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好好说

2019-09-10 07:22周细兰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19年11期
关键词:有效沟通亲子关系

【关键词】亲子关系;爱的表达;有效沟通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88-0067-04

【作者简介】周细兰,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福建莆田,351100)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随着生理机能的不断发育成熟,八年级学生的成人感、自我意识也随之不断高涨。当强烈的自主意识遇上父母的责骂、啰唆时,他们习惯性以冷暴力、言辞争辩等行为来对抗。笔者通过课前的问卷调查发现,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有78%的学生选择用沉默或顶嘴的方式来回应父母,导致亲子之间的沟通无效,亲子矛盾日渐突出。本课借鉴钟志农老师提出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四阶段”微观发展进程,通过讨论、体验、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体验活动中理解父母的爱,学会如何有效地与父母沟通。

【活动过程】

一、暖身阶段

教师:欣赏电影片段,说一说你从影片中看到了什么。

PPT播放《小孩不笨2》电影片段。

学生:我看到了家长在骂孩子;我还看到这几个孩子都很不耐烦的样子。

教师: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这节课的主题可能是什么。

学生:父母和孩子的沟通问题。

教师:从视频中我们看到,父母与孩子交流不顺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呢?我们今天课的主题是“有话好好说——学会与父母沟通”。

设计意图:电影《小孩不笨2》的截取片段诙谐有趣,生动形象地呈现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亲子冲突,引发学生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话好好说”。

二、转换阶段

教师:通过课前的问卷调查了解到,我们学校78%以上的初中生和父母的交流现状很糟糕,其中,又有77%以上的学生表示很想改善这种交流模式,但却不知道如何改变。你们能帮他们想想办法吗?

小组成员讨论:如果遇到亲子沟通问题,如父母责骂、啰唆,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交流?

小组1:要认真听,不能发脾气,心平气和。

小组2:不能顶嘴,要承认错误,理解父母。

教师:你们提出了这么多亲子沟通的方法,但我想问的是,在实际的亲子冲突中,你们能做到吗?如果做不到,又是什么原因?

学生1:我做不到,家长一说我,我就非常生气,根本做不到心平气和。

学生2:我也是,他们一开始啰唆,我就觉得很烦,一点都不想理会他们。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察觉到自己的矛盾点,激发学生探索成长困惑的需求,逐步催化团体动力,达到团体转换阶段的效果,从而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如何好好说”。

三、工作阶段:有效沟通秘笈

1.创设情境式问题。

教师:你们想知道有效沟通的秘笈是什么吗?我们先一起来听一下老师在课前自编的小故事《考试风波》: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他很喜欢玩手机游戏,期中考试快到了,还在疯狂地玩“王者荣耀”的游戏。由于考前没有认真复习功课,小男孩在考试过程中碰到了很多不会做的题目,他当时就傻眼了。考试成绩出来了,小男孩只考了10分,他的心情很复杂,有伤心,有焦虑……

教师:故事到这边,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男孩,当你拿着这样的成绩回家的话,有可能会遇到什么情况?

学生1:那肯定是回家吃“竹鞭炒肉丝”。

学生2:如果是我妈妈的话,她会一直说,一直说,很烦。

教师:我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故事中的小男孩换成邻居家的小孩,他拿着这样的成绩给你妈妈看,想一想,你妈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学生1:别人家的小孩考试考砸了,我妈妈才不管呢!

學生2:我妈妈肯定会安慰他,让他别伤心。

教师:我们再想一想,同样是不认真学习,期中考试考砸,发生在不同对象的身上,妈妈的反应态度却截然不同,原因是什么?

学生:可能是担心我成绩差,以后可能会过不好。

教师:对了,千言万语就汇聚成三个字“因为爱”。所以,有效沟通的第一步一定要做到理解父母的爱,及时稳定情绪。

PPT出示秘笈一:理解父母的爱,及时稳定情绪。

设计意图:通过自编的简短故事,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到父母责骂、啰唆的背后是满满的爱,以此激发学生改变自己的动机与欲望,理解父母的爱。

2.体验活动:情景式表演。

PPT出示规则:请4名学生(两两一组)到台上表演,按照情景纸条中的任务,将自己的角色表演出来。表演过程中,互为搭档的两人不能私自交流,也不能向老师提任何问题,限时5分钟。

学生开始表演。

教师:台下的学生们,在观看台上第一组同学表演的过程中,你观察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1:我看到家长在骂孩子,然后孩子一点反应都没有,完全不想和家长交流,家长变得越来越生气。

教师:情景1中的家长,在刚才的角色扮演活动中,你做了什么事情?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2:刚才我扮演家长,然后因为我的“孩子”在看电视,我就狠狠骂了他。但是,他没有任何反应,不理我,我就更生气了,真的很想打他。

教师:台下的学生们,在观看台上第二组的表演过程中,你观察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3:双方在对骂,都不甘示弱,火药味非常浓。

教师:情景2中的家长,看着孩子顶嘴,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4:看着他一句句顶嘴,感觉自己很有理一样,本来没有那么生气,在当时却越来越烦躁,越骂越大声。

