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务,我们的家

2019-09-10 07:22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家务活家务家庭

◆王安忆

既然耐不住孤独要有个家,那么有了家必定就有了家务,就只好吵吵闹闹地做家务了。

我们在理论上先明确了分工,他买菜、洗衣、洗碗,我烧饭。

他的任务听起来很伟大,一共有三项,而我是一项。可事实上,家务里除了有名目的以外,还有更多更多没有名字、细碎得羞于说出口的工作。他每日里八小时坐班,每天早上,洗过脸,吃过早饭,便上班去,一天很美好地开始了。而我还须将整个家收拾一遍,衣服晾出去他只管洗,晾晒、收叠均不负责。床铺好,扫地,擦灰等一切弄好,终于在书桌前坐下的时候,已经没了清晨的感觉。

家务最重要的不仅是动手去做,而且要时时想着。比如,什么时候要洗床单了,什么时候要扫尘了,什么时候要去洗染店取干洗的衣服,什么时候要卖废纸了,这些,全是我在想,如有一桩想不到,他是不会主动去做的。

虽是他买菜,可是买什么还须我来告诉他。平心而論,他是很勤勉了,只要请他做,他总是努力。可是,他干这一切的时候却总有着为别人代劳的心情。洗茶杯,他会说:“茶杯给你洗好了。”买菜,他则说:“菜给你买来了。”弄到后来,我也传染了这种意识。请他拿碗,就说:“帮我拿一只碗。”其实,他应该明白,即使他手里洗的是我的衣服,这也是我们共同的工作。可是,他不太明白。

过去,我很崇拜高仓健这样的男性,高大、坚毅,从来不笑,似乎承担着整个世界的苦难与责任。可是渐渐地,我对男性的理解越来越平凡了,我希望他能够体谅女人,为女人负担哪怕是洗一只碗的小小的劳动。须男人到虎穴龙潭救女人的机会似乎很少,生活越来越被渺小的琐事充斥。

生活很辛苦,要工作,要理家,谁也不甘比别人家过得差。为了永远也做不尽的家务,吵了无数次的嘴,流了多少眼泪,还罢了工,可最终还得将这日子过下去,这日子却也吸引着人过下去。每逢烦恼的时候,他便用我小说中的话来刻薄我:“生活就是这样,这就是生活。”是的,这就是生活,有着永远无法解决的矛盾,却也有同样令人不舍的东西。

虽有着无穷无尽的家务,可还是有个家好啊。房间里有把男人用的剃须刀,阳台上有几件男人的衣服晾着,便有了安全感似的,心定了。反过来想,如若没有一个人时常地吵吵嘴,那也够冷清的;如若没有一大摊杂事打搅打搅,每日尽爬格子又有何乐趣,又能爬出什么名堂?想到这些,便心平气和了。

何况,彼此都在共同生活中有了一点进步,他日益增进了责任心,紧要时候,也可朴素地制作一汤一菜。我也去掉一点大小姐的娇气,正视了现实。

◆半岛

这几天老人有事离开,媳妇单位工作又忙,不能请假。于是在家照顾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我的肩上。三天下来,心里“累并快乐着”。尤其是这份快乐,除了血脉亲情带来的欢愉,更有种荣耀加持的得意。毕竟任何人听说我能独自在家带上三天孩子,都要夸奖一番的。

同样的工种,换一个人干,效果大不一样。工作日老人家一带就是五天,而且长年累月,难得休息,却没听人交口称赞“这奶奶(外婆)好能干”!为人母者,从怀孕、生育到喂养陪伴,一条龙服务,似乎也是分内之事。倒是男人,偶尔换一片尿布、遛一次娃,便收获一片赞誉。

时代在发展,“男耕女织”已成过去式,但“男主外女主内”的大原则,依旧入脑入心。好些男同胞干活,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主要目的是发朋友圈求赞,收获一个好男人的名声。还有一部分男性朋友,当甩手掌柜,以不下厨不洗衣服为荣,什么“君子远庖厨”之类,理论一大堆,洋洋自得。

我的选择很简单,既然是搭伙过日子,就要合理分担家务。当然分工可以略有不同。但我天生就只会做黑暗料理,于是自觉餐后洗碗打扫。

家务中也有三六九等的。有些家务,比较枯燥,比如洗碗洗衣服打扫卫生的活计,没有太多创造性。不像做饭,水平高的,可以玩出花儿来。只是玩得越兴奋,洗碗的工序可能就越复杂。洗衣服也是麻烦事儿,尤其是有了孩子,衣服上沾点米粒、拉泡大便、滚身泥巴、滴上墨水,间歇性再见个血什么的,怎么折腾怎么来。还得立马洗,否则油腻啊污渍啊就洗不掉了。

