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科学探究 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2019-09-10 16:16赵晓丽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8期
关键词:测力计浮力弹簧

赵晓丽

在给学生上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浮力时,我用了一课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并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能受到浮力的作用,学生也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记得在实验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作用”时,有一个学生突然对我提出了一个问题。

生:老师,物体的浮力大小是不是跟物体的密度有关系?

师: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生:你看,我将铁块放进水中,它就沉下去,这说明它受到的浮力小,将乒乓球放进去,它却浮上来,说明密度大小影响浮力的大小。

我听了他的话,没有立即说出我的看法,而是问全体学生:“同学们,你们想一想,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这下课堂活跃起来了,学生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开始发表看法:有的说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有的说与液体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重力、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浸入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形状、物体的表面积等等有关。

听到这么多答案,我想: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浮力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其他因素没有关系,那么学生肯定心存疑问,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不利。于是我决定让学生用一节课时间“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于是我根据学生提出的与浮力大小有关的条件,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相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一盒橡皮泥、一个里面装了半瓶沙的药瓶。

上课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课堂热闹起来了。我先让学生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学生分别测出体积相等的铁块和铝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他们很惊奇地发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毫无关系”。然后,我再问学生:“那么,根据这个实验,你们可以告诉我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重力有关吗?”学生迟疑一下,有学生回答“无关”,我追问:“为什么?”学生继续回答:“因为铁块和铝块的质量和重力不同,但它们的浮力却相等。”“对!”于是,我在黑板上列出的“与浮力有关的因素”中“物体密度”、“物体质量”、“物体重力”位置上打了一个大“×”。

接着,我让学生观察“物体的形状是否会改变浮力”。学生将同一盒橡皮泥做成各种形状,分别放进水中,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他们发现物体的形状并不能改变浮力的大小,同时他们也得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表面积无关”的认识。

接下来我让学生分别在水和酒精中测同一物体受到的浮力。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浮力会发生改变,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于是,学生学生总结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我及时表扬学生,然后继续让学生通过弹簧测力计将装有半瓶沙的药瓶徐徐放入水中,直至完全被水浸没。在这一过程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咦,他们叫起来啦,“老师,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越来越小。”我问他们:“那说明什么呀?”“说明他们受到的浮力越来越大。”“很好!”我再继续让学生观察完全浸没在水中的瓶子,并且继续将瓶子往下沉,在这一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又有什么变化。学生经过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没有变化”,从而得出浮力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改变。于是,我让学生思考:通过这个实验,你们能得出浮力的大小还跟什么因素有关吗?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学生没有人回答。我再提醒他们:“瓶子徐徐放入水中时,什么在变化?”有一个学生小声地回答:“水面在上升。”“是什么使水面上升?联系以前学习的测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想一想。”这时不少学生都想起来啦,“因为物体将水排开了。”“很好,这说明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跟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我顺势再说:“对啦,同学们再想一想,刚才在实验过程中,当瓶子完全浸没水中再继续向下沉的过程中,你们发现水面有没有很大的变化?”“没有变化。”“那么这说明什么?”有学生回答:“这说明物体再继续下沉时,排开的水已经稳定,不再增加了”。“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有没有变化?”“也没有变化”。“这说明什么”?“在水中时,瓶子受到的浮力都相等”。“对,这也可以证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当瓶子在水中时,它排开的水已经稳定,浮力的大小也不再改变。所以,只要物体已经完全没入水中,不管它进入深度的多少,受到的浮力大小是不改变的”。最后,我将这节课的结论总结在黑板上: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系。至于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将在下一节课中学习。

通过这节课,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真实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下的推进过程,其间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的新情境、新方法和新内容。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让课堂教学处于动态之中,课堂效率将得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才会充分发挥,课堂也将充满生机和活力。如果这节课我只是通过自己演示实验,告诉学生结论,那么效果肯定没有现在的好。探究性学习之所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主要是这种学习方法重在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而改变了原来的一直由教师“包办代替”的学习状况 。因此,探究性学习重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是這一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引导者,当然还要全身心地投入、参与,千万不能只做旁观者。在整个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和愿望。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为课堂动态生成的沃土,这些“生成”演绎着课堂的精彩,更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的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的动态发展过程,这正是新课程理念所要求达到的“注意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最好体现。

猜你喜欢
测力计浮力弹簧
例谈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如何求串联弹簧和并联弹簧的劲度系数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弹簧路标
第十章浮力
探秘浮力
神奇的浮力
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
胡克定律与测力计
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