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那狐的故事

2019-09-10 07:22保兰·帕里
小读者·阅世界 2019年2期
关键词:格兰魔杖狐狸

《列那狐的故事》是法国一部以狐狸为主角的长篇动物故事诗,是中世纪市民文学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法国同类故事诗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

这部长诗由二十七篇结构松散、意思并不连贯的组诗缀合而成,这些组诗原来都各自独立,直到法国现代语言学者吕西安·富莱将它们按情节顺序编辑,才成为完整的《列那狐的故事》。

整个故事的焦点集中在列那和伊桑格兰之间的争斗上,其间也穿插了列那和其他动物的恩怨,如狗熊布朗、花猫蒂贝尔、公鸡尚特克莱尔、狮王诺布尔等。

它假托动物世界,赋予动物们人的行为、语言、思想和感情,以兽喻人,影射人类社会,生动地表现了中世纪法国社会复杂的矛盾和斗争现实,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腐败。

作品中所有的动物都有各自的名字、身份和性格,而且像人一样生活在等级分明的社会中:狮子诺布尔是国王,代表着最高封建统治者;伊桑格兰狼和狗熊布朗等是贵族廷臣;教皇代表夏莫是一只骆驼;普利莫是一条嗜酒的狼;而鸡、兔、猫、蜗牛等则是下层社会的代表人物。

至于列那狐,他的形象最为复杂。尽管在故事中他是贵族廷臣之一,但在和狼、熊、狮子等的斗争中,他却是市民阶层的代表;他捉弄国王,嘲笑教会;他是智力的象征,他的胜利表示市民智慧战胜了封建暴力。另一方面,列那狐身上也体现出市民阶级的双重性:它对下层社会的普通百姓极端蔑视,肆意欺凌弱小动物。它对弱小者的欺凌,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弱小者的反抗,其行为受到了作者的谴责,因此在与弱小者的斗争中,列那总是失败者。

故事通过列那狐的经历,形象地反映出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黑暗、充满欺诈、掠夺和弱肉强食的野蛮世界。

狐貍和狼如何来到世界上,为什么前者叫列那,后者叫伊桑格兰。

朋友,你一定听过很多故事:比如帕里斯是如何劫走海伦的,特里斯丹是如何吟诵籁歌(盛行于中世纪欧洲的一种叙事诗)《金银花》的,还有狮子和绵羊的故事,以及许多寓言和武功歌(中世纪骑士文学的一种体裁,讲述勇敢无畏、荣誉至上和光明磊落的骑士阶层,在城堡和集市广为吟唱)。

但是,你却不曾知道发生在列那和他老朋友伊桑格兰之间那场没完没了的争斗吧!要是你知道的话,我可以告诉你这场争斗的起因;而在此之前,我得先说说那对冤家是如何来到这世界上的。

一天,我打开一个秘柜,惊喜地发现一本关于打猎的书。那本书上说,我们的祖先罪该万死,受到了上帝的惩罚;但他们刚被赶出伊甸园,上帝就为他们的命运担心起来。他把一根魔杖交到亚当手里,告诉他说,如果他想得到所需要的东西,只要用魔杖抽打海面就可以了。亚当立刻试了一下:他将魔杖横在咸涩的海水上面,当即就看到了一头绵羊。

“太好了!”他暗想,“有了绵羊,我们就会有羊毛、奶酪和羊奶了。”

夏娃看到绵羊,就想得到更好的东西。于是她要求丈夫让她也试一试。

夏娃接过魔杖,拍了一下水面。刹那间,一头凶恶的狼蹿了出来,扑向绵羊,叼着它逃进了附近的树林。

就这样,亚当和夏娃每用一次魔杖,就会有一种新的动物钻出海面。不过不同的是,亚当造就的总是已经被驯服了的家畜,而夏娃造就的却是一些野兽,它们和狼一样,无一例外地逃进了树林。

在这些野兽中,有一只狐狸,长着一身棕红色的毛皮。它那作恶多端的本性、狡猾机敏的头脑,让世上所有动物都望洋兴叹。在鬼点子这方面,这只狐狸与从前被称作“列那”的那位老伙计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直到今天,人们还用这个名字来称呼那些招摇撞骗的家伙。

列那的叔叔叫伊桑格兰,他是一个凶残暴躁的家伙,是所有凶犯和强盗的首领。因此,在我们的故事当中,狼和伊桑格兰的名字将混为一谈。

不过有一点必须承认,狼和狐狸之间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只是在它们相互走动,有什么共同利益或要共同行动的时候,狼才把狐狸看成是自己的好侄子,而狐狸则称呼狼为叔叔和朋友。

朋友,你现在认识了狐狸列那和狼伊桑格兰。

下面,就请听我讲述列那和伊桑格兰的故事吧。

一天早晨,列那双眼迷离、毛发零乱地走进叔叔的家。

“你怎么啦,我的侄子?你气色不太好,”屋子的主人说,“是不是病了?”

“是呀,我感觉不太舒服。”

“你还没吃饭吧?”

“没有,我一点都不想吃。”

“行了!好吧,艾尔桑大妈,赶快起床,给你亲爱的侄子做一串猪腰吃,他一定会喜欢的。”

艾尔桑从床上起来,准备照丈夫的话去做。可是,列那想从他叔叔那里得到的岂止是这些。他看见屋脊上挂着三块肥美的腌猪肉,其实他就是被这肉的香味吸引来的。“啊呀,”他说,“腌猪肉这样挂着太危险了!您知道吗,叔叔,假若您的邻居(不管是哪一个,他们都是一丘之貉)看见,一定会向您索要的。我要是您,就会马上把它们取下来,然后大张旗鼓地告诉别人,肉被偷走了。”

“啊!”伊桑格兰说,“我可不担心这些腌肉;那些家伙即使看到了,也永远别想尝到它的滋味。”

“这怎么可能?如果他们问您要呢?”