怎么办?不想干,就花钱请人。以前叫保姆钟点工,现在改叫家政服务员。我身处东部一个城市,光请个半天洗衣做饭的,一个月就要两千。如果是北上广,价格会更高。可关键在于,外人进了自家门,怎么着都要差点火候。

如此说来,同是花钱,还是置办一些工具来得稳妥。我认为洗衣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可与之相提并论的,还有洗碗机。于是部分枯燥费时的家务,可以交给科技和人类文明去完成。而且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机器人开始进入家庭,未来人们把擦桌子、拖地等外包给科技,同样指日可待。

随着超市的兴起、物流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会越来越难寻到菜市场的烟火之气。家务之事,似为同理。有点小小的遗憾:为寻常家务事,夫妻家人之间意见不一、拌嘴吵架,是感情的黏合剂和调味品,若事事外包,此味将不久于人世矣。所以为了家庭和睦、感情融洽,还是留一点家务,彼此分担吧!

◆苏菲

说实话,我是不太喜欢做家务的。在有孩子之前,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专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领域,将不喜欢也不擅长的领域外包出去。于是,我尽量把家务简化或者干脆外包。然而有了孩子之后,我发现这样的想法对孩子并不适合。做家务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大意义。

第一,做家务能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升自我价值感。

以我大儿子为例,他的生活能力是这样一步步提升的。3岁以前,学习自己吃饭、穿衣、穿鞋、上厕所、睡觉,具备最基本的自理能力。4—5岁时,学习整理自己的房间、自己洗澡、自己洗简单的内衣等更高一级的自理能力。同时,开始帮助他人。比如我购物时,帮我装袋子、推车;在家扫地、拖地、洗碗;给弟弟穿鞋、戴帽子等。6—7岁时,学习更高级别的处理能力,比如去游泳馆自己更衣、洗澡、收拾衣服;出门问路、办事、买东西时自己独立处理;自己榨果汁,简单烹饪;自己去小区内离家较近的课外班上课;自己准备第二天上学的用品。当孩子发现自己具有一定能力,就对独立处理问题有了信心,也有了一定的自我价值感。他相信自己能照顾好自己,能做更复杂的事情,也能去帮助他人。这种生活能力和自信心,对他今后的独立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做家务能帮助孩子培养责任感。

当孩子独立承担了一项任务,就开始为之负责。如果孩子承担了某项任务,他就需要:记得去做这件事儿;真的去做这件事儿;思考如何完善工作流程;处理如何和其他人协调。当每个家人都对家庭有了一份责任感,家庭的凝聚力就会提升。有新闻说80后夫妻离婚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家务的争执。其实家务只是表象,责任感才是根源。当一方发觉自己承担了过多的家庭责任,而另一方责任感淡薄,就容易产生不满和矛盾。

第三,做家务能激发孩子的感恩意识。

我们都是在有了孩子之后,才开始感念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么大的心血。家务也一样。当我不和父母同住时,我才发现操持一个家需要花费多少精力。成人尚且如此,孩子更是。当孩子开始要为扫地负责时,他就会注意吃饭时不掉那么多食物在地上。当他开始协助我做饭时,他才会感叹做那么一大桌饭菜是多么不易。而感恩之心是和一个人的幸福感紧密相关的。什么都觉得理所应当的人,不会感觉到幸福。

养育了两个孩子的我,深知孩子个性不同,教养的难度也不同。我的大儿子比较喜欢动手做事,做家务上并不需要太多动员;而小儿子更加像我,做家务的意愿比哥哥低。他本来就是家里最小的,再加上哥哥很愿意帮忙,就“外包”了不少该自己做的事情。但我还是努力去营造一个环境,鼓励他自己动手,给他做事的机会,让他体会到成就感。同时,我也坚定了自己要以身作则,带头做家务的信念,给孩子学习生活技能一个积极正面的影响。

◆刘明

标题,是我发给弟弟的信息。

前天,弟弟和弟媳,还有母亲,带着小侄女,从湘西来长沙检查身体。我在家里忙了一上午,做了一桌子菜,请他们吃饭。弟弟有些不相信,反复问他嫂子,这是老兄一个人做的菜?这也难怪,我坦白,过去自己确实是个比较懒惰的人,特别在做家务方面,动手实在是少。这首先缘于有个厨师级别的爱人,她不但饭菜做得好,而且也喜歡这门技术活。结婚快十年了,我能如此心宽体胖,跟她密不可分。其次,我有个好母亲。儿子和女儿先后来到这个美妙的世界,母亲一直在长沙帮我们带孩子。从小吃母亲做的饭菜长大,她也知道我的口味。所以这些年,我在家务活上也几乎没动手。有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宠爱着,我承认,生活幸福得不得了。

