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烽火中的动物长征

2019-09-10 03:28黄志毅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大军南京重庆

黄志毅

美 国加州牛、荷兰牛、澳洲马、英国约克夏猪、美国火鸡……如果看到这么一支神奇的动物大队行进在路上,你会不会觉得吃惊?

1937年12月到1938年11月间,在南京通往重庆的路上,就有这么一支另类的动物大队在跋涉。它们的“队长”叫王酉亭,当时的身份是中央大学农学院教师、畜牧场长。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央大学奉命西迁。在战火纷飞的岁月,西南大后方为学者和莘莘学子提供了一个相对宁静的空间,让学术得以传承和发展。王酉亭带队的这支动物长征大队,也是西迁的一分子。

他和一千多只动物较上劲了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日本侵略军即将进逼南京。8月4日,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主持校务会议,紧急部署应对战争爆发的迁校措施。

王酉亭工作的中央大学农学院,其学生人数、师资人才、教学科研、设备配置及畜牧家禽优良品种,当时在亚洲堪称首屈一指。战事迫在眉睫,中央大学各院系图书设备均已搬迁完毕,唯有大群牲畜无法随校西迁。校长罗家伦在离开南京前,曾来到农学院与王酉亭等人落泪话别。他再三叮嘱:“敌人逼近首都,这些余下的牲畜,你可迁则迁,不可迁也可送人放弃,我们也不会怪你。”

王酉亭和畜牧场的留守职工则认为,畜牧场从外国高价引进并饲养多年的牲畜家禽,美国加州牛、荷兰牛、澳洲马、英国约克夏猪、美国火鸡等品种,是教学科研和畜禽改良的稀缺品种和国家财产,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绝不流失丢弃。把没能迁移的动物护送到重庆,送到我们的中央大学。绝不留给敌人,成为日本鬼子的盘中餐!”

南京和重庆之间远隔万水千山,何况又是炮火纷飞的战争时期。如何将这1000多只动物安全转移?36岁的场长王酉亭果断决策指挥,立即动手赶制板条木笼,分别筹集资金、医药、粮草物资,做好动物西迁的具体准备工作。

12月9日,南京已成围城之势。东南西边都被日军包围,天上敌机轮番轰炸,地面枪炮声昼夜不断,唯有长江北岸日军尚未到达。在此千钧一发的时刻,王酉亭凌晨带人赶到南京城西北的三汊河江邊,高价雇佣四条大木船悄然驶至下关。

当天晚上,畜牧场职工除少数人解散回家外,其他人员全部出动,分头将畜牧场的鸡鸭鹅兔等小动物装箱进笼,并置于牛马背上驮运,猪、羊等家畜则驱赶随行。在场长王酉亭的安排指挥下,他们出挹江门赶到下关江边。星夜寒风中,全部牲畜家禽分批运送上船,长江破浪往返三趟,第二天拂晓时到达浦口北岸。

为早日远离战场,王酉亭命令全队人员昼夜兼程前进,不得有片刻耽误。经过江浦、全椒,12月底就过了合肥,往河南信阳方向进发。

“动物长征”困难重重

长达四百米的动物大军行进速度非常缓慢。百余头牛马背驮装有鸡鸭鹅兔的木笼,几百头猪、羊随后,每天仅能走一、二十里路,有时候走一两天还要歇几天。王酉亭只好雇佣沿途农民的板车、毛驴车,拉着走得慢的动物加速西进。

路途中,最大难题就是如何解决动物的伙食问题。战时赶路缺乏条件,王酉亭和职工们只有想方设法,沿路割草并向农家购买饲料、粮食,粗细合理搭配,精心饲喂这些动物。动物生了病,他们就用带出来的有限医药,并就地采摘草药进行诊治。天黑了,只好先安顿喂养好动物,大家才能席地而睡。

战时兵荒马乱,大批难民也沿着这条道路西撤。前方既有军队撤退后方,也有大部队开往前线。见到这支浩浩荡荡的“动物大军”,路途中躲避战祸的人们瞠目结舌。人们不明白:这些人赶着大群牛羊要去何方?

少数由前线溃散西撤的国军和散兵游勇,见到这批西撤“大军”,竟然顺手牵羊,动手抓走鸡、鸭、鹅来犒赏自己,让人无可奈何。路途中还多次险遇横行霸道、拦路抢劫的土匪。王酉亭们冒着生命危险,一路巧妙周旋、涉险过关。路途中他们亲眼所见:桥梁已被炸毁,村庄燃起大火,前方道路又被日军占领……危险时王酉亭急中生智,带领“动物大军”从乡间小路绕行,冒着日寇轰炸的炮火,多次突破封锁线,在追剿和枪弹中前进。

王酉亭原计划沿着大别山北麓行进,到达信阳后乘火车南下武汉,再由汉口乘船西上重庆。无奈此时寒冬来临,经过数月紧张奔波的“动物大军”,已经人困马乏,更有不少畜禽染疾患病。王酉亭急电重庆中央大学请示,得到回复要他们暂停行军,寻觅安全地带休整过冬。于是,他们找到僻静山村驻扎休整,等待春暖花开时再继续西进。

天寒地冻,虽然可以点燃篝火取暖,但还是有些小动物被冻死了。可喜的是,在山村休整期间又陆续诞生了一些幼畜,王酉亭破冰担水、寒夜挑灯为两只牛犊接生,为大家带来了新的希望。

1938年11月上旬,这支坚韧不拔的“动物大军”在耗时一年、跨越半个中国、行程约四千多里后抵达湖北宜昌。在宜昌,王酉亭与著名爱国实业家、时任国民政府交通部常务次长的卢作孚意外相遇。卢作孚慷慨同意在轮船运输物资的最困难时期,无偿安排船只、挤出舱位运输这些动物到重庆。

几天后,王酉亭一行在宜昌登轮西上抵达重庆,终于进入市郊沙坪坝的中央大学畜牧场。

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在晚年回忆录《逝者如斯夫集》中写下了与“动物大军”在重庆化龙桥附近见面的难忘场面。

“在第二年(1938年)深秋,我由沙坪坝进城,已经黄昏了。司机告诉我说,前面来了一群牛,像是中央大学的,因为他认识赶牛的人。我急忙叫他停车,一看果然是的。这些牲口经长途跋涉,已经是风尘仆仆了。赶牛的王酉亭先生和三个技工,更是须发蓬松,好像苏武塞外归来一般。我的感情震动得不可言状,看见了这些南京赶来的牛羊,就像看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我几乎要向前去和它们拥抱。当我和这些南京的‘故人’异地重逢时,心中一面喜悦,一面也引起了国难家仇的无限愤慨;我眼中的泪水也不禁夺眶而出了。”

猜你喜欢
大军南京重庆
作弊
南京大闯关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大话三国志
南京博物馆18件“镇院之宝”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