“要也没用;这肉我不会给世界上的任何人,哪怕是我的侄子、我的兄弟。”

列那也不多说;他吃完猪腰串,便告辞了。可是,第二天,他趁着漆黑的夜色,回到了伊桑格兰的屋前。屋里的人都在熟睡。他爬上屋顶,在上面挖出一个小洞,钻了进去,拿到了腌肉,把它们带回了家;然后,他把腌肉切成小块,藏在床褥的草垫里。

天亮了。伊桑格兰睁开睡眼:怎么啦?屋顶被掀开了,腌肉——他心爱的腌肉——被偷走了!“来人哪!抓贼呀!艾尔桑!艾尔桑!我们完了!”

艾尔桑从梦中惊醒,披头散发地直起身子:“出什么事了?噢!太意外了!我们遭窃了!该向谁去报案呢!”夫妻俩争先恐后地大呼小叫,却不知窃贼是谁;他们绞尽脑汁,也猜不出这起盗窃案的元凶。

这时,列那来了:他酒足饭饱,精神焕发,一脸的惬意。“嗨!叔叔,您怎么了?您氣色不太好,是不是生病了?”

“不生病才怪呢!还记得我那三块肥美的腌肉吗?它们被偷了!”

“哈!”列那笑着回答,“是呀,一点不错!您就应该这样说:它们被偷了。好,很好!可是,叔叔,这还不够,您应该到街上去大叫一番,让邻居们都不再怀疑。”

“啊呀!我对你说的可是真话;我的腌肉被偷了,那肥美的腌肉!”

“得了!”列那回答,“在我面前您就不用说这种话了,我知道:越是叫苦的人,越是没有苦。那些腌肉早就被您藏到了过往行人看不见的地方。您做得对,我非常支持您。”

“怎么!你这个幸灾乐祸的家伙,你难道就是不愿相信我吗?我告诉你,我的腌肉被偷了!”

“说吧,一直说下去。”

“你不相信我们,这样可不好,”这时艾尔桑大妈说话了,“你知道,如果腌肉还在的话,我们会很乐意和大家一起分享的。”

“我知道您会使很多花招。不过这些花招并不一定都划得来:您瞧,您的房顶上有一个洞;您不得不这样做,这一点我同意,但要修补它可是一项大工程。窃贼就是从这个洞口进来的,对吗?也是从那里逃走的?”

“不错,的确如此。”

“您也只能这么说。”

“不管怎样,”伊桑格兰一边转动着眼珠,一边说,“要是我抓到那个偷肉贼,那就活该他倒霉!”

列那不再吱声;他好看地噘了噘嘴,暗笑着走开了。这就是第一个故事,是在列那小时候发生的。后来,他将做得更妙,可是其他所有人——特别是他亲爱的老朋友伊桑格兰——却倒霉了。

保兰·帕里是19世纪法国著名“中世纪文学”家,著有《法国文学史》。他将《列那狐的故事》的二十七组诗的原作用现代法语改写成六十个列那狐的故事,使之变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是不朽的篇章,广受喜爱。

列那

列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他能言善辩、具有反叛精神。名义上是宫廷贵族,实际上却是市民阶级的代表。他一方面反抗国王、贵族和教会的欺压,另一方面却欺压比自己更为弱小的动物;他看起来和蔼可亲、温文尔雅,骨子里却机灵狡诈、诡计多端……但列那可贵之处也在于这一点,他不是一个单纯的正面或者反面人物,而是作者赋予他的两面性和模糊性,从而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生动的形象。

伊桑格兰

雄狼伊桑格兰,是一个有权有势,愚蠢又自作聪明的男爵,列那称他为叔叔。因为自己的愚蠢,伊桑格兰经常被列那捉弄。但每当遇到倒霉事他都认为是自己运气不好,后来成了列那的敌人,被列那假借给狮王治病为由杀死了。

蒂贝尔

花猫蒂贝尔,一个精明与列那不相上下的角色,曾与列那合作抢了猎狗的香肠、偷喝农夫家的牛奶,最后因为彼此不信任不欢而散。蒂贝尔曾为狮王效劳去传唤过列那,被列那设计陷害。最后他看清形势及时溜掉才避免了被杀的结局。

梅桑热

山雀梅桑热聪明、睿智,面对能言善辩、花言巧语的列那,能够保持清醒的认识和自己独立的判断,最后不但没有成为列那的美食,而且成功捉弄了列那。她是弱小动物的代表,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保全了自己。

尚特克莱尔

尚特克莱尔,一只美丽、骄傲的公鸡。他不听母鸡品特的好言相劝,相信了列那的花言巧语,被列那抓住,险些丢掉性命。后来,他再次轻信列那,带领母鸡和小鸡们走出院子,害得好多小鸡被列那咬死,只好带领母鸡品特到狮王那里控告列那。

诺布尔

狮子诺布尔是动物王国的国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骄傲自大,刚愎自用。在审讯列那时被列那用“宝藏”迷惑使其逃脱,后因列那治好了他的病而对其宠信有加,常常被列那利用和戏弄。

猜你喜欢
格兰魔杖狐狸
谁最厉害
魔杖
狐狸和猫
狐狸
狐狸便当
魔法师的魔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