可不得不反思,因为远离家务活,我的写作思维变得越来越飘浮。追求所谓的高大上,恰恰忽略了很多身边的美好。特别是带孩子过程中的苦累和乐趣,我虽也常在朋友圈晒些照片,但坦白地说,那不过是偶尔表现,谈不上真正投入。去年以来,感念父亲一个人在湘西农村,我和爱人商量,她辞职回家带孩子,母亲回老家陪父亲。母亲离开了长沙,我的生活节奏发生了些变化。两个孩子,我原来几乎是象征性地带那么一两回,也多以读了书的儿子为主。如今看着爱人一个人忙乎,于心不忍。我开始主动做起了家务活。

干记者多年,喜欢大嘴吃四方,也爱动手跟大厨们学几手,所以做饭菜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难就难在观念的转变,难就难在行动的坚持。家庭生活,重在将心比心。没有哪条规定说,女人就是天生带孩子、做家务活的。也没哪个规矩指出,男人在干事业时可忽视家务活。过去,我总以为,一个家庭有没有经济基础,是男人的责任。一个家庭和睦不和睦,是女人的义务。男主外,女主内,这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思想,可也是中国千年文化的积淀。我从来不反对女权主义者的努力,不过,具体到现实生活,我还是有这种大男子主义思想的。这种思想的好处是,可以激发男人在社会竞争中努力拼搏。不足就是回到家,往往忽视了家庭生活里的举手之劳。

这社会生存压力大,男人是不易。可女人容易吗?就是家庭主妇,能把孩子健康带大,酸甜苦辣咸,谁解其中味?更何况女人也有女人的事业。人生短暂,无论男女,除了家庭,每个人都应该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留遗憾。所以当爱人想做些事情的时候,我全力支持她。大家能各自做些开心的事业,孩子轮流带,多幸福。

◆颜辞

“谁做家务”真是婚姻里永恒的话题。我和老王刚结婚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也为这件事吵得不可开交。

矛盾点在哪里呢?

因为我是一个不爱做家务的人,只有等我心血来潮了,才会主动邀请老王进行大扫除,然后我们一起烧几个可口的小菜,享受一下美好平淡的小夫妻生活。平时的家务活,都请钟点工解决。比起做家务,我更喜欢工作,喜欢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成就感,得到更高的薪水,减压的方式我也更倾向于健身运动很明显,通过做家务减压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但老王不一样啊,他出生在一个女人都不上桌吃饭的家庭里,从小见多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分工模式,没和我生活在一起以前,他都没看见过这个世界居然有不爱做家务的女人,更不知道原来女人对工作可以比男人还热衷还勤奋。这超出他的认知范围了,而爱情、婚姻就是用来打破原有认知的。

我们吵架不是因为我不做家务,把家务都推到他一个人身上,我从来不这样“双标”我认为可以请人做,也可以一起做;而老王认为家务就应该女人做。

不好意思,这就踩到我的底线,让我不舒服了。

不舒服,我是一定不会像很多中国式家庭中的女人那么隐忍的,我会在第一时间就大声叫唤。所以,我和老王争吵、恳谈、深入交流很多次,真的是很多很多次。我试图去让他理解两件事:一、他想要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我无法接受,这是我的底线,我不能妥协和让步,不能因为我性别是女,就要包揽家务,因为他性别是男,就可以指手画脚;二、我和他一样在工作,我也很忙很累,如果他希望家里变得整洁,家务要么一起做,要么请人做,但不要想着只有我来做。我可以很坦白地说,如果我们无法在这件事上达成共识,我会不惜和他分开。

如今的老王可以变得那么温柔体贴善解人意,除了基于他对我的爱,也少不了我在原则底线上强硬的做派。

我特别理解一个女人在得不到丈夫的理解和支持的情形下兼顾事业和家庭过得有多么辛苦。长期的委屈感、无助感、被亏欠感,都能持续消耗一个女人的元气,令她变成一个充满负能量的怨妇,也令一场婚姻变得无比糟糕。在我们的先生成长起来的那个年代,有多少原生家庭懂得引导他们的儿子要分担家务、体贴女性?所以,当这一届男人结了婚,成了家,很多人都没有养成做家务的习惯,眼里看不见活儿,自然也看不见妻子干了多少活儿。

这个时候,女性需要做什么?需要说不,需要交流,需要引导。须知,这不止是关乎家务,更是关乎家庭!

猜你喜欢
家务活家务家庭
做家务
帮妈妈做家务
家庭“煮”夫
这些家务活儿,你应该学会做哦!
恋练有词
家务劳动,从学龄前开始
当艺术家干起家务活
搭把手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