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情况

2019-09-10 07:22将军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年9期
关键词:养鱼种养水产品

将军

我国有着悠久的稻田养鱼历史,稻渔综合种养是在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经过不断技术创新、品种优化和模式探索,我国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逐渐形成了一个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共赢的产业链,在全国上下掀起了新一轮发展热潮,是经济上划算、生态上对路、政治上得民心,值得大力推广的农业技术模式。

中国的稻田养鱼历史悠久。汉代时,在陕西和四川等地已普遍流行稻田养鱼,至今已有2 000多年历史;唐昭宗年间(公元889—904年),就有了关于稻田养鱼的方式及其作用明确的记载。然而,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稻田养鱼基本上都处于自然发展状态。民国时期,有关单位開始进行稻田养鱼试验,并向农民开展技术指导,但由于多年战乱,稻田养鱼的规模发展受到了制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鱼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2000年,我国稻田养鱼发展到2000多万亩,成为世界上最大稻田养鱼国家,稻田养鱼作为农业稳粮、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有效地促进了稻田养鱼的发展。同时,为克服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品种单一、经营分散、规模较小、效益较低等问题,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要求,“稻田养鱼”推进到了“稻渔综合种养”的新阶段。近年来,在党和国家各级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国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已步入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据统计,2017年我国有稻渔综合种养的省份共27个,北京、海南、西藏、青海4个省份未见统计(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800万亩,其中湖北省502万亩、四川省464万亩、湖南省332万亩,上述3省份总面积占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的46.4%。另外,江苏、贵州、云南、安徽、浙江5省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均超过100万亩。

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产量194.75万吨,其中湖北省51.70万吨、四川省37.78万吨、浙江省28.66万吨,上述3省份水产品总产量占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总产量的61%。另外,湖南、江苏、安徽3省份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产量均超过10万吨。

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单位产量77.16千克/亩,其中浙江省达到261.21千克/亩,另外,上海、江西、湖北3省份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单位产量都超过100千克,江苏、四川、安徽3省份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单位产量也超过全国平均值。

从各省情况看,2017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较2016年2500万亩增加了11%,各省份中,河南省增加最多,增幅达到1127%,此外,吉林、新疆、上海、黑龙江、河北、湖北、安徽、湖南、江苏、山东10省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均超过全国平均增速。2017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产量较2016年163.23万吨增加了19%,各省份中,河南省增加最多,增幅达到348%,此外,河北、吉林、湖南、湖北、宁夏、广东、黑龙江10省份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产量均超过全国平均增速。2017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单位产量较2016年71.77千克/亩增加了7.5%,各省份中,宁夏、甘肃2省份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单位产量增加最多,均增加1倍,此外,河北、湖南、江西、湖北、广东、天津、贵州、云南、吉林9省份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单位产量增速超过全国平均增速。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呈现出从单纯“稻鱼共生”向稻、鱼、虾、蟹、贝、龟鳖、蛙等共生和轮作的多种模式发展的趋势,已逐步形成稻—蟹、稻—虾、稻—龟鳖、稻—鱼、稻—贝、稻—蛙及综合类等7大类24种典型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在各地区因地制宜,进一步本地化,区域特色明显。

稻—蟹共作模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浙江、上海、江苏、河北、湖北和云南等省份,已形成典型的“辽宁盘山模式”“宁夏稻蟹共作模式”和“吉林稻田养蟹技术模式”等。

稻—虾连作、共作模式:由于操作简单、收益较高,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最受欢迎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并且已经成为小龙虾的主要养殖方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云南、四川、河北等省份,已形成典型的“湖北稻—小龙虾连作、共作模式”和“浙江绍兴稻—青虾连作模式”等。

稻—鳖共作、轮作模式: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北、福建、江苏以及天津等省份,已形成典型的“浙江德清稻—鳖共作、轮作模式”等。

稻—鳅共作模式:主要分布在河南、浙江、江苏、河北、湖北、重庆、天津、湖南、安徽等省份。目前包括先鳅后稻、先稻后鳅和双季稻泥鳅养殖模式,已形成典型的“浙江稻—鳅共作模式”等。

稻—鱼共作模式: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四川等全国大部分省份,已形成典型的“浙江丽水丘陵山区稻鱼共作模式”“江西万载平原地区稻鱼共作模式”以及“云南元阳哈尼梯田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等。

据统计,全国单一种植水稻的平均纯收益不足200元/亩,稻渔综合种养的经济效益明显提升。据对2017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测产和产值分析表明,稻渔综合种养比单种水稻亩均效益增加90.0%以上,平均增加产值524.76元/亩,采用新模式的均增加产值在1000元/亩以上,带动农民增收300亿元以上。

从生态效益上来看,根据示范点测产验收结果,19个测产点中,最少的点减少化肥用量21.0%,最高的减少用量80.0%;农药用量最低减少30.0%,最高减少50.7%。根据上海海洋大学、浙江大学等技术依托单位研究结果,稻渔综合种养平均可减少50.0%以上的化肥使用量,减少50.0%以上的农药使用量。研究表明,稻田中鱼、虾等能大量摄食稻田中蚊子幼虫和钉螺等,可有效减少疟疾和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的发生,稻田中蟹类活动和摄食可有效减少杂草的滋生,可有效节省人力并减少农药的使用。同时,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稻田其温室气体排放也大大减少,甲烷排放降低7.3%~27.2%,二氧化碳降低了5.9%~12.5%。

与此同时,稻渔综合种养具有稳定粮食生产的作用。根据水稻边际效应原理和测产结果分析,在沟坑占比低于10%的条件下,稻渔综合种养不仅不影响水稻生产,而且可以解决稻田撂荒闲置和“非粮化”“非农化”等突出的农村问题,大大调动了农民种稻积极性,促进粮食稳产。稻渔综合种养是一些地区产业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2017年农业农村部扶贫工作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推进行动,在湖南湘西、内蒙古兴安盟、黑龙江泰来、贵州铜仁和遵义、陕西延安等省份贫困地区,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指导与培训,指导稻田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

综上所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是促进乡村振兴、富裕农民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还能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产业融合,并有利于农村防洪蓄水、抗旱保收,体现了渔业的多功能性;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提高了稻田能量和物质利用效率,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废水废物排放和病虫草害发生,显著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促进农耕文化与渔文化的融合;是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方向:作为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符合生态环境约束政策对渔业发展的严苛要求,也是发展休闲渔业的潜在资源。

(来源:中国农村科技)

猜你喜欢
养鱼种养水产品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养鱼记
安徽 大力实施种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养鱼
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袁善楚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山东威海水产品批发市场近期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