教师:刚才的情景表演是你们平时和父母交流的典型场景,一种是不理睬、沉默,另一种是据理力争。从刚才的表演中,我们能观察、体验到扮演“家长”的这两位学生,他们越来越无奈、越来越愤怒,最后以交流失败结束。所以,有效的沟通应该是主动沟通,积极调整态度。

PPT出示秘笈二:主动沟通,积极调整态度。

设计意图:采用情景表演的形式,呈现常见的亲子冲突画面,令表演的学生融入剧情,深刻体验到家长无奈的情绪。在这个环节中产生的想法、感受、矛盾是学生自我反思的开始,能够继续催化正向的团体动力,激发学生进一步改变的动机。

3.现场演练:如何好好说。

PPT播放事先录制的视频:星期六晚上七点多,小方同学做完作业,打开电视准备看《明星大侦探》放松放松。这时,爸爸/妈妈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了,看到小方正在看电视,桌上的碗筷都没有收拾,顿时火上心头,大发雷霆。

教师:视频中的“妈妈”一回去就大吼大叫,如果你是情景1中的小方,你要怎么和父母交流?

学生1:我会先听妈妈骂完,再请她坐下来,听一下我的想法。

学生2:我会这么说:妈妈,我知道你很关心我,事情是这样的,我的作业做得差不多了,碗筷我也马上去收拾,你上班累了,先休息。

教师:这几个同学都讲得非常好,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只要能坚持和父母好好沟通,就能解决问题。可能有些同学还是不知道要怎么沟通,可以按照这三个步骤来表达自己的想法:(1)说出感受,如: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很关心我。(2)澄清事实,如:我想等你们吃完一起收拾碗筷;我的作业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想放松一会儿再去看书……(3)表达想法,商量对策,如:妈妈,我知道你上班很辛苦,家务我会帮忙做,我的成绩暂时确实比较差,尤其是英语,我想以后每天都抽出半小时背英语语法。妈妈,你有没有更好的建议?

PPT出示秘笈三:说出感受,商量解决办法。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团体目标,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也可以按照“三步骤”模式,研讨、演练“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便将学习到的方法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的亲子沟通中。

四、结束阶段

教师:好了,这节课已经到了尾声阶段,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1:我明白了原来我妈妈经常念叨我是因为担心我。

学生2:我每次和妈妈交流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以为妈妈不可理喻,原来自己也有问题。

学生3:老师,有些时候也不是我们不主动交流,而是家长总是不顾及我们的感受,都没有办法好好交流。

教师:同学们都总结得很棒,刚才第三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很多同学可能也深有体会,但我想,不管家长现在是什么样的,我们自己要先改变,而且我们的改变一定能带动家长的改变。所以,行动起来,将我们今天学到的内容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改变自己,改善亲子沟通模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同时鼓励学生将认知、经验加以行动化,将收获延伸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反思】

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提升,青春期学生的亲子关系问题迫在眉睫。很多学生在心理咨询中都会谈到,进入初中后,情绪经常起伏不定,尤其是不能接受父母的说教,所以每次都会冷战或大吵,争吵过后,自己又觉得愧疚,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本课的第一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第二个环节采用了情景体验的方式,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置身于亲子冲突中,更好地体驗父母在冲突过程中的“愤怒”和“无奈”,由此意识到自己在交流过程中的问题。在这两个环节的动力催化下,顺利地引出第三个环节“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教学步步深入、环环相扣。

【课堂点评】

这节课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选取热点主题,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在学中悟、在悟中有所得。

成长主题,立足需求。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迅猛发展,不良的亲子沟通问题已经跃居为初中生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这节课从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出发,立足于大部分学生的共性问题,解答学生的困惑。

情景设计环环相扣,教学目标层层递进。本节课通过呈现调查数据,引发学生的共鸣,并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在每组学生都说出很多种亲子沟通的方法后,教师借机抛出问题“方法这么多,那在实际的亲子交流中,我们为什么做不到?”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反思,然后顺理成章地推出亲子沟通秘笈。在介绍沟通方法时,先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的责骂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触发学生改变的动力。紧接着进行现场情景表演,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平时的亲子沟通中自己可能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催化学生的成长动力。在这两个环节的铺垫下,顺利引出第三个环节的沟通方法,各环节设计衔接自然,层层递进。

体验式学习,教学素材多样化。心理健康课主要侧重学生的体验、感悟,如何让学生喜欢、参与课堂,又能从课堂中有所收获,就要求心理健康课的教学素材多样化。本节课中的《小孩不笨2》视频导入、课前调查数据、自编故事《考试风波》、课堂现场情景表演等教学素材都来自教师的原创设计,取材独特新颖,又恰到好处地指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点评嘉宾:刘靖文,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有效沟通亲子关系
自媒体时代下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困境与出路
微信朋友圈中大学生屏蔽父母现象探析
浅谈企业管理中有效沟通
《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亲子关系解读
农村小学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技巧的研究分析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浅谈触觉形象设计下的有效沟通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