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把“一区三中心”蓝图一绘到底

2019-09-10 07:22杨兴铭
党员生活·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襄阳县域全省

杨兴铭

襄州区原为襄阳县,建县于西汉初年,因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2001年12月,襄阳县撤县建区为襄樊市襄阳区。2010年12月,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自1927年中共襄阳县执委成立以来,历届共有32任书记。我是襄州区第32任书记,是撤县建区以来的第4任区委书记。

自古以来,襄阳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襄阳县人民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走出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红军将领。这里有革命老区黄龙镇(俗称黄龙荡)、峪山镇姚岗村、张家集徐窝村,至今保留着襄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红二十六师枪炮厂、红军二十六师师部遗址等重要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改革开放初期,襄阳县以传统农业为主,1989年全县首次跨入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行列,1996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同时期,县委决定在狠抓农业生产的同时发展工业生产,坚持走城乡通开、优势互补、工农结合,资源开发与市场需求结合,经济良性循环的发展路子。1995年至1997年连续三年荣获“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十强县”。

2001年撤县建区后,我区立足农业优势,转型工业发展,进入了由农业大区向工业强区跨越发展的“蜕变”时期。2003年围绕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全方位、宽领城、深层次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机电汽配、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现代物流业四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2009年成功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是鄂西北地区率先跨入全省县域经济二十强的县(市、区)。

201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由襄阳区正式更名为襄州区。襄州区委紧紧抓住“两个中心”建设和东进北拓的重大机遇,紧盯“全市争第一、全省争十强”目标,科學提出并全面实施了“一主两翼三重六特”发展战略,全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黄金”时期,全区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在全省80多个参与考核的县(市)区中脱颖而出,成功重进全省十强行列。2016年名次排位上升至第4位。

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我们抢抓国家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的战略定位和市委提出的建设“一极两中心”的发展目标,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实施“1234”(“1”,就是紧盯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县域经济争先进位这一大目标;“2”就是坚持汉江流域“一区三中心”建设和“一主两翼三重六特”两大发展路径;“3”就是实行工业倍增、服务业再造,乡村振兴三大计划;“4”就是强化绿色发展、深化改革、优化环境、党的建设四个方面的保障。)发展战略,始终坚持工业立区、工业强区的理念,积极招大育强,争当襄阳乃至汉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产业链条更加完善,工业支撑更加稳固,乡村振兴全面发力,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在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1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6.2亿元,增长8.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07亿元,可比增长1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4%。一次次思想解放,一届届接力前行,几十年的持续发展,襄州区成功跻身“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89位。纵观襄州战略决策与发展思路的走向和定位,无论时代如何变幻,襄州区始终以无畏的勇气和信心扬帆前行。从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蝶变,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转型,从发展带动民生到成果惠及民生,在不懈探索中,襄州始终以势不可挡的劲头汇聚持续奋进的磅礴力量。我们将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归零心态,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走好新时代的新路子,走出转型发展的襄州特色,将汉江流域“一区三中心”美好蓝图一绘到底。

猜你喜欢
襄阳县域全省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潮涌汉江“两新”红
大侠都爱襄阳城
神秘的包裹
《腊八危家饷粥有感》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忻州市:光伏扶贫总量全省第一
我省初步建成全省湿地保护体系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