。不过,一位名叫德莱塞的美国青年这一年过得却并不开心,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糟心。不久前,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妹》出版了。德莱塞是一名记者,对自己的文笔颇为自信,而且,这部小说基本上是以他的亲身经历和见闻为蓝本,写起来感觉如鱼得水,所以,德莱塞一心以为,自己完全可以靠这部小说在美国文坛一炮走红。可是,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读者对这部小说恶评如潮,纷纷指责这是一部伤风败俗的坏书,写出这本书的作者,一定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德莱塞的自信心遭受到沉重的打击,甚至从此打消了从事文学创作的念头。可是,当时谁都没有想到,十年后,《嘉莉妹妹》突然火了起来,不仅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还被专家们盛赞为美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作。读者的赞扬让德莱塞恢复了自信。他抖擞精神,在接下来的数年里,连续发表了《珍妮姑娘》《美国的悲剧》等多部震撼文坛的作品,一举成为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即便是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人们依然把《嘉莉妹妹》视为人类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既然《嘉莉妹妹》是一部这么优秀的小说,那么,为什么在刚问世时会被读者们骂得狗血淋头呢?为什么十年之后,大家对这部小说的的态度又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呢?要想解答这些疑问,我们还是得从作品讲述的故事说起。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小说的主角嘉莉,一个十八岁的美国乡村女孩。和其他年轻人一样,风华正茂的嘉莉对未来的人生充满了美好的期待,而且,她觉得自己成年了,应该大展拳脚,为自己拼出一个美好的前途。虽然嘉莉从小在农村长大,但现在,农村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已经不能满足她了。于是,她登上了开往芝加哥的火车,决定到大城市去闯荡一番。

嘉莉的想法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活在乡村的美国青年一种普遍的心态。那时候,美国正在经历从农业到工商业社会的快速转变。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一批大城市快速崛起,它们提供的工作机会和便利的城市生活方式吸引很多来自农村的年轻人涌入城市,追逐梦想。小说的作者德莱塞本人就是其中之一。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15岁时就和嘉莉一样来到芝加哥打工,先是在餐馆打杂,又在商店当售货员,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上了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记者,最终融入了城市生活。如果德莱塞以自己的生平经历为蓝本,完全可以把《嘉莉妹妹》写成一部非常励志的小说。但是他没有,因为在小说里,德莱塞关注的是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梦”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美国梦是美国建国以来,世世代代流传在美国人心中的一个信念,那就是,一个人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过上幸福的生活。几百年来,无数的美国人都对“美国梦”深信不疑。他们离开故土,涌入大城市,只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按理说,德莱塞的一生算得上是成功实现美国梦的典型了。可是,他也正是在追逐美国梦的过程中,发现这个梦的背后,其实演绎着无数出的悲剧。

我们接着来看小说吧。来到芝加哥之后,车水马龙的街道和琳琅满目的商品一下子就让嘉莉眼花缭乱了。但是,和光鲜的城市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惨淡的处境。因为初来乍到,没有住所,所以嘉莉只能寄宿在姐姐的家里。姐姐和姐夫都是普通的打工者,收入微薄,嘉莉也只能和他们挤在狭小的公寓里,晚上睡觉的时候,连姐姐姐夫的呼吸声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嘉莉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习教育,也没有什么工作技能,最后好不容易在一家制鞋厂找到一份工作,每天从早干到晚,累得手都抬不动,腰都直不起来,但每个月的工资,也就刚刚够给姐姐交生活费了。是的,她必须每个月给姐姐缴纳生活费,因为姐姐养不起她。

但是,即便在城市里一贫如洗,举步维艰,嘉莉也从没想过要再回到农村,她已经完全被城市里丰富的物质财富吸引了。有一次嘉莉走在一个大型商场里,小说是这样写的:“嘉莉沿着繁忙的柜台之间的过道走去,对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珠宝、饰物、服装、鞋子、文具等等商品艳羡不已。每一个单独陈列的柜台,都是令人眼花缭乱、心驰神往的博览会场馆。她不由得感到每一件饰物、每一件珍品对她都具有极大吸引力,这里所有的东西她都用得着,所有的东西她都恨不得想拥有。精致的拖鞋和长筒袜子、优美的褶边衬衣和衬裙、花边、缎带、发梳、钱包,所有这一切都激起她的个人欲望。”

这时我们可以发现嘉莉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她的心中只有欲望,沒有目标。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例如你的目标是期末考试门门功课都拿A,下学期要选上班委,这个暑假要去心仪的景点旅游。这些目标通过努力都可以实现。可是,欲望和目标不同。一个欲望被满足了,新的更大的欲望就会出现,永无止境。德莱塞特别强调了嘉莉心中的欲望,其实正是为她之后的命运埋下伏笔。

这时,嘉莉结识了一个名叫德鲁埃的男性。德鲁埃是一个收入颇丰的推销员,虽然称不上腰缠万贯,但他的经济实力已经足以满足此时嘉莉的需求了。他为嘉莉租了一个三室一厅的宽敞居室,还经常带她去逛商场,看戏剧,到高档餐厅吃饭,这正是嘉莉渴望的生活。所以,她明明知道德鲁埃是一个四处拈花惹草的花花公子,而且根本就没有和她结婚的念头,还是心甘情愿地当了德鲁埃的情妇。

可是,一个人的欲望是永远都不可能被满足的。有一次,她的邻居海尔太太邀请她出去逛街,两人无意之间逛到了富人区。那些富丽堂皇的别墅、豪华的马车,以及屋子里金碧辉煌的装饰,让嘉莉大开眼界。回到家后,她看了看自己的住所,宽敞的居室顿时变得简陋寒酸起来。嘉莉又感到不满了,或者说,她的欲望之火又被点燃了。正在这时,她遇到了富翁赫斯特伍德。

