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扶贫纪检干部:离开后,还是放不下心

2019-09-10 07:22辜琪瑶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19年2期
关键词:沟村芭蕉村民

辜琪瑶

见到王校彬时,他正在电话里与铜厂沟村的“同事”沟通幼儿园的事情,电话是一部古董级的直板机。“离开那里后,有些‘小’事情还是放心不下。去铜厂沟村的时候专门买的,充一次电比智能机用的时间更长。村里人都知道这个号,回来就没有注销。”王校彬说。

2016年11月,四川省纪委派驻省外侨办纪检组干部王校彬被选派到凉山州雷波县汶水镇铜厂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到去年底他不仅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还与当地彝族同胞结下了深厚友谊。

“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习,向王校彬书记一样帮助家乡人民做更多的事情。”铜厂沟村中学生罗正学对王校彬充满了敬佩之情。村幼教教师丰可在说,“一村一幼项目让我们贫困村的儿童不出村门上了幼儿园,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现在幼儿园建成了,王书记还协调资金帮我们装修,我们很感恩。”

改变“20岁小学毕业”的现状

铜厂沟村,是地处小凉山地区的一个偏远山村。平均海拔1750米,居住着98户人家。在搬迁新村之前,进村的道路全是土路。“村民住的全是土房子,没有有线电视信号,一些村民自己在山上挖沟引水自用,一到旱季,用水不足。”

“刚开始我们都认为这些大城市来的,哪能吃得了苦、办得了事,没想到他和我们一起搬东西、种树,还为娃娃们做好事,找了很多项目。”2016年底,王校彬刚到铜厂沟村的时候,村民对他还抱有怀疑的态度,但很快,王校彬就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可以。

当年冬天,王校彬爬上了村里最远、位于大山顶上的小组。可上去容易,下来就难了。“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只能半趴在地上慢慢磨。”半夜回到村里的王校彬,一身衣服全是雪水和泥巴。他暗暗下决心,要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现状。

说到做到,随后,他就着手干起铜厂沟的新旧村落搬迁工作。

然而工作开展起来并不顺利,一些人家不愿意搬迁:离不开祖祖辈辈们居住的地方、怕不能够适应新村的环境……基层工作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王校彬和他的同事们成功地通过娃娃上学这件事说服了村民。

铜厂沟老村离学校较远,孩子们去上学,单程需要走一个半小时的山路。遇到下雨天,很容易摔倒。据王校彬介绍,怕娃娃出意外,村里的孩子们大多是十几岁才开始读小学,小学毕业二十岁左右,很多人到这个年龄就不愿再继续读书了。

搬到新村后,交通便利,孩子们走路去学校只需要不到20分钟。此外,依托财政资金,村里还修建了一个幼儿园。“以前在老村时,村民分成三个小组分散居住在三山头上,三个小组之间山路崎岖而又陡峭,交通十分不便。”

幼儿园刚建成时,由于资金短缺,没有办法装修。王校彬争取到了7万元,解决了这个问题。宽敞明亮的教室、50多寸的液晶彩电、神奇的积木玩具……小朋友们每天充满了欢声笑语。走出家门就可以上课,对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山里的村民来说,这是第一次。

2017年4月,铜厂沟村的村民全部搬入新居。新居采用红砖钢筋水泥建成,是完全符合行业标准的安全住房。房屋户型设计科学,有客厅、卧室、厨房、厕所、餐厅,十分便利。每户人家的屋前都有20平方米的菜地,村民可以种植果树、蔬菜等,富有农村田园特色。

有村民不愿种芭蕉芋,怎么破?

一个地方要脱贫,光靠政府资金支持是不行的,还必须要有一个产业,把整个村子的经济“支撑起来”。搬迁新村后不久,王校彬就开始推动他考虑了很久的想法——办芭蕉芋猪种养循环基地。“芭蕉芋是当地的特色产品,而且农业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在科学上有迹可循。”

但开始推广这个项目时,王校彬遇到了阻力。芭蕉芋猪种养循环基地需要有1个芭蕉芋种植基地配套,项目计划种植100亩的芭蕉芋,但因种芭蕉芋需要翻地、采收费力,多数村民不愿种植。王校彬和驻村工作队一起多次动员催促,毫无成效。

