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电影火爆背后,伤心的不止

2019-09-10 07:22马丁·斯科塞斯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商业片漫威主题公园

近日,好莱坞知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一段关于漫威电影的评价,在国际影视圈掀起巨大波澜,诸多著名导演与演员参与了讨论,影响甚至“出圈”,波及大量影迷,漫威影迷与马丁言论的支持者,有了一场可能永远没法分出胜负的争论。

“漫威电影不是电影”,这个颇为标题党的说法,其实并非马丁本意。虽然cinema与movie都是电影的意思,但马丁使用的是前者,而cinema更多时候会被理解为“学院派的艺术电影”。因此,这次风波可以被解释为,马丁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导演”,對占据主流的商业片进行了炮轰——归根结底,还是艺术片与商业片之争。

之所以舆论反应强烈,除了受众普遍对cinema与movie有理解偏差外,还在于马丁另外一句挺狠的话,他说漫威电影“更像是主题公园或者游乐园”。电影是造梦工具,主题公园与游乐场是造梦场所,但在部分影迷群体将电影神圣化的氛围下,主题公园与游乐场的说法,显然有了“小儿科”的成分,这恐怕才是真正让商业片创作者与漫威影迷感到不快的地方。

为了回应海啸般涌来的质疑,马丁在《纽约时报》又发表了一篇长文,进一步对电影的定义与发展、内涵与外延等进行了解释。但解释归解释,绝不是澄清,马丁并没有让步,他还坚持认为以漫威系列为代表的商业电影所拥有的霸主地位,已经让导演的身份不再重要,电影创作的公式化在取代电影类型的多样化,一些独立导演在失去资金、失去演员、失去市场……“光写下这些,就让我非常伤心。”

伤心的不止是马丁,还有那些观看他电影变老的观众。这些观众,不仅是在支持马丁,更是支持那些出现在马丁文章里的英格玛·伯格曼、让吕克·戈达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等,那是一串长长的名单。他们伤心,是因为那种被认为“保守”的电影审美,那些曾经无比坚定的情感立场,那些让人激动的“美与冒险”,都在一股无形而巨大的潮流冲击下,有了摇摇欲坠的迹象。马丁的声音,更接近于“起来”“醒来”的呼唤,只是他能够唤起共鸣,但无法阻挡共鸣本身也被淹没。

马丁谈的,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与问题。中国的电影业也正经历着商业片全面碾压小众电影的状况。无论是占领业界要塞的著名导演,还是通过拍摄一部电影成功跻身亿元或者十亿元票房俱乐部的新生代导演,在拥有了资源与市场号召力之后,无不投身于热火朝天的商业电影创作,在这片潜力无穷的市场上巩固地位、抢占地盘。那种功成名就之后仍然愿意回到电影本位、用探索精神进行冒险性创作的电影作者少之又少。

反之,当下中国电影最有诚意与野心、作品更为贴合电影传统之美的导演,要么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要么是非专业、野路子的跨界人士,他们更像是马丁们的拥趸,在用电影这块敲门砖,孜孜不倦地叩响电影艺术天堂的大门。但大门叩开之后呢?恐怕作为成名者,后来的人一样会加入被资本驱动的大军。

电影所承载的人文精神,正在被娱乐功能所取代。一个充满科技、智能、幻想、无穷力量感的电影宇宙,给无数观众带来了开心、憧憬、希望……这当然是电影,但确实不该是电影的全部。

艺术电影的失落,不见得是观众的选择,但却是时代的选择,在当下以及未来,人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与真相:电影的文学性在消失,而文学与艺术本身也会逐渐成为阁楼上的珍藏,机器人在大多数领域取代人工,智能设备的普及让人类欲望的满足更为方便快捷。人们带有一些忧虑地思考这些,但又坚决地投入梦幻般的未来怀抱……过去太多关于美与爱的定义,会顺着坍塌之处流失,怎能不令人发出像马丁那样的担忧声音?

猜你喜欢
商业片漫威主题公园
漫威“开山之作”卖了240万美元
漫威电影宇宙编年史——中篇
我们来看一些文艺佳片压压惊
主题公园欢乐多
浅析近十年来中国电影意识形态发展态势
《湄公河行动》主旋律的商业片
搞懂这些你才能看懂漫威电影
全球最大室内主题公园造价10亿美元
主题公园导览图
主题公园导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