赫斯特伍德和德鲁埃身份可不一样。他经营着芝加哥最大的酒吧,财大气粗,挥金如土,而且结交的全是成功的政客与商人。论年龄,赫斯特伍德做嘉莉的父亲都绰绰有余,而且,他已经有了妻子和孩子,但嘉莉对此并不介意,她在意的只是能不能过上锦衣玉食的奢靡生活,所以,她毫无留恋地离开了德鲁埃,又成为了赫斯特伍德的情妇。

嘉莉爱这两个男人吗?爱,也不爱。说她不爱他们,是因为她在和他们相处的时候,并没有感受到山盟海誓般的爱情。但是,德鲁埃带领着她融入了五光十色的城市生活,所以她爱德鲁埃。而赫斯特伍德更是让她过上了珠光宝气的富裕生活,所以她爱赫斯特伍德。换句话说,他们都只是嘉莉借以满足自己欲望的工具而已。

俗话说,纸包不住火。没过多久,赫斯特伍德的妻子就发现了丈夫和嘉莉之间的不正当关系。丑闻传开之后,赫斯特伍德声败名裂,再也没法在芝加哥待下去了。他只能带着嘉莉,灰溜溜地逃到了纽约。失去了财富的赫斯特伍德风光不再,对嘉莉来说,继续待在他身边也没什么意义了,所以,她果断地离开了赫斯特伍德。当然,嘉莉离开赫斯特伍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她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成名之路。

纽约有一条著名的百老汇大道,这条路是美国剧院最密集的地方,所以,百老汇几乎成了美国戏剧的代名词。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嘉莉也有一个明星梦。于是,她在一间剧院找到一份临时演员的工作。最开始,嘉莉只能跑跑龙套,演一些小配角。但是因为她面容俏丽,而且很有表演天赋,工作态度也很认真。所以,慢慢地,她演的戏越来越多,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终于有一天,她出演了一场喜剧的主角。嘉莉抓住机会,一夜走红,成为了纽约剧坛一颗炙手可热的演艺新星,走到哪儿都被一群疯狂的粉丝簇拥着。从此,她片约不断,薪酬也越来越高。嘉莉住上了豪华的住宅,穿上了名贵的服饰,有了自己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永远都花不完的钱。从一个身无分文的小丫头,到一名红得发紫的演员,嘉莉实现了自己人生完美“逆袭”。

现在,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嘉莉妹妹》刚一出版就引来读者潮水般的批评了。按照我们阅读文学作品的经验,一部文学作品应该讲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故事,如果一个人犯了错误,那么她就应该遭受惩罚。在《嘉莉妹妹》里,嘉莉满心欲望,唯利是图,但最后却功成名就,名利双收,这显然违背了读者的阅读习惯。人们说这部小说伤风败俗,也是情有可原的。

显然,德莱塞在写这部小说时,并没有打算迁就读者的阅读习惯,他的目的是告诉读者美国社会的真相,美国梦的真相。他想告诉读者,在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中,只有像嘉莉这样满脑子欲望,而且一切行为都以满足欲望为目标的人,才能在追逐美国梦的道路上,赢得所谓的“成功”。而嘉莉的所作所为,对于唯利是图的美国社会来讲,只是一种常态而已。《圣經》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人们想要处死一个犯罪的妇女,上帝却说,谁认为自己没有罪,就可以用第一块石头打她。结果没有任何人扔出石头。小说中,德莱塞也问道:“谁敢拿第一块石头打她(嘉莉)呢?”

在德莱塞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优秀作家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感。他不是为了让自己的书有人夸、卖得好,就一味地去迎合读者的习惯,而是引领着读者去观察、思考这个社会出现的问题。有时候,直面人生的真相是需要勇气的。所以,一开始,读者对于《嘉莉妹妹》这种大胆揭露社会不合理现象的作品感到很不适应。但是,当大家慢慢回过神来,发现美国社会确实出现了问题的时候,德莱塞作品精辟的眼光和他作品的价值自然也就得到大家的认可。

而且,我们不妨大胆预测一下。尽管嘉莉已经拥有了她梦寐以求的一切,但她肯定并不幸福,因为她还会有更大的欲望,还想拥有更多的东西。更何况,在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中,她可以依靠美貌和钻营获得现有的一切,但当她年华老去、容颜不再的时候,她的粉丝、剧场的投资人、经理、导演也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她。所以,我们几乎可以断定,嘉莉的未来,很有可能依然是一场悲剧,只不过作品没有提及而已。

德莱赛在这部小说中为我们讲述了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一个充满了欲望与野心的女性的成长历程。《嘉莉妹妹》是德莱塞的第一部小说,而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名叫《美国的悲剧》。“美国的悲剧”这个标题正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嘉莉妹妹》的主题。嘉莉在追逐自己的美国梦,但如果这个国家举国上下都是将追逐财富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以满足欲望作为自己的梦想,那么,这何尝不是一个国家的悲剧,何尝不是生活在这个国家所有人的悲剧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每个人都有追求财富的权利,但我们也必须记住,除了财富,生命中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例如爱、亲情、怜悯、善良,这正是《嘉莉妹妹》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猜你喜欢
赫斯特德鲁伍德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打瞌睡的房子
澡缸里的国王
这条“鲨鱼”有点儿贵
赫斯特黄色新闻手法探析
美国镀金时代的报业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