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

2019-09-10 07:22李重兵
家长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数学学科中高年级小学阶段

李重兵

摘要:良好的习惯可以造就一个人。因此,在新课标理念下,农村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教学价值,使学生对所学习内容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见解。数学课预习是学生对新知识准备阶段,是高效学习的前奏。通过预习能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大致了解,促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激发,使其能够自主、自动地融入课堂学习中,加快理解数学知识的速度。

关键词:小学阶段;数学学科;中高年级;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并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掌握。农村教师为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良好习惯,应积极转变教学思想,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使学生对知识进行铺垫性学习,促使其在课堂中能够积极参与,提高其自学能力的同时使其掌握学习方法。

一、转变传统模式 重视课前预习

在农村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对课前预习予以高度关注。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及固有模式,摒弃“预习会打乱课堂顺序”的错误思想。正确理解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大致了解,并在课堂中通过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预习作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与获取的重要环节,能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也是学生提高数学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以保证学生正确学习动机为基础,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快速掌握知识内容。学生自主动机与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在一定学习范围内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应当学会放手,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而预习则是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预习观念,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将预习的重要性渗透给学生。同时要对学生的预习方式予以鼓励,使学生重视课前预习,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预习的习惯,进而推动自身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二、培养学生兴趣 树立预习动机

随着新课标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为学生创设极具生动且趣味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激发。而预习作为学生独立个体自觉、自主的活动行为,教师应当以正确的引导方式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高效学习。例如,教师在班级开展“预习新星”活动,通过每周或每月的评比,给予表现优秀的学生一定奖励,并要求获得奖励的学生在班级进行相关汇报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促进班级预习氛围的营造,同时也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对自身的预习习惯及方法进行反思与优化,使自己的预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教师通过合理激励机制的建立,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及后进生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能够对学生预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有效方法指导 掌握预习技巧

对小学中高年级数学预习内容的安排,应当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具体需求为切入点。学生在刚开始接触预习时,教师应当对预习要求及任务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带着明确的目标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掌握,做到针对性地记忆与理解。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对教学内容及相关特点进行分析,对其内在价值进行深度挖掘,提高预习内容的吸引力,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参与预习活动。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教师布置具有层次性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在预习中面对清晰的知识结果进行思考与分析。而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应适当采用差异性教学手段,将学生分为三个阶段,例如,针对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要求其思考“我们在下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而中等生则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学习?”对优等生的要求即是“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对知识进行快速掌握?”如,在学习“梯形”时,教师为学生做出以下预习内容安排(1)梯形的特点(2)梯形周长的计算方式(3)梯形周长具体有哪几种计算方式。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初步接触预习方法时,教师只有通过具有指向性的教学手段对其学习习惯进行培养,才能使学生在有效的指导中掌握预习技巧。教师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明确目的,进而对新知识有较为准确的感知与理解,并将其中重要概念及结论进行重点标注,使其在课堂学习时能够进行针对性理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四、科学评价方式 养成学生习惯

教师应当定期对学生的预习内容及预习方式进行检查,并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纠正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预习本及书本进行检查,结合课前、課内、课后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具体的预习情况,多角度、多手段的检查方法为科学性的评价提供有力支持,进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推动其预习动机的长期持续。教师为使学生的预习习惯得到良好培养,应针对学生的预习程度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之前都对哪些内容进行预习?有哪些问题还没解决?”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交流促进组内同学共同进步。同时对存在疑问的知识,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解决,以具有层次性及逻辑性讲解,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只有掌握相关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知识内容。教师在学生预习后通过科学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树立学习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会学习为其带来的荣誉感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结语

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此教学过程中应当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通过有效的引导方式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信念。农村学校虽然教学资源较为匮乏,但只要通过学校及家庭的耐心指导与高效监督,也能够使学生的预习水平不断提升,进而养成预习习惯,为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注:本文为兰州市2019年度教师个人课题“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批准号:LZ[2019]GR2986)研究成果。

(责编  张 欣)

参考文献:

[1]高星晖,车红.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9).

猜你喜欢
数学学科中高年级小学阶段
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如何让农村留守儿童重视数学学科的学习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探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探讨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程中对“自主阅读”教学的尝试
留住历史,留住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