那段时间,王校彬心急如焚,“建房修路都没遇到这么难的坎,偏偏在这件小事上一筹莫展。”此事推脱扯皮了近2月,而芭蕉芋种植有很强的季节性,一旦错过这个季节,项目将会被收回。

單纯的催促埋怨可能不管用,王校彬转变了思路,多次找村民、村干部摆龙门阵,听听他们的看法。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这时一位小组长建议,免费发种子、种植给工钱,村民也许会种,时间紧迫,王校彬觉得建议基本可行,但又不能让村民认为扶贫是免费午餐,思虑再三并和镇村干部商议后,决定暂时免费发种子、种植给工钱,所需费用将来从村民的分红中扣除,最终100亩芭蕉芋如期种植。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在王校彬的调动下,村里也发展了其他产业。“铜厂沟老村山上有野生的猕猴桃,味道很好,我就和村上谋划试种猕猴桃。”2018年植树节,村里开工建设了一个30亩的猕猴桃种植基地。此外,通过招商引资,采取公司+农户模式,村里还建设了一个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了50亩的白芨黄精。

让爱书的孩子有书念

王校彬没有想到,两年的驻村工作,会和村里的小朋友们结下深厚的友谊。

来到铜厂沟村第二个月的一天,在挨家挨户进行精准扶贫复核时,王校彬来到悬崖边上一户人家,大人们都不在家,房屋很破旧。

进屋后,王校彬看到一个小女孩静静地坐在灶台边,借着屋门透进来的微光看书。黢黑的灶台、幽暗的墙角、浅红色的上衣、微弱的光线、粘上黄泥巴的小板凳,时间定格在那一刻。

“我的脚步不自主地停下来,她也许并不认识几个字,但那一刻,她对书本安静、专注的样子令我惊讶,更震撼了我的心灵。”在王校彬的工作手记里,他这样写道。

这个名叫巫阿牛的小姑娘深深地打动了王校彬,这是怎样一个孩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也不掩对知识的渴望?王校彬对扶贫工作和自己身上的担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要重视学习”。

后来,中央纪委驻雷波县帕哈乡磨石村第一书记王寿梗知道了巫阿牛的事情后,协调爱心企业为包括铜厂沟村在内的汶水镇全部幼儿园小朋友捐赠了帽子围巾等爱心物品,在王校彬的协调下,民盟成都理工大学支部的爱心人士也来到这里,开展义诊,进行了铜厂沟村幼儿园“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片希望”的捐赠活动。

山区偏远,师资或有不足。由于幼儿园里的幼教老师全是女生,王校彬自告奋勇地成为了孩子们的“体育老师”。陪着孩子们踢足球、打篮球、打羽毛球……王校彬直言,每天陪孩子们进行课外活动,就是他幸福的“疲惫”。

而与家人团聚的幸福,来自长途跋涉之后的探望。妻子吴赟说:“想他了,就千山万水去看他。”

王校彬当初把要去凉山驻村工作的事情告诉妻子时,还担心她不同意。那时他们刚结婚不久,且聚少离多——自己在成都工作,妻子在简阳教书。妻子虽然不舍,但还是选择支持他。

第一次去探望王校彬,吴赟就被当地的教育现状震惊了。铜厂沟村是一个纯彝族聚居村,地处大山深处,山高路陡,交通条件恶劣,离村子最近的学校有十来公里的路程。别说让孩子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仅让孩子学会汉话也要花费很大的功夫。

2017年9月,吴赟又一次踏上了这片土地。这次她不仅是来看望丈夫,还肩负起了给当地孩子上课的责任。一年多的时间里,她既担任雷波县民族中学的生物老师,又兼任生物学科的教学指导教师,缓解了该校缺生物教师的现状,并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了当地学校。

2018年12月,王校彬离开铜厂沟村的前一天,没有欢送宴,也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情。他只是平静地在这个过去呆了两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转了一圈,如往常一样,一路跟村民们打了声招呼。大山深处的风霜吹皱了他的脸庞,晒黑了他的皮肤,但他的心留在了大山里。

猜你喜欢
沟村芭蕉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爸爸跟我争芭蕉
芭蕉上练字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别了,半沟子
帮扶共建美丽乡村
芭蕉琴
长相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