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大作”

2019-09-10 07:22黄颖
教育界·A 2019年2期
关键词:大作小题建构

黄颖

【摘要】很多學生认为美术作业创作是一种负担,学生会因此对美术失去兴趣。学生作业的作品形式多基于传统美术教学,枯燥单一,缺乏创新。本文在形式美法则的基础上研究了小学美术作业,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小题“大作”,这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在某种程度上重新构建和提升了课程的意义,避免使作业成为学生的负担,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感,让学生在趣味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美术作业;小题“大作”;建构

有这样一档针对4~16岁儿童的艺术类节目,在英国好评如潮。这个节目的名称是《艺术创想》,节目的主持人是尼尔·布坎南先生。主持人在节目中向大家介绍怎样变废为宝,把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经过改造变成美丽的艺术品。笔者在节目中看到对废弃材料进行创作而产生的作品,在震撼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笔者结合美术教学过程,提出美术作业小题“大作”的概念。所谓小题“大作”,从根本上而言,便是把小的美术作品呈现为大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互相帮助,通过主题创作的形式完成美术作品。而在呈现美术作品时,利用“大制作”的方法。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从害怕创作变为敢于创作。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一、不断创新,使美术作品形式美更突出

通常来说,学生对于程式化完成作业的兴趣不大,在传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大多数是画一幅画或做一个泥塑。这样的作业较单一,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缺乏创新。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对作业形式进行创新,如联想生活中的艺术,大胆想象等方法。作业形式得到了创新,学生便会在作业中将自己的想象大胆表现出来。这样的作业极具生命力,具有形式美。我们能够在创作美术作业时通过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来突出一个主题。例如,针对适合纹样这一主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特殊的作业纸“纸盘”来设计纹样,利用纸盘圆形的外形,让学生感到新鲜,将设计与生活紧密结合,联想到了中国传统的“鱼纹盘”等,使学生创作更有热情。作业展示时,教师还可以把全部盘子组合排列,选取合适的纹样组成较大的纹样作品在学校进行展览。学生完成这种形式的作业,创作欲望得到了激发。这种作业的实践价值也更高,更值得学生去完成。

二、使学生的创作能力更强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分析材料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应引导学生展开大胆想象。每个材质的肌理和特性都不一样,如彩色的卡纸韧性较强,同时也具有艳丽的色彩,可塑性较强。恰恰相反,铜版纸与报纸的纹理质感与彩色的卡纸完全不一样。两种纸贴起来比较方便,能够让学生制作“铠甲战衣”。学生可以在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到立体和平面相结合的快乐。铝塑纸的金属质感和较强的可塑性,可用来做金属雕刻,如制作少数民族的头饰等。每个包装盒都有自己的形状和棱角,也有不同的颜色。多样的材质适合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作业,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可能会产生好的创意。例如,一位教师在对《化装舞会》一课进行教学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头饰和面具,学生带来多种多样的材料一起创作,选取合适的材料,发挥想象,创意五花八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引导学生感悟美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人类对美进行创作时,所掌握美的形式规律以及人类总结出的经验被称为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法则的主要内容为对称和均衡、韵律和节奏、对比和调和、尺度和比例等。学生对美的感觉和体验可以在探索形式美法则中得到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美,体会美,进而创造出美的事物。学生感知美离不开教师的教导,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美的事物进行创造,不断感悟和加工材料,以便更好地进行美术创作。与此同时,感悟美也离不开学生的努力,学生要在创作中动脑劳动,细心耐心,合理利用团队展开合作,使学生能够创造出更好的美术作品。例如,笔者在进行《梦中的远航》一课的教学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生展开想象,创作了许多有趣的故事。笔者又要求每组学生根据这些故事情节设计出适合的作业纸,有的小组描绘船上、船下发生的故事,就设计了用四张作业纸合成的方形作业纸,还利用了对称形式,分工完成;有的小组描绘船和岸边的大场景,就设计了用大长卷的形式来表现,气势十足。学生经过思考与合作做出了很好的作品,与此同时,学生还能准确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有的小组描绘每个船舱的故事,于是作业纸就成了一张大图和几张小图的组合形式,极具趣味性和节奏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因为有了特殊的作业纸,作业形式建构更加自由,作业内容也就更加突出。

三、学习和吸收经典作品

很多学生原地踏步的原因是在学习中没有吸收和借鉴其他优秀作品,作为教师便有责任和义务要求学生在生活中体会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总结和归纳每位艺术家的风格。学生的艺术视野更加开阔,审美层次必然会得以提高。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在艺术家的作品中也很容易看到生活的美。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与艺术作品接触的机会。让学生体会艺术,让艺术从思想与行动上影响学生。例如,面对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有限,如何让他们体验艺术家的创作过程,让他们有所收获呢?笔者带领他们欣赏梵高的《星空》时,学生们对梵高的用色和笔触(线)感到惊叹,于是笔者为每位学生分发了作品中的一小块画面,让他们试着临摹,体验梵高的用色和笔触。很快学生就发现,描绘一小块画面没有想象中那样难,很快便完成了任务。接着让人惊喜的一幕出现了,当笔者将这一些小块画面按照事先排好的编号拼起来时,梵高的《星空》呈现在大家面前,学生欢呼起来:原来我们也能像大师一样进行创作!

实践表明,美术作业可以变得更生动,课堂教学也可以变得趣味化。这种趣味化是一种延伸。重构与提升课程便是延伸的过程。这种延伸使学生对美术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它还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美术核心素养,推动与提升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陈倩.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127.

周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6(06):172.

邵建君.试论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法[J].学周刊,2016,15(15):159-160.

猜你喜欢
大作小题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超市大作战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12星座之御寒大作战
画廊
老叔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